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9月份之前的無人問津,到現在日程排到兩個月后,小六在快速的成長,并在網絡上迅速積累了自己人氣。
你或許聽過別人的分析和講述,今天換我自己嘗試分析一下成長路程。
如果你也想在網絡開始做個人品牌,或者已經在路上,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你提供一些行動參考。
1.貼上標簽
三線城市
我在三線城市工作,卻在周末去一線城市學習,這種方式給很多小伙伴啟發,原來待在三線城市也不會變成廢柴嘛。
又一次上海的朋友和我開玩笑,說我們兩個早上同時從家里出發,他住上海,我在鎮江,我們到達活動現場所花費的時間是一樣的2個小時。普通上班族
就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啊,從程序員慢慢爬到部門經理,一部分是狗屎運,一部分也是自己不斷學習摸索的過程,這里面有很多的經驗可以提供給大家。30歲
30前應該干什么?30歲這個坎會面對什么,我們這些苦逼的80后最有發言權了。
《影響力》講到了一條影響別人的法則,叫“相似性”。
所以我用上面這三個標簽來告訴大家,你看,小六就是很普通的一個男紙,沒有什么特別,只要你也能應用方法,堅持做,你也可以的做到。
2.打造爆款
標簽只是外在屬性,更重要的,還是你的產品,也就是你能提供的內容。
-
運氣沒來之前,我們該干什么
我在簡書上已經寫了214篇文章,最開始的是一周一篇的“一周一本書”書評。
更新到第30周的時候,才有一篇文章點擊率過萬:《如何用30分鐘讀懂一本書?》,這是第一次出現爆款。
等到《別學東學西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吧》這篇文章終于突破10W+,成為真正的爆款,我已經寫了近一年了。
為什么要一日一更
在《逆向管理》這本書中說:
“我們不能直接創造一些非常有創造性的工作,因為我們時常無法控制自己的靈感。
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需要做好的部分,那就是每天按照一定的系統去做事.
如此一來,在某些時候,靈感就會來臨。”
那什么是“做好需要做的事情”呢?
一是,保持每日更新的節奏,讓自己的寫作肌肉保持持續的活力;
二是,在平時利用云筆記,注重素材的搜集,這個我在我的知識管理系列文章和課程都有重點講過。
所以日更就是為了等待靈感降臨,那一刻,傾瀉洪荒之力,10W+一蹴而就!
3.多平臺占位
-
沒錢也上場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在現在根本行不通,因為你躲在巷子深處,滿大街的都是酒鋪,人家根本不會注意到你。
所以不如把自己想象成在一個大廣場上,所有的人在搭臺唱戲.
有的站在大舞臺上,有的站在小舞臺上。
你沒有任何影響力,你要做的就是不斷尋找登臺的機會。
這種機會一般都是搭臺子的人(公眾號平臺)找你的,所以別在乎15分鐘還是1小時,也別在乎有沒有打賞或者出場費。
把每一次登臺都當做是一場訓練,你就會覺得就算不給錢也是賺的了。
我在最開始的時候,幾乎和所有的學習平臺都合作過,因為免費、活好又賣力,所以登臺的機會越來越多,被大家所熟知也就不奇怪了。 在大腿上跳舞
我們經常說抱大腿,你們考慮過大腿主人的感受么?
所以我們不要抱大腿,我們要像在巨人的大腿上跳舞。大的平臺,大V,大神,大咖們,我們有機會一定要多認識,但是這種認識是帶著你的產品去提供價值的。
有“大腿”們的背書,你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更大的舞臺。
我在今年5月份加入秋葉老師的IP訓練營之后,我有幸認識了國內做活躍的一群知識IP,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才可以從原來的滬寧線擴大到全國范圍內的活動圈。
4.系統化輸出
-
從微課到系列
讓自己成為專業化知識IP的第一步,是開始做微課分享。一堂微課也有生命周期,所以你需要從微課升級到系列課程。
我最開始的微課就是《30分鐘速讀》,而現在,以閱讀為基礎,涵蓋了輸入-整理-輸出的全過程。
我是被逼著這樣做的,因為平臺跟我說,你的微課雖然好,但是你已經在很多平臺講過了,而且微課也不太容易變現,你想做系列課程么。
我說:想!
只要有錢,我什么姿勢都會。
從初階到高階
系統化的輸出第二個方向,就是將自己的內容,延伸到初階到高階。
不是所有人都有很好的基礎,但是他們同樣有學習的熱情和需求,所以如果你一味追求高質量的受眾,其實市場為很窄,反而中低端市場會給你帶來大量的流量。-
從文章到出書
還有一塊很重要的就是系列化輸出方式就是寫書。
圍繞一個主題,寫作能夠讓你在短時間內系列化的輸出自己的內容。
5.小結
以上就是我的“如何在網絡上提升自己影響力的4個方法”啦。
總結一下就是:
- 貼上大眾標簽
- 按部就班,等待爆款
- 多平臺占位
- 系統化輸出
經過以上四個步驟,慢慢形成自己的影響力勢能。
影響力就像滾雪球一樣,原始的積累會非常累,但是時間越久,復利效應就會越明顯。
最后想說影響力其實也是別人對你的信任力。
你做的所有的事情別人都在看,讓我們一起努力,且行且珍惜,加油!
END.
我是彭小六。
在三線城市生活,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知識服務工作者。
讀完我的文章有收獲,記得打賞、關注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