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來自簡友說:我婆婆不干涉我們花錢部分,當然扔的都是我們自己花的自己的錢,只是花錯了。她覺得我能扔掉,挺好的。老人不讓扔,就是心疼錢吧心疼東西吧。反正都買了,錢在扔之前已經浪費完了,阻止扔,也無法挽回了。還不如在扔的過程中,更珍惜東西,少買東西??赡芾先讼氩坏竭@。
? ? ? ? 在老人家看不見的時候偷偷扔吧,別和她正面面對。咱們只負責扔完后,用效果取悅自己,影響別人。盡量不在過程中主動受阻。
? ? ? ? 扔了很久的東西,我覺得屬于自己的私人物品愛怎么扔怎么扔,公用的,或者是其他人的物品還是要征得同意。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
? ? ? ? 畢竟能理解我們的,還是少數人。能理解我們,我們珍惜,不理解我們,我們回避。用時間改善一切。否則,我們永遠得不到我們想要的。
家庭物品反思:
(1)收納紙盒之類的,包括收納物品的收納神器才是家里最需要極簡斷舍離去掉的。往往把家里的這類物品清理出自己的生活之后,我們的物品到底需要還是不需要就變得一目了然和必須面對的,而不是總是收納在一起,等到哪一天再整理。那樣的一天是不會到來的。
(2)當我們目前住在租的房子里或者公共空間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極簡斷舍離,不能因為在心里上認為目前的居住是租的或者不是自己的房子而產生懶惰心里。網上曾經流行一句話: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如果我們在最開始的時候沒能及時意識到我們更需要極簡自己的生活,畢竟空間更小,甚至更公共了。人的心里都有一種成長,如果我們最開始不能養成習慣,那么就算以后我們有了自己的大房子,那么我們也不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么像我們想要中的樣子。因為我們自己自身的行為習慣和行動意識還沒成為我們想要的,那么我們的行動就更不可能了。思想往往先于行動,指導著行動,最終化為結果。
(3)在我對家里物品進行扔的過程里,我不停的反思,當初買的原因是為什么,如今這些物品是讓我更加幸福還是更加煩惱。物品自身沒什么好壞,甚至說沒什么感情,但是讓我們不愿放手是在最初的的時候我們賦予了感情,甚至在舍棄的時候賦予了我們太多的寄托和回憶。那樣情感的傾注讓我們在很多瞬間淪為了物品的主人。我們不再是物品的主人,也沒有辦法自己對物品進行整理。我們淪陷在自己給自己設置的情感漩渦里!
(4)人生每一天都會有很多情感產生,甚至每一天都有回憶留下,若不能及時清理這些,我們的大腦還有多累。同理可推到物品方面,畢竟精神是可以隨著時間慢慢推移而忘卻,但是物品是實質性的,若不是整理那么絕對不可能從自己的生活里離開。畢竟物品自己沒有長腳,自己就會離開我們家里!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的東西經常找不到,我媽媽就會說,難道東西自己長腿跑了?我以前雖然也收拾自己房間,但是沒有學會斷舍離,最終還是讓自己心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