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開篇,不妨拋個問題,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中國制造”產品的質量為何總是不及老外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最終可以歸結到一個方面上來,就是做事缺乏嚴謹的工匠精神。
當其他企業熱衷于“圈錢、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堅持將產品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后,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2015年9月的一天,一行五人風塵仆仆地從廣州出發,目的地是要前往佛山市南海區羅村鎮的一工業廠房,他們帶著學習與敬佩之心,要去拜見一位羅村鎮人人熟知的工匠老人。這位工匠老人今年已過古稀之年,但難能可貴的是,他現在仍堅持日復一日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對產品不斷地精雕、再打磨。據行業人士透露,在這位老人手上打磨的濾清器,已經做到汽車濾清器行業的第一陣營。
羅村鎮,其經濟來源以第二產業為主導,像皮革、玻璃制品、照明燈飾、鋁材、建筑陶瓷、電子、針織都是這里的骨干工業體系。還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廣東省文明鎮”稱號與被全國愛衛會命名為“國家衛生鎮”。
這里就是這位工匠老人工作的地方,他所在的工廠名為佛山南海金海業汽配制造有限公司(簡稱“金海業”)。金海業就在這樣一個環境優美的地方扎根,并從1994年至今,用了整整21年長成一棵雄偉的“大樹”。
老人已經有將近50年的模具生涯了,其中有20多年是專注于汽車濾清器。這位傳奇老人的名字叫何肇強。
扎實的基本功
“金海業在佛山很出名呀,大家都知道那里有個老頭,技術特別厲害,金海業的濾清器口碑好,都是這些老前輩打下的基礎。”一位在佛山開了二十年的汽車4S店老板如是說。
如果要說起這位老人何肇強的工匠精神,就不能不提他青年時期的學徒經歷。
1961年的春天,16歲的何肇強初中畢業后進了一家模具廠做學徒。按照當時模具廠的規矩,學徒要做夠三年時間才能轉為廠里正式員工。沒想到,1963年,何肇強剛剛干滿兩年,廠里計工資的會計突然找到他,告知他廠里的決定:要將他轉為正式員工。
這打破了當時模具廠學徒必須三年轉正的規矩。為什么會破例?那是因為何肇強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當時的高級師傅級別,做出來的產品質量甚至有時會超過他們。
何肇強一進廠就這么努力用心,與他自小的信念離不開。
他小時候最喜歡“英國航海鐘”發明者的故事——約翰哈里森,其費時40余年,先后造出了五臺航海鐘,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號”最為突出,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遠比法案規定的最小誤差2分鐘還少,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
他也特別嘆服瑞士手表的工藝。瑞士手表的工序要做到完美,需耗時長、成本高,但就是由于產品質量上乘,銷售的價格則更高。
無論是何肇強成長的年代,還是目前的社會現狀,何肇強認為中國目前做產品的人最缺乏的就是工匠精神,大多都表現出心浮氣躁,追求“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
何肇強說,作為工匠人,要時時告誡自己,不忘初心,始終保持有一顆匠心。什么是匠心?第一是熱愛你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給你帶來的錢;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把產品從99%提高到99.99%,而不僅僅是從60%提高到99%,要知道這是兩個概念。因此,何肇強一進入模具廠,就告訴自己不跟別人較勁,只跟自己較勁。
就這樣,何肇強在模具廠經常與高級師傅一起研究模具設計,模具改造,休息的時候也時常捧著模具專業書學習。經何肇強看過的專業書總是密密麻麻寫滿了字,上面都有他的讀書心得和體會。他也積極參加模具類型的培訓課。
從1963年入行到1993年,何肇強已經積累了整整三十年的模具經驗,加之當時國家正在廣東沿海地區吹起“改革開放”的政策春風,他果斷加入了金海業的新征程。
那一年,何肇強老人50歲。沉穩的他從模具行業進入汽車濾清器行業,一做就做到今年70歲,即使歲月的痕跡留在他身上,但那顆一定要做好產品的心從未松懈過。
追求最上乘的材料
何肇強轉入汽車濾清器行業也是機緣巧合。當時他看到市場上濾清器供不應求,很有發展前景,考慮到自己有30年深厚的模具功底,就加入了金海業。
何肇強一直喜歡躲在企業的大后方——生產車間。他認為,要想把產品的質量做得最好,產品的原材料就必須要選擇上乘的。
“我一直都是負責廠里原材料的采購,譬如我買好的原材料,雖然貴點,但做出來的產品不及格率是在千分之二,但假如用便宜的原材料,就是千分之十的不及格率,多出的這8個不及格的產品所造成的成本損失,還不如我一開始就用好的原材料。”這是何肇強一直堅持用上乘原材料原因之一。
原材料選用上乘的,那這樣一來,究竟材料要占據產品成本的多少呢?
“50%”何肇強一點也不含糊地說。“當時我買濾清器的外殼材料時,一直在日本與韓國的材料之間做對比,韓國的材料要比日本的貴,但最后還是選擇了買韓國的,因為韓國的材料會附上一份質保書,質保書連質檢的人都拍了上去,而且質保書的內容寫得很詳細。”
在當下,不少企業熱衷于為了節省成本、不斷在原材料上一省再省,而金海業卻始終堅持這種“工匠精神”、一直以高標準的要求來做生產。他們有自己高于行業的更高標準,他們有自己心底的良心標準。
精雕細琢的產品
據透露,行業有些外資品牌是用日本機器生產的,但用金海業目前的檢測線一驗,有相當部分達不到金海業的標準。“我們有自己更高的標準,出現質量偏差,我親自研究是哪里造成的原因,自己去校正;如果是設備不行,就找人定制設備,一切都親力親為。”何肇強說。
一直以來,金海業始終非常重視檢測線,不惜重金投入,任何產品進去都能檢測到是否符合標準。
創立二十多年,金海業的產品質量一直保持著行業領先的地位。如果說產品質量做好一段時間還比較容易做到,但要連續二十多年產品質量一如既往的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何肇強特別嚴肅地說:“你要明白一件事,機油濾不好不僅是燒壞了發動機這么簡單,而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情。你想想,假如汽車在馬路上跑著,突然因為機油格造成發動機死火,方向盤轉不動,剎車又沒力,真的會出人命,這絕不是一件小事。”
許多具備了“工匠精神”的企業往往是行業里的奢侈品牌,金海業雖然并不是濾清器行業的奢侈品牌,但絕對稱得上是良心品牌,質量第一品牌。
今年剛好70歲的何肇強,最大的興趣愛好是音響。用他的話說,愛好有很多,但音響是我的第一大愛好。“因為在家里看書,增加自己的知識之余,開著音響邊聽邊看書是很享受的。”何肇強從16歲進入模具廠喜歡看書,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仍在堅持讀書學習。
“實際上我很喜歡跟人一起學習知識,比如去德國看人家的工廠如何的先進,再改進提升我們自己的;或者別人的設備做得好,我們就要學習人家怎么做設備,這都是很開心的事情。”何肇強老人露出了笑容。
此次不僅是一行五人向匠心老人何肇強見面學習的機會,更是為所有中國制造行業尋找工匠精神的答案與精髓。俗話說高手藏于深山,他們大多愿意忍受孤獨,一生默默耕耘著,把所有時間與精力都奉獻給自己熱愛的事業。工匠精神才是目前中國社會當代的奢侈精神,也是讓人痛心缺失多年的精神。
我們應該向何肇強這一類在當今浮躁社會仍然秉持工匠精神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