精神是一種新陳代謝。
即
所處的環(huán)境,飲食營養(yǎng)的攝入,所接觸的人。
耳聽的,眼看的,鼻嗅的,口服的,手觸的 所有一切
都與最終代謝表現(xiàn)出來的 “精神” 有關。
從而,影響你的心理,大腦的思考,想法,乃至表情、談吐與行為舉止。
//
累了,可能與工作環(huán)境,吃的飯,日常接觸的人,甚至跟當天的空氣質量有關。
停滯不前,正因為如死水般的內在精神;沒有動力改變可能與窒息的環(huán)境,帶地溝油的食物,面對著撲克臉的人有關。從而影響你面對世界的表情,對社會的想法,改變你的行為。
細枝末節(jié),蝶翼撲動,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都能扭轉你的 “精神”,你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停止不前的人,擔心很多,猶豫踟躇,不知道自己的方向,談何前進、進步。
其實無需懼怕改變 “精神” ,怕改變了你自己的原本。
因為無論如何改變環(huán)境、飲食和你周圍接觸的人,你的本質和世界轉動都不會發(fā)生變化。
改變的,只是你對世界的 “防御機制”。
勇于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學會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骨骼、肌肉、表情、外貌、形象、舉止、行走、體態(tài)、應答、言語、做事、做人……
那時,就能更好地保護 “本我” 而向目標前進。就算不知道目標是什么。
//
孕育精神,如種一棵樹,釀一桶酒。
水分、光、土壤、空氣,影響樹木的生長;
溫度、濕度、發(fā)酵程度、時間,影響酒的醇香;
新陳代謝,受到底物、各種代謝酶、產(chǎn)物反饋的影響。
即精神 會受到以下影響:
底物——飲食、運動、環(huán)境、人、社會家庭背景,
代謝酶——性格、處事、知識體系架構、
產(chǎn)物反饋——腦內生產(chǎn)后想法和心理與社會間的互動,反過來改變“底物”和“代謝酶”。
這么多變量。
總說著“無法改變家庭背景、工作環(huán)境”的人,還有飲食,運動,對關注生活程度來改變自己的精神。
生活的方方面面,控制地越多越深入,就越少負面的精神。
越好奇,越深究,就能控制地越多。
“鏡子”,反射了一種心態(tài),對社會的應答,對世界的控訴。
這么多舉著火把,嘗試照亮人心的人,我反而希望能成為舉著鏡子的人。
讓世人好好看看自己所處世界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