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火的《朗讀者》我想大多數朋友都已經看過或者聽說過了吧,說實話,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一檔文化類節目能夠如此火爆也是著實不易!
這么一檔散發著人文氣息的節目能夠走紅,有些人說是當下國人文化焦慮的表現,對于這種說法我不否認。當下的中國的確面臨著物欲橫流、精神文化缺乏的問題,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現在人們正在試圖去改變。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問題但是看不到問題,看到了問題卻不去解決問題,而現在中國已經開始去解決問題了。
朗讀者雖然不能改變中國目前面臨的困難,但起碼是一個好的現象,對于傳播人文精神、豐富大眾精神起到了積極作用。它用一種大家樂于接受的形式將人文知識散播了出去,讓人文知識變得更加的平易近人了。
有人說朗讀者傳遞出來的是碎片化的,效果只是一時的。但我更感覺朗讀者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引子”存在的,其意義更多的是引導大眾去關注人文,培養一種氣氛,而不是去傳遞多少的知識。即使作用有限,但能夠引導一個人,那它也是成功的。況且,有總比沒有好,一時的效果也比一點效果都沒有好。
而且這對于精神文明建設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與其鋪天蓋地的宣傳“口號”,還不如多投資一些此類文化節目,用一種大眾樂于接受的形式去闡述,引導大眾去感受,而不是通過“硬塞”的形式。
朗讀者,或許效果有限,但讓人文開始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