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磬
01
冥冥之中似乎有種力量,亦或許存在某種緣分,我的案頭多了一本《查令十字街84號》。
雙十一之前,莫名其妙就在百度百科上了解了本書的大概內容。下單,購書,閱讀,不過五天的時間。而在這中間我無意看到《一本好書》節目里有一期就是關于本書的。心里暗想,我與這本書的情緣似乎是注定的,這大概也是所有愛書之人與查令十字街的緣分。
據說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前往倫敦朝圣,尋找那個“從狄更斯書里頭蹦出來的可愛鋪子”。時過五十余載,這本在時間之流里沉淀下來的經典,依舊值得任何一個愛書之人閱讀。
書里關于讀書、選書的很多原則到現在依舊很有現實意義。我們深知萬事萬物持續流變,珍愛的東西也不可能一直存在,但書之經典卻會亙古流長。
這是一部很美的書,簡單的書信來來往往二十年,僅是一個落魄的作家海蓮與一家古書店的故事。沒有一波三折的情節,就只是真實到骨子里簡單隨性的真情流露,之于一本本書,之于作者對書店里的每一個員工,之于作者對弗蘭克的情誼,都讓人為之感動。
時間像是一個煉金術師,留下的東西都璀璨得令人生畏。而有人卻能看懂金子光芒后的價值。譯者陳建銘當初翻譯本書時,沒有找任何一家出版社,就自己忍不住動筆,于是就有了這本書的中文版。
02
查令十字街84號,是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地址,位于英國倫敦。該書店1920年創建,1977年因店主相繼亡故而多次易主。到目前為止,它已經成為一家咖啡館,只是門外依舊掛著一面銅鑄圓牌,上面寫著:“查令十字街84號,因海蓮·漢芙的書而舉世聞名的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原址。”
是的,該書店因為作者海蓮·漢芙而聞名。很多人通過本書,看到了一本本古書的價值,看到讀書與選書的趣味,看到一段長達20年卻素未謀面的深厚情誼。
有人說,海蓮與弗蘭克20年來始終保持密切的通信往來,兩人除了買賣關系之外還多了一層無法言喻的情愛。它似乎是超乎肉體歡愉的精神之愛,它是種互相懂得之愛,更是種精神高度契合的柏拉圖式的愛。
可是,我更愿意相信世間愛情無法超越這種經歷慢時光檢驗的知己之情。
弗蘭克最后一次給海蓮寫信,希望她能來英國,盼望有生之年能夠見海蓮一面,他在書信文末署名:“想念您,弗蘭克”。可見他對海蓮的情誼更多的是崇敬、仰慕。而這封表達他最后想念的信也竟成了兩人的訣別信。不久后弗蘭克就死于腹膜炎。
弗蘭克死后,他的妻子諾拉寫了封信給海蓮,心中表達了她的嫉妒和羨慕,對丈夫與海蓮生命中的某些相通點,也為自己無法變得與丈夫性情相契合而悔恨。但是,對海蓮她始終保持感恩之心,感謝她在英國戰后物質短缺,而自己生活捉襟見肘的情況下,依舊從紐約郵寄各種肉食和雞蛋,以補充書店所有人的日常所需。
世間最美的情誼莫過于此,素未謀面卻也愿意舍身相助。這種愛堪比暗室逢燈,堪比雪中送炭,堪比絕渡逢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最純樸的真情實意,更是對英國戰后恢復的一種深切牽掛,同時也暗含她對美國戰后未幫助鄰國而自己想贖罪的民族之大義。
03
感動人心的除了海蓮與書店每個人的情誼外,最讓愛書之人醍醐灌頂的還是她對于讀書的見解。具體我總結如下:
首先,關于二手書,她是這樣說的:“我喜歡扉頁上有題簽、頁邊寫滿注記的舊書,我愛極了那種與心有靈犀的前人冥冥共讀,時而戚戚于胸,時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覺。”
這種與前任書中隔空交流的感覺大概是每個文人都渴望擁有的感覺。
其次,關于買書,她說:“我從來不買沒讀過的書,否則不就和買了一件沒試穿過的衣服,同樣下場嗎?”
話說網購時代,我們對待衣服和書籍都是沒“試”過就買,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便也不懂得珍惜。
再次,關于紙質書現狀,她又說:“我們活在一個詭異的世界——這么漂亮,又能終生廝守的書,只需花相當于看場電影的代價就能夠擁有。”
“如果依照每本書的實際價值去標價的話,我肯定一本也買不起。”
一本書的價值其實遠遠超過它的定價,但是卻有人時常感嘆:這書怎么這么貴,買不起。可是它在市場上流通的價值不過是你的一頓飯、一場電影而已。
除了這些還有關于看書,她提倡重讀。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會“大清倉”,把一些我再也不會重讀的書全丟掉,就像我會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樣的道理。買一堆新出版的暢銷書,囫圇吞棗似的看完,未免太過潦草。如果不去重讀,書里的內容不出一年時間就被拋到九霄云外。”
碎片化閱讀時代,很多人連停下閱讀一本書的時間都沒有。其實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你不想讀,不愿意為讀書提升自己而騰出一點兒時間。至于重讀更是難上加難。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關于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對比,更是讓人覺得物質滿足就意味著它逐漸走向消亡,而精神富裕卻是伴隨一生的。
“我寄給你們的東西,你們頂多一個星期就吃光抹凈,根本休想指望它還能留著過年;而你們送給我的禮物,卻能和我朝夕相處,至死方休,我甚至還能將它遺愛人間而含笑以終。”
一本好書,一生之書,反復閱讀,方能體會其獨特的魅力。
在物質生活充裕的今天,人們的精神世界卻貧瘠地如久旱的荒地,裂縫而斑駁,猙獰而可怖。有人被欲望左右,成了奴隸,金錢的,權力的,都過得勞碌且提心吊膽;有人被執念困擾,失去自我,求愛的,“夢想的”,都過得固執且形單影只。
在這個世界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能在某一本書里你能找到陌生的自己,然后邂逅不一樣的人生,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變得沉靜和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