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團隊】李娟麗高六/分享682天/2021.11.06周六總1238場(累計258場/本周7.8.9場)
一、咨詢
1、通過學習,有一個很大的發現,從現在開始要跟自己站在一起,共同面對疾病,不再歸因于是自己不堅強。首先看到基因的影響,這樣可以減輕心理壓力。自己心里越來越輕松,昨天到今天的大反轉。只是生病了,心理和智力跟別人一樣。相信能量是流動的。改變隨時會發生。把生理方面的責任和環境的影響,交還給它們來分擔,減輕自己的負擔,各擔其責感覺就會好很多。感覺自己總能找到方法,人生是沒有絕境的。
2、止不住的傾訴,如數家珍:不主動不承諾的戀愛,讓自己不愿面對別人。父親的嚴苛,所以從小就很懂事,但自己很累,什么也不想干,可是工作的需要,拼命考證,得到認可,也得到提升,自己也更有能力,雖然年輕就是資本,可是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加班把眼睛熬得900度,腰椎頸椎疼,沒有節假日,只有過年的時間才屬于自己,還為家里人把一切置辦安排妥當。沒有朋友,沒有……要錢有什么用。一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愛情困惑,人生按下暫停鍵,該往哪里走,想要的是什么?邀請確認了三次反反復復的折騰后,終于理出一個主題,找到一個切入點,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思如潮涌,方法一個接一個。走出迷霧重重的困境,原來是自己一直以來只朝前走,從不停歇,也更不讓自己回看,不讓自己為自己而活,也更不知道人生除了眼前的路還有其它的可能,其它的方向或許有更精彩!
3、本次談話終于可以把父母的想法和關愛給他倆,只有讓他們都忙起來就能把自己從父母的焦慮和壓力中摘出來,這一點很重要。自己確定好究竟想干什么,如果定下了目標這一周就行動。有機會就抓住機會,沒有機會就創造機會。慢慢地看后面怎么發展。不能總是觀望,心里演練一萬遍不如行動了才知道結果如何。
二、學習
1、要跟來訪者說他能聽懂的話,因為我們的假設是來訪者不是專業學習心理學的人,而不是用一些專業術語,這有可能會很難進入來訪者的脈絡。
2、不一定要很快的急于歸咎于自己的問題,感覺很內疚就可能看不到不同的方面和視角。沒有糟糕的嬰兒,但父母也會做自己需要做的事。
3、大腦是個故事大王,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中大約80%的想法有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消極的。關鍵是,如果你將這些故事當作事實,自然會因之而焦慮、抑郁、憤怒、低自尊、自我懷疑和不安。
三、接納與承諾療法
接納與承諾療法(簡稱ACT):是新一代認知行為療法,中最為代表性的經驗性行為治療方法通過正念、接納、認知解離、以自我為背景、明確價值和承諾行動等過程以及靈活多樣的治療技術,幫助來訪者增強心理靈活性,投入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
核心過程:
接納
在ACT中,接納不僅僅只是容忍,而是對此時此刻經驗的一種積極而非評判性的容納。即為痛苦的感受、沖動和情緒讓出空間,不去抗拒、控制和逃避它們,將其作為客體去觀察。
認知解離
是指將自我從思想,意象和記憶中分離,客觀地注視思想活動如同觀察車輛,將思想看作是語言和文字本身,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意義,不受其控制。正念練習可以有效幫助來訪者關注思維本身的加工過程。 關注當下
ACT鼓勵來訪者有意識地注意此時此刻所處的環境及心理活動,不做評價,完全接受。目的是幫助來訪者更直接地經驗周圍的世界,從而提高他們行為的靈活性,與自己的價值觀保持一致。
觀察的自我
痛苦的思維和感受對來訪者的自我產生威脅,這種負面的感受在自我作為概念化對象時尤為顯著。觀察的自我可以幫助來訪者關注自己真實的經驗,促進認知解離和接納。ACT通常采用正念技術、隱喻和經驗化過程來幫助來訪者達到觀察的自我。
價值觀
ACT中的價值觀指的是用語言建構的,是來訪者總體的、向往的和所選擇的生活方向。價值觀與人們的行為不可分離,有意識地貫穿在生活的每一個有目的的行動中。基于價值觀的行動是有建設性的,而不是為了逃避痛苦的感受。
承諾行動
ACT不僅是一種接受取向的治療策略,更是一種改變取向的治療策略。ACT的目的幫助來訪者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行為改變,對自己的行動負責,支持有效的基于價值觀的生活。
ACT的六大核心過程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正念與接納過程:ACT試圖通過無條件接納,認知解離,關注當下,觀察性自我減少主觀控制,減少主觀評判,減弱語言統治,減少經驗性逃避,更多地生活在當下。與此時此刻相聯系,與我們的價值相聯系,使行為更具有靈活性。 第二部分是承諾與行為改變過程:ACT通過關注當下,觀察性自我,明確價值觀,承諾行動來幫助來訪者調動和匯聚能量,朝向目標邁進,過一種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人生。這一治療模式之所以被稱為“接納與承諾療法”,其原因就在于這兩大過程在ACT中被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治療過程:
1、挑戰舊思路:由于ACT要挑戰來訪者日常使用的應對策略,所以治療師通常在治療開始就會讓來訪者反思之前嘗試過多少種失敗的方法, 并詢問來訪者是相信自己的思維還是相信實際經驗,目的在于用來訪者的親身經歷去挑戰之前的直接消滅問題的思路。
2、明確“控制是問題”:試圖壓制思維與情感反而會使被壓制的對象得到重復而增加, 為了使來訪者明白這個原理,治療師會指導來訪者進行“不要想咖啡”的實驗:先簡單描述咖啡的各種性質,然后要求來訪者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想任何前面提到的咖啡的性質。通過類似實驗使來訪者明白他們試圖控制自動化思維、情感與記憶的過程是在進行一場絕不會獲勝的游戲。
3、去融合練習:“牛奶牛奶”是認知去融合技術的典型練習:治療師和來訪者在短時間內大聲地重復“牛奶”一詞,一段時間后來訪者會發現“牛奶”一詞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而變成了一個單純的詞匯。這個練習使得來訪者體驗認知去融合的含義,理解詞語僅僅是詞語。
4、學習正念技術:為使來訪者更好地掌握正念的技術,治療師將正念技術形象化:要求來訪者想象一隊小人列隊從左耳走出繞過眼前走進右耳,每個小人舉著印有圖片和詞語的牌子,要求來訪者保持旁觀,讓隊列自由行進而不使自己陷入其中。這一過程經常作為家庭作業, 可以使來訪者體驗觀察自己的思維與依思維觀察世界的區別。生動的想象使來訪者易于把握正念的有目的的、此時此刻的、不帶批判性的特點。
5、情境化自我:為使來訪者從概念化自我的視角轉換到情境化自我的視角,治療師會用訪者的一部分體驗成了自己的敵人。而治療師會提醒來訪者,與其認為自己是白子,不如認識到自己只是棋盤,來訪者可以有痛苦的記憶和不好的想法,白子和黑子的戰斗也還會繼續,但來訪者可以讓戰斗繼續,而不必生活在戰區。通過這一比喻,來訪者對自我的理解,從被各種標簽概念化的自我,轉換成了作為背景的自我。通過這一轉化,來訪者不再視負性體驗為威脅,進而也增強了與此時此地的聯結。棋盤比喻:讓來訪者想象一個無限延伸的棋盤上擺著對陣的白子和黑子,白子是積極體驗, 黑子是消極體驗。來訪者努力支持白子贏過黑子,因為黑子占優就意味著來訪者的自我概念受到威脅,于是
6、澄清價值觀:以價值觀為行動導向是ACT的特色。治療師會問來訪者希望自己的生命彰顯了什么,甚至讓來訪者想象自己的葬禮,希望墓碑或悼詞上寫些什么,以此澄清來訪者在若干主要生活領域的價值觀。治療師會強調價值觀是一個不斷追求的方向而不是某個具體的可實現的目標,強調價值觀的澄清是個人選擇而非受限于評估或判斷。
7、行動承諾:最后來訪者要承諾做出與價值觀相聯結的行動,這一部分廣泛地采用傳統行為療法的各種技術。此階段會設定短期與長期的具體目標,使來訪者一步一步地實踐更加靈活的行為模式,在接納與改變之間實現平衡,進而創造有價值的生活。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