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朝時期,葉調元曾在《漢口竹枝詞》感慨:左江面漢,氣象雄闊。舟中望之,萬垛粉墻。高出云表,洵大觀也。漢口,是武漢的商業中心,在此次的武漢之旅,雖則是走馬觀花,在我們小小的視野中,卻能看到荊楚文化的浩瀚。
? ? ? “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
? ? ? 武漢的步行街周邊的建筑很有特色,有些像廣州的上下九,多是30年代遺留下來的西洋建筑。夜幕燈光下,那些建筑影影綽綽,即使過了這許多年,仍然含蓄地顯示其曾經的輝煌,“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講的就是曾經的繁華。或許是因為步行街多為服裝商鋪,小吃什么的很少,酒吧、KTV似乎也不多,才九點多的樣子,步行街上的商鋪很多就已經打烊,街上的人也稀稀落落的。所以私以為江漢路步行街的夜晚,是很安靜的,留下那繁華的遺跡。
? ? ? “學大漢武立國”
? ? ? 國立武漢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我以為是差不多的,至少在名稱上。原來其中另有典故,“國立武漢大學”,顛倒來讀,就是“學大漢武立國”,意為學習漢武大帝時的崇尚文治武功治理國家,我不知道是碰巧還是本就是武漢大學名字的來源,只知道,那時候“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的慷慨激昂,或許就想著借此表達出來,國人的滿腔豪情,終究鑄就了現今的國泰民安。
? ? ? “亂世諸侯,千古絕唱”
? ? ? 我沒想到武漢的特產,也是鴨脖。在長沙的時候,滿大街的鴨脖都幾乎共有一個名字:絕味鴨脖。于是我幾乎以為:鴨脖,就是長沙的,原來是我孤陋寡聞了。因為長沙和武漢的小吃、景點什么的,都有些類似之處,長沙的是絕味鴨脖,武漢的主要是精武鴨脖、周黑鴨,人們總說湘楚文化,講的就是湖南湖北兩地的文化關聯,因此登黃鶴樓的時候,我想起了湖南寧鄉的花明樓,去湖北省博,我不由自主又與湖南省博比較起來。湖南省博物館,主要看點是西漢女尸辛追夫人,湖北省博物館,主要是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編鐘。我有幸在長沙看過楚文化展,2009年5月份,湖南省博物館推出了“鳳舞九天——楚文化特展”,展覽從全國范圍內遴選了200多套楚文物,包括越王勾踐銅劍、虎座鳳鳥架鼓、曾侯乙夫人的編鐘等,但那也只是楚文物的一小部分,而如今到了湖北省博物館,每個展館琳瑯滿目的楚文物,無一不映照出兩千多年前楚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獨特的魅力。曾經有人用“亂世諸侯,千古絕唱”來描述曾侯乙編鐘,可想而知,這是何等的氣度與風范,神奇與浪漫。可惜由于時間的緣故,來不及去看編鐘表演,沒能感受那來自楚地的禮樂文明。
? ? ?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 ? ? 在東湖,由于當地氣溫還比較低,春寒料峭大抵說的就是如此了。即使已經是二月底,但是寒意依然沁滲,周邊一派冬日蕭肅之感,梅園里的梅花開了些,但只是依著那派骨氣而發(同“花”),有些花瓣,似是被凍得發白,并不十分紅,有種白里透紅的感覺。有嬉笑者無意撞落滿樹梅花,落花紛飛,雖是人為,但卻恣意飛揚,連帶著人的心,似乎也放飛起來。
? ? ? 我鐘情于春天的綠,層林盡染,染成從嫩綠、黃綠到青翠、墨綠、蒼翠,在東湖,你就可以看到這么多的綠。這又讓我想起了長沙愛晚亭的楓葉,我大抵是與楓葉無緣的,漫山的火紅,我錯過了,但我想,那紅,也是有著漸進的色彩吧。但眼前的梅花,融合了傲骨與嬌弱,讓人心生憐憫,初春帶來的迷蒙細雨,打濕了那滿樹的早梅。地上鋪滿了零落的花瓣,小心翼翼的踩在上面,就如同踏春而來,腳下的,就是那春天的顏色。
? ? ? 東湖水面開闊,煙波橫面,朦朧之中,看不見盡頭。我想,煙雨蒙蒙,并不只江南蘇杭才有,眼前此情此景,不正是如此嗎?
? ? ? 一場兩天的武漢之旅,感受的,不僅僅是春天的氣息,更是感受到荊楚之地文化悠遠的燦爛遺跡,高鐵,傳承了文化,更是帶來了一場美妙絕倫的穿越時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