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這碗牛肉面,感覺滿大街的牛肉面都遜色了。”

普通的面條和蔥配在一起,沸騰的清燙一煮,沒什么味道但有蔥香。煎牛肉干帶強蒜味的熱油鋪面而下,帶來前所未有的味覺沖擊。攪拌攪拌,然后趁熱吃起來,我只想說:“我已經愛上了這碗牛肉面。”
強蒜味的熱油是這碗面的關鍵。通常說有橄欖油、有辣椒油、有地溝油,而強蒜味的熱油是什么鬼?
其實在我們家鄉的美食當中,起鍋熱油一直都是一種重要角色,起鍋,入油,等油溫上去后,加入蒜碎、姜碎,蔥碎,魷魚碎、蝦米碎,有時候還加點臘腸碎,伴隨著油溫升高,碎末們都開始變至金黃,蒜味和鮮味隨之撲鼻而來,這就是好食的熱油了。

熱油的用處有好多,通常用于小炒或者是當火鍋蘸醬,獨有的味道適配于多種菜色,都能帶來一股別致的風味。把熱油和牛肉干放在一起,二次加工,能獲得熱油的升級配方,吃起來更是別有味道了。牛肉干先煎干,多次回鍋,直到把牛肉的血水瀝干,然后和熱油一起在熱鍋里面煎制,后加入醬油、蠔油調味,就可以得到我們這碗牛肉面的熱油煎牛肉了。
人總說,吃韭菜、吃大蒜的人飯后都會留有“余香”,但是,我偏偏喜歡蒜味熱油。原諒我是愛吃大蒜的“俗”人,大蒜的蒜香是一種魔力,能吸引很多人圍觀廚房咽口水。起鍋時,我總是喜歡依賴油和蒜碎的化學反應,其帶來的香味,在沒開吃之前,就能讓人食欲倍增。怎么說也算是一道飯前美味的開胃小菜吧。
其實,這是我早上的早餐,大家不要驚訝。
我喜歡在早上吃面條,當成一道美味的早餐不為過,可能是南方人的緣故。正餐吃面不是我的style,長時間與米飯為食,結成了好伙伴,一時半伙肯定難以舍棄,但一餐半餐闖進來一碗面條,倒也不失為一道美味的風景線。
WQ是北方長大的南方人,對面條的情感有,但沒深入骨髓。對于早餐吃面條這件事,開始的時候也是比較抗拒的,因為從小的生活習慣中,8點期間,要不就是包子,要不是饅頭,帶上一杯牛奶或者一杯豆漿。帶大肉的面條沒見過有早上有賣,所以她自然世界觀里就沒有,本能的抗拒也是可以理解的。
好長一段時間里面,早上我們都會分開著吃早餐,她一包子,我一面條,沉醉在自己喜好的習慣三八線兩邊,互不干擾,相安無事。但后來生活久了,都會嘗試入侵對方領地,享受降服帶來的快感:
我說:“面條真心不錯,不要干嚼肉包子了,跟著大爺有湯喝”
WQ說:“娘子謝謝大爺恩寵,小女子已經愛的是包子,好意心領了,要不我賞個包子吃?”
“你好污~”
但不管怎么說,無論是面食族還是飯食族,對待這碗面都不會再矜持了,吸溜吸溜一碗面條就下肚了,還會爭搶著再來一碗。早餐也好,正餐也罷,吃的是面條,滿足的是味蕾,暗爽到內傷。
后來的后來,其實雙方都有妥協,三八線仍然存在,只不過我們都已經吃過包子,喝過面湯。但是,我一直都很難想象一個家庭里面,一個面食族,一個飯食族在飯桌上較勁的慘狀。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吃素一個吃葷,素葷大戰。雖然說嚴重程度沒有那么高等級,但是多多少少可能會影響家庭和諧。這里就不展開談論家庭和諧問題了,畢竟吃貨一枚,還是多注重注重餐桌的那一碗美味吧~
我,是一個會講故事的廚子
和你說溫暖的故事&好玩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