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司推行三大工具(A3、5W、可視化)很長時間了,過程中也培訓了很多次,有專家講授,也有小組討論。今天主要對14日5W研修后的個人體會進行簡述。
? ? 5W說起來大家都不陌生,就是“5個為什么”,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在日常,基本上5個回合就能找出問題的真因,并不一定就要問5個為什么,是需要按照問題的難易程度進行開展的。
? ? 5W說起來簡單,可在實際工作中,卻往往很不理想,我們主要犯的錯誤有:
1.在5W分析過程中把對象更改了,例如:一個零部件的問題,本來在分析的對象是這個件,可是在問的過程中,卻問到了設計問題或管理問題上;
建議:在5W過程中,要隨時注意,主體是否改變了(從一個件到其具體部位是可以的),必須改變時,就要進去到另一個5W過程了,只要不混淆在一起就可以了(包括設計問題和管理問題也不要混淆)
2.5W不是基于現狀調查的結果,而是在頭腦中想象、推測出來的或是將事先想好的對策作為前提進行調查
建議:頭腦中不要有任何想當然,在分析過程中遇到不充分或不明白的,一定要進行追加調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追查當事人,不要歸納為人的問題
3.在5W過程中沒有將問題具體化,反而問的更大了,例如:檢查后的圖紙依然存在錯誤,問為什么后,結果是檢查圖紙能力不足,這是不對的,是非常模糊的說法。實際的現狀可能是,只有一個人進行大量圖紙的檢查,需要檢查的項目非常多,各單位的圖紙標準不統一等等原因,所以一定要是具體的問題
4.5W過程往往會有很多原因,有時候調查還停留在表象時,就隨意的進行可視化,根本就不知道結果是什么。
? ? 其實5W分析雖然有一定的技巧,但最重要還是現狀調查,用“什么東西怎么樣了”這種簡潔的方式,來表達現狀調查的結果
? ? ?那應該如何開展現狀調查呢?以下僅是簡單說一下自己感觸比較深的一點,具體請參加《現狀分析指導書》。當問題發生時,我們要用5W1H來調查發生的狀況,特別是我們專業知識不足時,可以通過這樣的常規調查,找出比較明確的切入口,之后再進行原因調查,而在此過程中,所有基于事實的問題或原因都要列舉出來并逐一分析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