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抓緊時間趕快生活,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個意外的悲慘事件,都會使生命中斷。
今天很普通,但對我卻不同。
當元月1日的早晨我開始了今年的第一篇涂鴉時,我就想到甚至是看到了今天早晨是什么樣子。
其實,就是我現在的樣子:心情激動,躊躇滿志。
現在的樣子,就是遠方,就是詩。
為了現在的樣子,這半年來的每個早晨我幾乎都是5點前起床,然后調動所有資源完成不少于1000字。其間甘苦,唯有自知。
這半年,我抓住了早晨。
有人說,抓住了早晨,就能成就人生。
我說“是的”,至少我感到今晨的人生小有成就:那可是183篇文章,20多萬字??!
今天,就安排助手全部打印裝訂起來,以備修改后出版。書名我已經想好了,就叫《抓住早晨》,而下半年的那本叫《看見努力》。
是的,當我們抓住了早晨的時候,努力也一定能看得見!
本來在這本書的最后一篇,我是想發一通感慨的——我覺得自己也是有資格發這通感慨的。但是,我覺得應該涂鴉點更有價值的東西。
曾經有很多人跟我說,自己也想抓住早晨,也想讓自己的努力看得見,可不知為什么就是做不到。這樣的話,說者可能很調侃,但我卻十分認真。正因為我知道自己為什么能夠做到,也自然知道他們為什么做不到。
在這一點上,有一個叫作“信念”或“榜樣”的東西,他們沒有,而我卻從小就有了。那個東西早已融在我的骨子里,也打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我多次跟自己的學生們說,每當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耳邊都會回蕩起名言警句,比如——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blockquote>對于這段名言,我這個年齡組的人都耳熟能詳,它出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個英雄叫保爾·柯察金。
聽我這么一說,很多人真就信了。
這個小人書封面記憶猶新其實,這是我在騙自己的學生,因為他們讀的書少。
期待著有一天他們也認真讀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這本自傳,之后就能知道我對他們的欺騙不是沒有道理。真的,一個普通大眾談“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的確有些高調,而像我這樣每天堅持寫1000字,也的確沒有必要先想到“臨終之際”。
真正打動并激勵我的,是這段名言之后緊跟著的一句話:
要抓緊時間趕快生活,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個意外的悲慘事件,都會使生命中斷。
只可惜,沒有讀過原著的都不知道這句話的存在,因而就被“最寶貴的”或“只有一次”所迷,到頭來,那段話也不過是雞湯而已。
請相信我:我讀的書多,不會騙你!
請相信我:如果你讀的書少,誰都會騙你!
多讀書吧!我們一起!
多把思與想付諸文字吧,我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