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一篇《游戲者》,是根據幾年前發生在身邊的一起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皆是因“癮”而發生的悲劇,不同之處僅在于“癮”的不同而已,一因打游戲,一因打麻將。
文里只敘述了事件本身,并無過多延伸,刻意隱藏起了憤恨、譴責與反思。事件本身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今天來說一說“癮”。
癮是“疒”字旁,屬于疾病范疇;隱是隱形、不明顯之意,不易被察覺,易在借口、理由中隱藏,悄悄滲透,潛移默化。合在一起,字面意思很好理解,隱形的疾病,趨近于精神和心理的不正常或不健康。
癮字通常包含兩層釋義:一指由于中樞神經經常受到刺激而形成的習慣性;二指特別深的不良嗜好,亦泛指對某項事物的特殊興趣、癖好。
癮在現實生活中,除去“癮君子”,通常都不被認為是真正的疾病。而是被當成某種過度的愛好,屬于情有可原,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我們可以認為醫學的稱謂(成癮)以及倫理學的稱謂(愛),乃至美學上的稱謂(好)是相同的,都有依賴屬性。
人類擁有形形色色的癮,幾乎對什么都能上癮,煙癮、酒癮、毒癮、財癮、官癮、性癮、戲癮、網癮……這些癮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彼此之間不會相互排斥,所以它們可以單一或是成堆地存在于同一個體或群體。由此可見,那些“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全能型人才的大量涌現也是不足為奇的。正是因為癮普遍存在的事實,從而進一步夯實了癮存在的合理性和可容忍性。
而在另一方面,癮并沒有表現出普通疾病那種顯而易見的苦痛折磨,相反地,它會給人以某種愜意和快感,進而產生依賴,讓人欲罷不能。通常我們說癮是不良嗜好,大概也是源于此。
其實癮本身并無好壞之分,我們說癮的危害性是指癮的放縱無度和人對其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而言。就如人自身的癮便有本能的和習得的之分,本能的癮,如性癮,它是與生俱來的,在維持人類繁衍生息和促進夫妻和諧方面功不可沒。又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把財癮控制在“取之有道”這個度上就沒問題。每一種癮相應地都有一個度,便是如“洪水猛獸”的賭,也有小賭怡情之說。可見癮之危害取決于人對癮之自我把控能力。偏人乃世上最貪得無厭、欲壑難填之蠢物,遇誘惑而難以自制,故乃最易成癮者,而且往往自恃過高,都以為自己可以“萬綠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卻不知一旦過度追求致成癮,便達忘我境地,連自己姓甚名誰都忘了,哪里還記得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由此便生出多少禍端,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劇。
雖然人們大都也明白此中道理,但于癮,卻最易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非自省者不能查,非自律者不能斷,非持恒者不能絕。豈是人人都可進退自如的?
既然我等凡夫俗子終不能無癮而活,那不妨盡可能潔身自好,喜好有度,方能與癮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