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沐風與體驗設計。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看一部精彩的電影,大腦完全跟隨其中情節(jié),只想知道主人公后面會發(fā)生什么;
玩一個游戲,全神貫注,奮力殺敵,什么亂七八糟的想法也沒有?;
刷一會抖音,一個視頻接著一個視頻,忽然間,「一會」變成「一小時?」。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會覺得:“好嗨喲”?;
然而這種體驗還有個更高大上的名字:?心流。
它是我最近剛讀完的一本書《心流:最優(yōu)體驗心理學》里介紹的概念。
讀完這本書,覺得它可以幫我改善工作狀態(tài),也讓我對人生目標有更深的認識。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工作也可以使我快樂?
心流是一種全神貫注的狀態(tài),當我們進入這種狀態(tài),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而且內心會感到快樂。
為了找到人們如何才能擁有這種快樂,《心流》的作者做了一個大規(guī)模實驗:
他把電子呼叫器發(fā)放給實驗參與者,每天不定時發(fā)出8次訊號,總計一周。當參與者收到訊號,就需要立即寫下當時的感覺或心情。他總共回收了10萬份記錄。
這個有趣的實驗有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人們進入心流,最多的場景不是在休閑的時候,而是在工作的時候。
這個發(fā)現(xiàn)讓我很受啟發(fā)。
「工作可以變成更快樂的事啊」,我這么想。
我們每天都要花至少8個小時在工作上,很多人甚至更多。
這是我們寶貴的時間!如何提升這些時間的品質感?這是一個很有必要思考的問題。
讀了這本書,我意識到,把注意力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可以讓自己更容易進入心流,從而感覺更快樂一點,工作效率也會更高。
具體怎么做?
我在實際工作中實踐了一下,發(fā)現(xiàn)有幾個要點能大幅提升成功率:?
1. 設定一個時間段,比如一小時,我們只需要在這一小時內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即可。每天只需要選兩個時間段即可,也不用太多;多了反倒做不到,容易有挫敗感。
2. 減少一切可能的打擾:退掉微信、屏蔽掉手機推送、關掉知乎等網(wǎng)頁,告訴自己,我要開始做XXX事了,給自己一個儀式感。
3. 做事的途中如果遇到干擾信息,比如網(wǎng)頁中的熱搜新聞,要遏制點擊的欲望;中途忽然想到一些瑣事,比如“啊,我支付寶的能量忘記收了,要趕緊收一下”,也要管住自己的小手。心中告訴自己,再忍X分鐘就ok了。這樣可以避免思緒被帶跑。
我實際實踐的感受是:在完成設定的時間段之后,內心會升起一種滿足感。
而且在這種狀態(tài)下,完成的任務質量也會更好。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書中有個金句點醒我:「生活的品質取決于控制意識的能力」。
我們的主觀意識,總是被各種信息吸引,也被各種胡思亂想所包圍。
大腦是個不安分的孩子,總想著找點事做。一會想看看新聞,一會想刷刷朋友圈。
好不容易停下來,腦中還會自己冒出很多想法。最極端的例子就是深夜躺在床上,眼睛雖然閉得緊,但腦中卻畫面不斷。各種思緒奔涌而來,根本停不下來?。
這種混亂的失序狀態(tài),?使我們痛苦。但看電影?、刷抖音時的專注,讓我們快樂。
因為心流為我們的心靈創(chuàng)造了一種秩序。
但仍有個問題:看一天電影、刷一天抖音,我們會感到幸福嗎?還是會感到空虛?
所以,光進入心流還不夠,還要有選擇。
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你可以選擇通過讀書的方式讓自己進入心流,或者通過做手工的方式、打籃球的方式。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喜歡的方式。
重點是,這個方式是自己選擇的、想要的。而不是被支配的。
抖音、游戲就像一個漩渦,把你被動地卷進去,雖然也很快落,但注意力被消耗的同時,我們很少能獲得個人的提升。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每天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就那么兩三個小時。
被A消耗了,就無暇做B了。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主要就看你的注意力都花在了哪上面。畫家花在了繪畫上、作家花在了寫書上、設計師花在了設計方案上。
把注意力花在想做的事上,大概就可以像作者說的那樣:釋放自己內在的生命了吧。
書中金句摘錄
1.?真正能帶來滿足感的不是苗條或財富,而是肯定自己的人生。
2. 我們對自己的觀感、從生活中得到的快樂,歸根結底直接取決于心靈如何過濾與闡釋日常體驗,而與我們控制宇宙的能力毫無關系。
3. 我們對生命的看法,乃是由許多塑造體驗的力量匯集而成的,每股力量都會留下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
4. 徹底社會化的人,只追求被周遭認定的、他應該期望的東西。他在意的并非現(xiàn)在擁有的,而是滿足別人的要求后能獲得什么。
5. 控制意識最明顯的指標,就是能隨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若能做到這一點,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樂趣。
6. 人生的意義在于“尋求意義”:不論它的本質,只要找到一個統(tǒng)一的大方向,人生就會有意義。
7. 英國浪漫詩人布萊克說:“心中有欲望卻不付諸行動的人是在毒害自己。
學交互,找沐風。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