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人而言,很多人學習的動機是屬于別人學我也學,學它究竟干什么,就沒有太多思考了。學習陽明心學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幫助?對我們的人生究竟有什么意義呢?
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的人比比皆是:認認真真地談場戀愛,掏心掏肺地對她,結果追來追去,把她追跑了;對一個人披肝瀝膽,情真意切,最后大家關系相處到徹底翻臉。每天都在患得患失中度過,焦慮、失眠……這是很多普通人的人生狀態。
陽明心學可以幫助你解決這些問題,讓你擁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幸福的人生兩個基本支撐點。
第一是靈魂的獨立性。
第二是坦坦蕩蕩的幸福感。
靈魂的獨立性是指我們的幸福是依托于我們自己的靈魂的,而不是依托于別人或者外物。
心學講向內求,評價自己人生的永遠是自己的內心。獨立的靈魂就像一棵樹,挺拔安詳,不需要依靠別的東西,無論春夏秋冬,都堅強的站立,任憑風霜雨雪,也不會改變自己的一切。在風里飛揚著自己的枝條,太陽出來了,南面曬著陽光,北面享受陰涼,沉默的姿態、驕傲的挺拔。如果你不能靈魂獨立,就會像藤一樣,纏著一棵樹的時候,可以爬得很高,突然這樹倒掉了,你只能趴在地上,輾轉成泥了。
注意,此處的靈魂獨立,并非指特立獨行。不能入世應對人情事變,過分強調個性,結果距離修齊治平越來越遠,實際上已經偏離心學的正道了。
坦坦蕩蕩的幸福感,是指發自內心的幸福感。
有個典故‘簞食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說孔子的弟子顏回,住在貧民窟里,每天吃不上喝不上的,生活條件很差,別人看著都發愁,而顏回沒把這種外部環境當回事,每天過得開開心心的。這就是坦坦蕩蕩的幸福感。
這兩點很多人是做不到的,甚至一點也做不到。你的人生質量就是一種隨機狀態,這一分鐘你覺得很幸福,下一分鐘,很可能會覺得很難受。這種人生體驗就不再是享受人生,而是變成了一個字“熬”。
關于修身
道家講長生久視,佛家講勘破生死,儒家卻講擇善而從,這個善就是陽明心學里講的良知。陽明心學是儒家集大成的一門學問。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陽明心學對心性修煉,講的很淺白,比較務實,沒有太過故弄玄虛的東西。陽明心學教我們換個角度看世界,分清臆想和客觀世界,讓我們判斷什么是真相。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異是認知的差異。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技能的差別是可量化的,是可以累加的。而認知的差別是本質的,是不可量化的。
人和人比拼的,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洞察,執行本質是為了實踐認知。同樣的事物,在認知不同的人眼里,是不同的,而這種不同會影響你的判斷,判斷影響行動,行動自然會影響結果。
人生更像是長跑,跑得快的不見得一定是贏家,如果邊跑邊摔跟頭,最后真不一定跑到前邊。相反,如果一路上不犯錯誤,不摔跟頭,即便慢慢走,最后得第一的概率也會很高的。
陽明心學修心性,向內求,清晰觀照到貪嗔好惡的攀附,自然就容易做到“發而皆中節”,人情事變做到妥當。
當心性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面對各類人情事變的時候,會平和得多。打個比方,你上小學3年級的時候,早上上學,發現作業沒做,你是不是會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一樣?完全不知道怎么辦,甚至連死的心都有了。當你是大學生的時候,同樣早上起來,發現老師留的作業沒做,你會怎么想?還會有那么大壓力,有那么大情緒沖擊嗎?
修習陽明心學,心性修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隨著高度的提升,人生的絕大部分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整個人生體驗自然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