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我,回憶起過往的點點滴滴,心中總有無限感慨。感慨時間總是匆匆忙忙地從指縫間溜走,感慨時間只留下了回憶和歲月的痕跡。
我出生于單親家庭,而且是一個“特殊”的單親家庭。我是抱養(yǎng)的。
我媽媽當時是鎮(zhèn)上衛(wèi)生院的出納員,她對人很溫和,見人總是微笑。她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那段婚姻是她這輩子不愿提起的痛。
在她的離婚判決書中有提到,媽媽因隱瞞精神病史,婚后和男方性格不合,因而法院判決離婚。離婚后,媽媽沒了再婚的想法。
而我,一個被丟棄的奶娃娃,當時被外婆撿回了家。我媽媽說她一看到我,就格外喜歡,于是,她就成了我的媽媽。并且她一邊上班一邊帶著我,工作時就將我放在身邊的搖籃里。
我長到一歲多時,媽媽的病不知為何復發(fā)了。她會時不時口中念念有詞,還經(jīng)常會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赡軏寢屪约阂惨庾R到她的狀況不對勁,于是在住院之前,她將我托付給離家不遠的一姨婆家中。前期,我就是這樣在別人家長大的。
直到兩年后,媽媽才將我接到了身邊,她在醫(yī)院的工作也沒法再繼續(xù)做下去,無奈她只能提早病退。從此后我們娘倆,就靠著媽媽每個月微薄的退休工資度日。我和媽媽的生活用度是省了再省,甚至我小時候從來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記憶中我的媽媽也是。
雖然如此,我和媽媽的生活過得還是很平穩(wěn)很幸福。媽媽也因為我給她帶來的歡笑,生活中充滿了陽光,她的病情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有復發(fā)過。媽媽對于我來說,就是我的全部,就是我的依靠。
她將全部的愛給了我,將所有的心思全部都用在了我身上。小時候,別人放學后完成作業(yè)可以肆意玩耍時,我不行,媽媽會拿出數(shù)學書和語文書重新給我輔導一遍,因而那時候我的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
她對我的愛是那么重,想想一個沒有生育過的女人,要獨自帶著一個孩子是多么艱難,她怕自己照顧不了我一輩子,所以用盡辦法讓我努力學習,以后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我也是做了母親后才明白了媽媽當時的良苦用心。
我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只要閑下來就會看書,所以我家里面那些小人書、故事書也都被悄悄我翻了個遍,我看書的愛好就是在那個時候養(yǎng)成的。
我的童年充滿著幸福,但同時也伴隨著疑惑和自卑。我們家所在的那個鎮(zhèn)子非常小,所以知道我家這種情況的人還是很多,我就被貼上了“那個患有精神病的孩子”的標簽。
是的,那個神經(jīng)病是我媽,我就是那個神經(jīng)病人的孩子,可是你知道嗎,我的媽媽她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的人。
媽媽每天洗洗涮涮,平時還要干點臨時工,為了我們娘倆的生存,忙碌的她不知道我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而我這個“特殊家庭”,也成了我的內心當中不可觸摸的禁地。因為外人的眼光,我一度非常厭棄自己。
后來我越來越叛逆,有一次,因為搬房子的事和我媽頂了一句嘴,隨口說了句“這事情又不是我造成的,沖我發(fā)什么火,神經(jīng)病?!?/p>
從那以后,媽媽的病情再次復發(fā),并且反反復復。初中后我的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媽媽的狀態(tài)不好,再加上我經(jīng)常和她對著干,于是再也沒有人給我輔導作業(yè)了。
從此,我過上了自己管自己的日子。
讀職校時,因為我的生活費不夠,于是我就給舍管阿婆拖地,勤工儉學,每天4塊錢,哪怕寒冬都沒間斷過。
好不容易我熬到了學業(yè)結束和實習期滿,沒想到學校不包分配,我還要自己找工作。由于當初選的專業(yè)沒有對口的工作,我就只能在離家不遠的一家工廠上班。
工廠不包吃,工資1300元,那時候我才17歲,懵懵懂懂,在廠里白天做著流水線的活,晚上和朋友出去網(wǎng)吧,唱歌直至通宵,就連第二天上班,也無精打采。之后,那個工作做了幾個月,我就辭職了。
后面我又在一家酒店做前臺收銀工作,和另外一個女孩子被一起上班的同事騙去KTV上班。
成長路上我遇到過困惑,遇到過無助,一路上跌跌撞撞。
18歲,因為懵懂,我和第一任男友跑去了福建,可這段關系在往后的幾年并沒有給我?guī)砜鞓泛托腋!?/p>
在這段關系中我一直以對方為中心,不斷地消耗自己,辛苦工作掙的錢都幫對方還了債,甚至家中的一切事情都是我在做。
直到那一年,我得知了媽媽離世的消息,我讓他陪我一起回去,可對方給我的回答是“上班請不到假。”這時,我才看清了他的為人。擦干不值錢的眼淚,我將自己從這段關系中狠狠剝離出來。
自從媽媽不在后,我就真正只剩下一個人了,我明白了世事無常,只能自渡。為了解決眼前的迷茫和生活中的困頓,我重新?lián)炱鹆丝磿膼酆茫碴P注了一些讀書公眾號。
從書籍中我的精神得到了滋養(yǎng),在面對生活、人際關系、情感時,有了不一樣的心態(tài)。
首先,情感方面。說到這,我覺著自己還挺幸運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巨大的磁場,你是誰就會遇見誰,在18年的時候我遇到了現(xiàn)在的先生,他有上進心,人很勤奮,不論是處事還是人品,都很不錯,并且他也得到了我外婆的認可。
我們結婚后,兩人之間的相處,我都抱著你很好我也不差的心態(tài),不再糾結對方對你是不是足夠愛。他有他的自由我有我的自由,即使兩人吵架,我也不會將傷人的話說出口,并且每次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做到不抱怨、不責備。所以我們結婚這6年下來沒有發(fā)生過什么矛盾。
這也許得益于我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學到法——學會好好說話,好好表達自己。
其次,職場方面。前兩年,我還在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這是新開發(fā)的一個樓盤,每個置業(yè)顧問的工作非常繁忙,而我們作為后面進去的新人,分別分給了不同組的主管帶。
我所在的組,組員都很活躍,她們下班消遣的方式,就是喝酒唱k,她們也會叫上我,可我對這些并不感興趣,我覺得自己和他們是兩類人。但為了工作,我很想融入她們,想合群。
那段時間,我陷入這種討好型的人事關系中無法自拔,偶爾自己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我都會陷入無休止的內耗當中,疲憊不堪。
于是,我變得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那段時間差點讓我抑郁,最后導致我的工作也沒好好完成。
直到我看到《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一個概念: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課題分離。
大意就是說,人若是想解決人際關系的煩惱,就要區(qū)分什么是他人的課題,什么是自己的課題,在心中樹立一條清晰的分界線。
讀到這,我豁然開朗。原來職場中的人際關系,就是要把人和事分離開來,好好把事完成。這下讓我輕松了很多。
再次,關于爛人。生活當中我們總會遇到小人,我家先生在二十幾歲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大哥,這位大哥年輕時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可后來沾上了賭博,欠下了一屁股債,走投無路之下,找到我家先生請求幫忙。
我家先生給他提供了一份管理的工作,本以為我們是給別人雪中送炭,不料是給自己惹上麻煩。這位大哥在干了一年后,因為沒有達到他想要的利益,在后面經(jīng)常給我們使絆子。
如此小人行為,怎能不讓人氣憤,這可是口口聲聲說為你好的大哥。面對這種情況,我和我家先生說,不是同一類人沒必要和他講太多,如此小人,只需要冷處理就好。我們做好自己,過好自己,別人就沒法傷你。
人年紀越往上漲,越能明白,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來源于自己的內心。有時候痛苦來源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來源于自己內心的看法。
最后,對于自己。我想用《麥田里的守望者》一句話來告誡自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從我參加了有書寫作課,加入了小七老師的寫作訓練營,我仍然在一路成長。
我從懵懂少女變成內核穩(wěn)定的中年女子,是讀書給了我內在的力量,給了我救贖。也是媽媽曾經(jīng)給予我的愛,一直支撐著我走到現(xiàn)在,并且還將走得更遠。
最后,愿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惜與身邊親人的相處時間,空閑時間就多讀書、富養(yǎng)自己的精神,愿我們在每個階段,都能活成更好的自己!
END
作者|驚而不亂:做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閑看花開花落,靜觀云卷云舒。(庫小七站長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