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會在什么情況下說自己幸福呢?
? ? 回想自己最近一次覺得幸福是什么時候?對于我來說,我的幸福仍然停留在我的上一段感情中,盡管是我自己提出的分手,盡管我知道我不會再回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上一段感情中,我感受到幸福,并且這種幸福感一直延續著,留存在我心中,在每一次回想的時候都會溢出來,浮上我的嘴角。
? ? 我曾經標榜自己很獨立,不需要外界的支持一樣可以過得很好,我可以一個人看書,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健身,一個人覺得很自由,看書思考讓我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我一點都不孤單,我可以就這么過下去。的確,一個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吃自己愛吃的食物不用考慮別人的喜好,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無拘無束,簡單自在。但是如果你問我,我幸福嗎?我可能并不會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
充實≠幸福
? ? 看書、學習、健身,我有條不紊地安排著每天的生活,一步一步地按著計劃走,日子過得充實而波瀾不驚,我憧憬著未來,想象著自己未來變美、變有錢的日子,這樣的愿望支撐著我,激勵著我努力在現在的日子里去奮斗,去積累。夜晚來臨的時候,我在日子本上畫上一個個勾,為自己又朝夢想前進一步而滿意。但是,這樣的我是幸福的嗎?暫時不回答這個問題,我翻開自己的日記本,看到日記本上畫叉的日子,我知道畫叉的日子讓我不幸福。那樣的日子可能是晚餐多吃了碳水,沒有達到好好維持身材的目標,那樣的日子可能是懶散無所事事,沒有好好學習的時候。
努力生活是為了避免不幸福,而不是幸福的來源
? ? 我安安穩穩的在計劃的軌道中行駛只是為了避免自己陷入不幸福的狀態,卻不能讓我真正幸福起來。我只是努力的把幸福指數維持在零點,避免落入負值,而沒有將幸福提升至正值。現在很流行的“小確幸”來源于村上春樹的散文集,的確,冬日里一杯熱可可,穿著高領毛衣的女朋友,這些平凡的小事情能讓我們在當下覺得滿足愜意,但是這樣的幸福太小,存續的時間也太短,我們不可能永遠倚靠著這些小確幸來支撐我們,況且,這樣的小確幸只能存在特殊的日子里,如果天天如此,很快就厭倦不足以稱之為小確幸了。
那么幸福的來源究竟是哪里?
幸福來自于被需要
? ? 回想我們最常說自己幸福的時刻在哪里?我想最常見的應該是在婚禮上吧。“我答應你,一定會讓你幸福”、“今天,是我最幸福的日子”。這樣的話是在每個婚禮現場都會聽到的。過去,我對這樣的話嗤之以鼻,幸福怎么能靠別人來獲取?幸福,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當我回想自己最幸福的時刻,才發現的確,被愛的時候讓我們感覺幸福,那種幸福非常強烈,讓我們忍不住說出來,忍不住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很幸福。而在生活的小確幸,雖然讓我們當下覺得很愜意,很享受,但是那種感覺不會讓我們想說出“我很幸福”。
? ? 能讓我們覺得說出自己很幸福的時刻是,發現你愛的人也在同樣在乎你,發現家人永遠在守護你,發現朋友愿與你共進退的時候。我們的幸福仍然來源于與外界的接觸中,當我們感到自己被需要,被重視的時候,我們感覺最幸福。
? ? ?單身在現在越來越普遍了,很多單身者都已經不覺得這是個問題,甚至是很酷,認為這是一個很自我的生活方式。的確,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甚至是生活變得更加精致,女生可以有更多時間提升自己,自己給自己買包包,更加懂得寵愛自己。包包永遠有新款,物質帶來的愉悅總是轉瞬即逝,感官上的滿足也只是暫時的,朋友圈的點贊滿足的只是虛榮。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能留存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能力
? ? 有一項研究表明,意外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指數,但是在意外過后,每個人的幸福之后又會回到他們的平均水平。中彩票能讓一個人在瞬間達到一個很高的幸福指數,但是即使是這樣,在六個月之后,即使是億萬的錢財也會讓他們的幸福指數回落到過去的水平。同樣的還有遭遇殘疾的人,不幸對一個人的幸福指數的影響也是短期的。這也可以說明,為什么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好轉,人們卻沒有比過去更幸福,你沒有比你的祖父更幸福,雖然他們總說”你們可比我們那時候幸福多了“,但是只有我們知道我們并沒有更幸福,該有的煩惱一樣也不會少。
? ? 意外對一個人的幸福指數只是暫時的,也印證了《重塑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書中的話,我們的幸福感只有10%來源于現實,剩下的90%都取決與我們看待現實的態度。如何看待現實就是一個人獲得幸福的能力。所以我們總想著,當我以后有錢了,我就幸福了;當我以后xxx了,我一定會比現在幸福。其實,當真正那一天來臨的時候,我們并不會感到有多幸福。或者說,即使幸福也會很短暫。不幸福的人即使達成了自己的愿望也不會有多幸福,而能感知幸福的人即使遭遇了不幸,也還是能活在幸福中。
怎樣才能提高幸福的能力呢?
? ? 我想應該是有一部分來源于遺傳,有些人天生就是樂觀,而有些人總是自帶憂郁。但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告訴我們,這種能力是可以改變的,他給出的例子是兩個雙胞胎在完全不一樣的環境下長大,最后他們的生活卻仍然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比如娶了相同名字的老婆。然后他指出,盡管有很大的一致性,他們在某些方面還是會有些不同。哪怕平均來說,基因的作用還是更大。(這個例子真的沒有讓人感到有信心啊)但是,只要有超出基因的實驗結果,那就說明,幸福的能力可以后天改變!
創造幸福
? ? 也許重復的生活已經讓你喪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那就主動去追尋幸福,如果在你的生活里都沒有發現幸福,那你就跳出來,跳出你的適圈,去廣闊的世界里尋找。
? ? 大多數人類都是風險規避型的,當我們處于一個舒適的狀態時,我們就不愿意改變,甚至我們的文化里都在謳歌平凡的日子,呼喚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幸福。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多數人的生活都只是沒有不幸,而不是真正幸福。幸福需要我們主動追尋,需要我們去創造,有時候甚至是需要勇氣和承擔風險。但是去主動追求一個正值的幸福感永遠是非常值得的,一次強烈的幸福感會持續很久,會改變我們長期處于零值的幸福指數。就像是女人的生孩子這件事,雖然在生產的過程中經歷了巨大的痛苦,但是這種“高峰體驗”讓她們在生完孩子后變得更加有母愛,更能體會到孩子給她們帶去的幸福感。在生活中,我們需要著這樣的體驗,哪怕過程可能會痛苦,但是過后卻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我們在普通的生活中所體會 不到的。
? ? 所以,當我們覺得生活已經過于平淡而沒有正值的時候,我們應該主動去做讓我們幸福的事情。問問自己,那些事情是真正讓你幸福的。了解之后,就勇敢地做,因為,幸福才是我們生活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