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要喝好咖啡,最基本的當然是要有好豆子,而且是新鮮的豆子,然后是要現磨現做。比如星巴克賣的那一包包豆子,性價比極低,一是看其烘焙日期,都是你所在日期的幾個月前;二是烘焙度普遍過深,雖然保證了醇度,迎合了大多數人對咖啡味道的認識,但是磨滅了各種不同原產地的咖啡豆的風味特征。答主喝完過一包星巴克烘焙的豆子,然后再喝新鮮烘焙的精品咖啡豆后一對比,星巴克真是爛透了……
因此我決定給這篇文章補充一下有關挑選咖啡豆的知識。
強行插入要點:認識、挑選咖啡豆
我們準備解決的問題:
1.怎么看咖啡豆的名字?
一般來說,我們給咖啡豆命名的時候,會用到如下元素:產地、莊園、處理方式、等級或品級、目數等等。
還是舉例說明比較直觀:
這是淘寶上一家烘焙店賣的豆子名稱
我們對照一下簡介:
日曬:是一種對采摘下來的咖啡果實進行處理的方式。
耶加雪菲:Yirga cheffe是埃塞俄比亞的一座小鎮
Aricha:處理廠名稱
再來一個:
所以我們稱呼一個豆,一般就是說出它的產地,這個是最基本的特征,對不同產地產出的咖啡風味有所認識之后,可以說提起某個豆是某個產地之后,大概的風味特征我們就知道了。
2.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咖啡豆?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杯咖啡的味道是由這些因素決定的:生豆的產地、咖啡果農種植培育果實的方法、果實采摘后的處理方法、烘焙師對烘焙過程的把握、咖啡師的沖泡手法。可以看到,我們拿到豆子進行沖泡的時候,已經處于這個鏈條的最后一環,我們能做的,只是把這個豆子該有的好味道發揮出來而已。(因此,如今的世界咖啡師大賽的參賽選手,在準備比賽的過程時往往會拜訪供豆商,和果農溝通,再與熟悉的烘焙師合作,盡量保證每一個環節都能控制到,去獲得最適合自己比賽的豆子~)
所以最簡單的挑選思路就是:自己想喝什么味,就去找什么味的豆子。
咖啡豆的風味,可以泛泛地分為三大類:以活潑、豐富的果酸為賣點的咖啡豆,以均衡的味道、柔順的口感為賣點的咖啡豆,以偏苦的味道、沉郁濃重的口感為賣點的咖啡豆。
這些是由其產地與種植的方式、果實的處理方法決定的。
對于咖啡有一點接觸的朋友可能聽說過“烘焙度”這一概念,還可能會知道,淺烘焙的豆子會偏酸,深烘焙的豆子會偏苦。這個說法可以說是對的,但是沒有明確一個邏輯:選擇怎樣的烘焙度,或者更正規地闡述——選擇怎樣的烘焙方式與過程,其實是從被烘焙的豆子的特點出發的。比如,上面提到的耶加雪菲,本身的特點是活潑明亮的果酸味,那么在烘焙的時候就不宜烘得過深而使得酸味丟失,而是烘得比較淺,保留其味道。同一種的同一批的豆子,給不同的烘焙師,可能最后得到的豆子風味都略有差別。因此找到靠譜的烘焙師的出品也非常重要!
新手入門可以嘗試幾款豆子:明亮果酸味的代表作——耶加雪菲;以莓果味為賣點,與耶加相比酸度稍遜一籌而醇厚度略高的肯尼亞AA/肯尼亞AB;以苦味為賣點的曼特寧;以均衡風味為賣點的巴西黃波旁。
(在哪買豆子可以參考這里:有什么推薦的咖啡豆淘寶店家么?)
3.藍山和貓屎究竟是何方神圣?
藍山和貓屎,確實很有身價,但是其實說到實際的味道呢,都是均衡而醇厚為賣點的,換句話說,其實是大眾臉。何況正宗的藍山價錢被炒得太高,淘寶上銷量前列的藍山其實是“藍山風味”——其差別是很大的,總之你喝藍山風味,一定會對藍山乃至整個咖啡世界失望。貓屎咖啡嘛,也是被炒作得太厲害,越來越多黑心商人把貓關起來天天強行塞豆子給它們吃。就像我們抵制象牙買賣一樣,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傻hai),為了貓咪們的健康生活,我們要少喝貓屎咖啡。
買到正宗藍山和貓屎咖啡的價錢,都夠你喝兩三袋不同產地的精品咖啡豆了,所以考慮到性價比,我們沒必要對藍山和貓屎咖啡太過神往。咖啡世界太精彩,多喝喝別的,發現新天地。
4.你說咖啡會有果酸味?難道咖啡不是苦的嗎?那些賣家說咖啡有橙子味橘子味草莓味,不會是騙我的吧?/我明明買了你說的那些豆子,可是怎么喝都只是酸或苦,哪有這么豐富的味道啊!
新手買到這些豆子,最初的幾次制作還是有很大幾率fail的,導致喝不出這些好味道。你可以帶著這些豆子去找當地比較出名的,自己烘焙的精品咖啡館(不是連鎖的那些,更不用說星巴克costa了),給咖啡師幫你沖一杯;又或者直接去這些館子里,點一杯耶加雪菲的手沖,嘗試嘗試,順便向他們請教一下。怎么找這些館子呢?可以去百度咖啡吧發帖子問。也可以走進去,看看有沒有很明顯地打出“手沖”“單品”等字眼,有的話應該就不是商業連鎖的半吊子店了。
1.我要制作的,是什么咖啡?
這是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在家里制作咖啡,分為兩大類:一是單品,二是意式。兩大天賦樹,后面的準備差距非常之大。
什么是單品咖啡?
單品咖啡,意指由原產地出產的單一咖啡豆制作而成的咖啡。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充分展現該咖啡豆的風味特征。咖啡的風味其實非常豐富,遠遠不是大多數人印象中的“苦”一個字。這是最大的冤枉!純粹是因為咖啡在進入中國時,都以深烘焙的豆子為主,其深的烘焙度帶來的便是濃郁的苦味。這段咖啡發展的歷史,有興趣者可自行搜索“精品咖啡”自行了解。在這里,只需要明白一點:咖啡可以是酸的、甜的、苦的,而不僅僅是苦的!也不是中藥味!!!
主要的萃取器具或手法,有濾過式的手沖,有浸泡式的法壓,也有結合兩者的虹吸壺,還有新晉的咖啡器具,如聰明杯、愛樂壓等。具體器具推薦下文再說。
什么是意式咖啡?
這個大家就熟悉得多了,在星巴克點的拿鐵、卡布奇諾,都屬于意式咖啡的范疇。以Espresso為基底,結合各種比例的牛奶、奶泡,或者加上糖漿等等,可以制作出許許多多的咖啡飲品。意式咖啡的核心在于優秀出品的Espresso:7 g的咖啡粉,在9 bar的大氣壓下,90~93°C的熱水流過咖啡粉層,在20~30秒內得到20-30 mL的咖啡液。
而要獲得一杯優秀的espresso,需要一臺可靠的咖啡機與一臺研磨均勻、細度足夠的研磨機。這就決定了其購置設備成本會遠高于制作單品咖啡。
2.我需要購置什么設備?
簡而言之,主要需要購置(1)萃取設備(2)研磨設備
為什么需要強調研磨設備?因為咖啡豆一旦磨成粉,表面積大大增大,其中的帶來風味的物質將會飛速流失。一般來說,磨成粉后最好幾分鐘內就開始萃取,否則將索然無味。因此有條件的話,請花一兩分鐘自己磨豆,不要拿去咖啡店或讓烘焙店代磨:第一個原因是上面說的風味流失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研磨粗細度不一定適合你手頭上的這袋豆or你所使用的萃取手段/設備。
研磨設備重要性>萃取設備,優秀的磨粉是一切的開始。
I.單品咖啡部分
萃取設備
1.手沖 難度:適中
時下最流行的單品咖啡制作方式,因為手沖具有極高的自由度,通過控制水流的粗細、力度,能夠表達出一支豆的獨特風味。
一套手沖設備包括:濾杯(及濾紙),手沖壺。手沖的關鍵是需要有穩定可控的水流,而且水流要控制得比較細。家里燒水的水壺,以初學者的水平,是無法掌控的。因此請不要吝嗇錢于手沖壺上。最起碼的入門是一個樹脂版V60一人份濾杯,V60配套濾紙,以及一把壺。手沖壺多種多樣,展開來說會是個神坑……一般來說,入門用圖下的Hario手雷壺就比較好了。某寶250元上下。
具體制作過程大家可以去優酷搜索手沖視頻,這里先放幾張圖演示一下。
補刀:手沖濾杯也有很多種,主流的分為流速偏快、需要注意水流控制的單孔的錐形濾杯(V60為代表)和流速偏慢、因此需要二次、三次注水的三孔梯形濾杯兩種。
三孔梯形杯
前者在沖泡控制上有更高的自由度,口味可淡可重,更適合沖泡果酸、花香豐富的淺烘焙豆子;而后者口味偏濃郁,適合中深烘焙度的豆子。(現在看不懂可以當沒看過,以后就自然懂了)
2.法壓 難度:低
法壓壺構造簡單,還能拿來泡茶。其實就是先泡著,然后用濾網壓下來,就把渣子擋住了,倒出來的就是咖啡液。當然因為總有能穿過濾網的極細粉,所以出品不可避免會有少許粉渣。
這東西星巴克就有賣,當然,還是建議大家去某寶入手。這東西主要看顏值,內里差距沒多少。
3.虹吸 難度:高
水于下壺,咖啡粉在上壺,水受熱后來到上壺與咖啡粉接觸開始萃取,然后停火、用冷毛巾冷敷下壺造成氣壓差使得咖啡液通過上壺放置的過濾器與粉渣分離流置下壺。
由于需要冷敷一步,對玻璃的耐熱性能要求很高,因此建議買日本玻璃大王Hario的出品,國產的便宜貨經常冷敷之后下壺裂開(爆炸倒是不會的,熱脹冷縮嘛)。這個出品口味比手沖濃郁,但也容易過度萃取造成焦苦,也不容易控制,入門難度較高。
4.聰明杯、愛樂壓、瑞士金等新咖啡器具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在前面法壓、手沖等的原理上做出改進,彌補它們各自的原有缺點,上手難度也偏低
聰明杯:其沖泡原理是浸泡咖啡粉,但是因為使用濾紙最后進行過濾,比起法壓出品沒有粉渣,又因濾紙吸油脂,口感會相對干凈。
使用方法是先往杯里放粉、加水,燜煮浸泡一段時間后,架到裝咖啡液的容器上,此時杯子底部的機關被頂開,咖啡液開始經過濾紙過濾流入下方容器。
愛樂壓:這是答主入門的器具,高三堅持用了一年,每天晚自修回家來一杯過癮(習慣了之后不會失眠的)。其沖泡原理還是以浸泡為主,但是又加入了一點點的壓力萃取與最后采取濾紙過濾,又是一個法壓基礎上的演化。愛樂壓玩法豐富,出品好,容錯率高,要得到味道過得去的出品比較容易。由于帶了點加壓萃取,出品口感會比較濃郁。而且現在世界上還有愛樂壓咖啡大賽,參賽者使用愛樂壓進行咖啡制作~所以這個器具的人氣很高,初次使用的人可以上網搜索下愛樂壓的視頻,會有很多高手介紹自己的沖泡方法的,可以借鑒。
愛樂壓一共出了四代了,只是外觀上的區別,實質上沒有改變,大家隨意購買。
PS:雖然官方號稱可以做Espresso,但是算了吧……想想上面提到的要求,9bar的壓力不說你自己壓不壓得出來,這氣壓下作為塑料器具你不怕爆炸嗎?還是老老實實做單品好了。
PPS:不要相信說明書上的做法,還是多看看網上高手的做法。
瑞士金:
金屬濾網的手沖,比起濾紙會保留更多的油脂。不過比起上面兩個來說,我認為比較冷門……
5.不推薦“美式咖啡機”、“滴濾機”
沒錯就是這種。為什么不推薦?因為這些機器設定的沖煮水粉比普遍偏稀,得到的咖啡容易太淡;帶研磨功能的,那個研磨質量實在是不敢保證有多好。最重要的是,不方便你調節沖煮的細節:比如說,手沖你可以控制水流的大小,從而控制萃取的時間來避免萃取不足or過度,又可以控制一次注水完畢還是分兩三次注水來調節口感的濃郁度,還可以根據豆子的風味特性與烘焙度來調節水溫與悶蒸時間獲得更好的味道與口感,等等。而這些機器,最多就提前斷電來停止注水,避免過稀罷了……
好的自動滴濾機器也不是沒有,大家可以搜索hario的手沖王。當然,價錢問題就……
單品咖啡研磨設備
研磨的追求:均勻的顆粒大小,這樣在萃取時更容易達到均勻萃取,避免局部萃取不足/過度
!!!!!!!!!!!!千萬不要買下面的這些磨豆機!!!!!!!!!!!
砍豆機,其粗暴的“打”爛豆子發熱巨大,加速風味散失!而且研磨粗細非常不均!既有片狀粗粉,又有極細粉,此乃大忌。
某寶爆款
磨豆機又分手磨和電磨,如果平時只是一個人喝,那么手磨足矣,一般的手磨最多也就磨一兩分鐘就好了。如果有錢,不想自己用力磨,可以花錢上電磨。
手磨:(單品專用,不適合意式)
入門新手可以用
Hario 1B/2TB
2TB
還有陶瓷磨芯的日本Porlex/Porlex Mini,但是其磨粗粉表現是在捉急,均勻度較差,用于手沖基本是不行的(親測),磨細粉表現比Hario兩磨稍好,但是不會有太大的差距。特色是Mini體積小,便攜,可以塞進愛樂壓活塞內,節省點空間,也勝任愛樂壓的磨粉粗細要求。
其實最推薦的還是百度咖啡吧吧友設計的“匿名2”手磨,然而貨源緊缺,需要關注上貨時間在某寶搶購。價錢只比porlex略貴,但是由于其中軸固定的設計,出粉質量(均勻度)遠勝上面三款無中軸固定的磨。
高級的手磨還有LIDO 2等,也都是中軸固定的,不過由于超出了1000塊的價格,作為一個面向入門愛好者的答案,此處就不作詳細介紹了。其實手磨的出粉質量很大程度上就看中軸是否固定以及其固定的設計好壞,磨盤也很重要但帶來的差距并沒有中軸固定這一項大。因此“匿名2”手磨性價比非常高~
電磨
入門級電磨:小飛鷹
注意,小飛鷹并不是磨豆機的品牌名,生產小飛鷹的有正晃行、飛馬、飛鷹、TIAMO
這幾個牌子,還有國內山寨廠商生產的小飛鷹,價錢上自然是山寨的有優勢。但建議還是買大廠出品,放心。
電磨也是個大坑,玩下去還可以選擇大飛鷹、小富士,差別在于磨盤的設計上,有助于高速、高均勻度、細粉較少并且低發熱的進行研磨。
同樣地類似手磨部分做個總結,電磨與電磨間的差別則主要在于磨盤,既有手磨上常見的錐刀結構,又有小飛鷹等入門電磨常采用的平刀結構,還有小富士為代表的臼齒結構。具體區別有意者自行搜索吧。
---------------------------------------單品暫時介紹到這里---------------------------------------------------
II.意式部分
以下部分主要參考了百度咖啡吧吧友dicky3651的帖子:新手入門器具選擇問題 因為我窮,意式沒自己玩過。
------------------------------------------------------------------------------------------
意式的入門門檻比單品高得多,高在哪,高在成本。要做出滿意的意式咖啡,你需要靠譜的機器,和靠譜的磨豆機。這兩個靠譜就是個深坑。許多新手剛入門時常貪圖便宜,買了內行口中所說的“玩具機”,最后了解稍深后立刻后悔……幾百近千買回來的機器成了擺設。
不要以宣傳上說的機器提供的最大壓力為多少為標準進行選購。
19 bar?壓力好高哦!會不會做出更濃的咖啡啊?
不,其實這只是峰值壓力。其實回顧espresso的制作標準就知道,超過9 bar的壓力都是沒有意義的。好的機器是追求穩定的表現,要萃取全程能保持沖煮頭上9 bar的壓力,萃取過程中水溫能保持恒定的高溫度值。
機器:
強調一點:好機+差磨遠遠不如差機+好磨(好與差當然還是相對的)。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請把更多的錢砸在磨機上…………
入門最起碼也要來一臺EM-18,江湖外號仿S,某寶1600左右。起碼在水溫+壓力的穩定性上勝于燦坤之類的玩具機。現在出了仿S二代,稍貴100~200,有性能改進。為什么叫仿S,因為外觀和Rancilio的Silvia基本一樣。但不要因此瞧不起仿S,很多前輩的使用經驗告訴我們,兩者性能其實差不多,但是Silvia的價格是仿S的兩倍……
再上升一個level是Nuova Oscar
再繼續是愛寶E61……還分單頭(沖煮頭)三頭,已經接近開店水平了。
再重復一點: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請砸錢在好磨上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請砸錢在好磨上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請砸錢在好磨上
意式磨豆機:(不適合單品)
意式磨豆機就多是電磨了,因為考慮到意式更多是面向店鋪運營,電磨的效率自然比手磨高得不知哪里去了。能磨意式的手磨也有,出粉質量也不一定遜色于許多電磨,不過普遍價格較高,所以也就自己有閑錢買回來玩玩罷了。不過最近百度咖啡吧吧友接踵而起,自行設計了兩款1000元以內的意式手磨,根據吧友們的使用反饋,出粉表現也是相當不錯的。
最基本:zd-12、zd-15
勝在便宜,1000內入手,但是小問題多,靜電結塊比較嚴重……ZD系列有很多款,印象中都是些小功能有無的差別。
高檔點的就是900N、MMG,價格已過2000
900N
MMG再貴點的有Mazzer mini非電控、Vario、anfim等……
意式部分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