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我在預習的思考太low了,回答問題沒有深入思考“‘不應該用錢來買什么?’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么?”,而僅僅是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找出兩三個例子,然后盯住這些例子,沒跳出具體事物,沒看到抽象規律。
反思自己在預習時的思考過程,我只想到分配方法(具體),沒發現問題的本質是競爭規則(抽象)。實際上,很多資源的分配都是綜合了多個維度,我沒想到過“多個維度”,我自己提出的官員職位、大學文憑和法庭判決這幾個資源分配問題,都不能只用一個維度解釋。
- 官員職位,本質上是多維度綜合競爭,出身、智力、年齡、資歷、履歷等多維度綜合競爭,甚至包括少部分的隨機分配。
- 大學文憑,本質上就是一套以智力競爭為核心的規則,當然,它不可避免地夾雜著其它維度的競爭規則,比如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等。(“努力”不能算作競爭規則,因為既然參與競爭,就一定會努力。)
- 法庭判決,本質上就是一套以暴力為核心的規則。
無論這些規則表面上多么復雜,背后一定有簡單的規律可循,可以抽象出來形成相對固定的規則。
每當有人幫我們打通思維阻塞,我們就變得稍稍清醒一點,這感覺很像鼻塞很久突然通暢了一般神清氣爽。
一定要預習!沒有預習,就沒有鼻塞的感覺,也就沒有隨后的神清氣爽。
這一講提到的內容不算新鮮,稍微讀過一點歷史,關心一點時事,都能接觸到。但是,如果把這些經驗放在一起用“競爭規則”的線索集中在一起來思考,顯然更有價值,可以更好地指導我們對事物的認知。
我們前面講的主要內容,不論是關于選擇,關于成本,還是關于需求的規律,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單個人的情況。我們現在要擴展一點我們的視野,擴展到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這樣一個視角。
暴力依然是非常重要和常見的競爭規則
可別小看暴力,暴力是人類社會里面,備受尊重的一種競爭方式。暴力,只有當它失敗的時候,人們才會譴責它;當它成功的時候,人們會膜拜它。所以別小看暴力,暴力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競爭方法,決定勝負的一種辦法。
你可能會問,到今天我們不用暴力了吧?其實不是。你仔細想想,今天有大量的經濟資源,經濟活動的范圍,經濟活動的壁壘,都是有國家機器在背后支撐的。
暴力不僅僅在過去,而且到今天為止,還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常常見的,決定誰是贏家誰是輸家的競爭規則。
靠智力高低競爭資源
你要爭奪文憑,基本就靠智力,所以考試是人們競爭的一個重要的辦法。
以論資排輩界定產權
用年齡的大小,年級大的多得、年紀輕的少得,論資排輩,這也是一種競爭的辦法。
按社會身份分配財產
除了按年齡,按輩分,咱們還可以按社會的身份來做分配。你是什么官、你是什么職業等等。
過去咱們計劃經濟的年代,有很多經濟商品,不是你有錢就能買到的。比方說火車的臥鋪,那得一定級別的官員才能乘坐。
按照勞動時間、先到先得與隨機分配
咱們還可以按照勞動時間來分配,賺的工分多,能夠分配到的資源就比較多。
當然,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隨機分配。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也挺常見的,那就是先到先得,誰先來誰先得到服務,誰先來誰先得到商品。
按需分配與價高者得
還有一種分配辦法,當然也是一種競爭規則,那也是被很多人所接受的,就是按需分配,誰需要給誰。
所有這些競爭的辦法,都是我們人類社會曾經試過的。暴力、智力、先天的稟賦,比方說你的種族,你的種姓,你的出生,你的戶籍,你付出的勞動時間,你付出的等待時間,你的社會關系,需求的高低,甚至是隨機分配的運氣等等。
還有一種競爭的辦法,就是出價的高低,有錢你就能買到,使我們今天的社會特別常見的一種競爭的辦法。
小結
由于資源是稀缺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競爭的規則才能治亂,不然社會就亂哄哄了。你一定要找到一個規則,從而決定誰是贏家,誰是輸家。一定要的,不管是哪一種方式。
但問題是,我們發現選擇不同的規則,就有不同的人比較容易勝出。
課后思考
在我們列出的這些競爭規則里面,哪一個最公平?
不同的社會形態、不同的資源類型,應該有不同的分配方式。
商品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很多資源都通過“價高者得”的方式來公平分配,但也不能把所有資源都用這種方式分配,因為我們已經看到,無論哪一種分配方式,都會有不同稟賦的人勝出,多元化的社會應該讓各種稟賦的人都有機會勝出,所以,所有的分配方式都有積極的意義,沒有哪一個最公平,越多元越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