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80年代起,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個人化小型放音設備不斷發展和普及。外語學習聆聽法是在這樣的科技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聆聽法的出現,是對延續了2000年的以文字為中心的外語教學法的顛覆,是外語教育領域的一場重大革命。
聆聽的方法形形色色。例如韓國鄭贊容的“千萬別學英語”,美國 Jeff Mcquillan的ESLpod,鐘道隆的“逆向英語”,徐火輝的“原典英語”,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其實每個人在聆聽英語的過程中,都會發展出適合自己的聆聽法。英語學習明星鐘琬婷就是一例,她的方法與上述四位老師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聆聽,有四個基本原則是基本不變的。第一是反復聽,也就是同一段錄音翻來覆去地聽。第二是大量聽,聽的錄音越多越好。第三是真正聽清楚,要對錄音內容從語音、語法、語義三個方面進行全面精準的掌握。第四是不要輕易看錄音文字。
學習者不必糾結于哪種方法更好。根據聆聽學派的理論和實踐,最差的聆聽法,比最好的閱讀法也要強上十倍。
我和我的學生用的是鐘道隆的聽寫法,所以只能跟大家介紹這種方法的學習體驗。毫無疑問,這種方法在最開始是很困難的,因為這種方法要求將錄音完整準確地還原為文字。很多人在練習的起步階段發生動搖,或者帶著狐疑的心態敷衍了事,最后導致英語學習的失敗。這是十分可惜的。其實聆聽法的原理我已經講得很清楚,成功的案例也數不勝數,聆聽法的正確性和先進性,是毋庸置疑的。學習者如果在了解了聆聽法的原理后仍然對之抱懷疑態度,說明TA缺乏基本的邏輯能力和判斷能力。
在最開始的時候,一句話聽個10遍20遍是很正常的。很快你就會發現,盡管是非常簡單的句子,你卻基本聽不懂!終于憋不住翻答案一看,卻發現簡單得要死?。ㄟ@就是傳統的以文字為中心的教學法造成的惡果。)這個時候你會忍不住捶自己的腦袋。
隨著一句話一句話逐漸被聽明白,你的聆聽能力會顯著提升。以前10遍聽不懂的,現在一兩遍就可以聽懂。而且你猜詞、查詞的能力也逐步增強。到了這個時候,你會刻意地強迫自己不要看答案。因為憑借自己的能力寫出的正確答案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喜悅和成就感。
這個時候你會感慨,為什么在以前,那么簡單的句子,讀得那么緩慢,自己都聽不懂!你會深感今是而昨非,深深的悔恨以往在英語上浪費的時間和努力。
用聽學來的語言,和用讀學來的語言,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聽來的東西,你會感覺它直接進入你的大腦深處,直達你的骨髓,與你的身心合為一體。而閱讀學得的語言,總感覺膚淺而隔閡,容易忘記。
實際上,練習3個月之后,你就再也不需要背單詞了,在聽寫練習中遇到的生詞,基本上都可以一次記住。這種優越性,是閱讀法無法比擬的。
練習聆聽6個月之后,再聽英語,就如同聽家鄉話一樣親切。這個時候你會真切地感受到,用閱讀法來學習外語,是一種何其愚昧的做法!
凡是按照要求嚴格進行聽寫訓練的學生,很快就會愛上聽寫,甚至會達到如癡如醉、欲罷不能的地步。達到這種境界后,學習者的進步可謂一日千里。聽完2個小時的錄音,輕松過大學四級。聽完5個小時錄音,輕松過專八。聽完10個小時的錄音,可做高級口譯。聽完20小時錄音,直接到聯合國做翻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