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輔食,總是令人發愁,怕營養不夠,怕口味不對,關鍵還不能重復。
今天胖曉的口糧,是雞肉菠菜手搟面。
雞肉是做好的雞肉松,其實就是煮熟的雞胸肉,涼了之后放在輔食機里打碎。
沒有必要像做牛肉松一樣焙干再打,粗細程度可以根據小朋友月齡決定,月齡大,可以適當粗點。胖曉13個月,正長牙,需要更多的咀嚼和磨牙訓練,所以就打成了顆粒狀。
打好的雞肉裝盒冷凍,隨用隨取,但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做太多,避免時間久了變質。
嫩菠菜葉子適量,焯水去草酸,放涼后輔食機打成糊,菠菜糊綠綠的特別好看,我所能理解的翠綠,估計也就是這樣了。
和面是個技術活兒,關鍵是兩不粘,不沾手,不粘盆。
根據菠菜糊的量,小心得摻入面粉,用手指順時針劃圈(其實怎么劃應該都沒有關系吧,很多時候都是個人習慣),直到面粉與菠菜糊比較均勻地摻和在一起變成面泥。
這個時候,面泥很粘手。要往手上撒些面粉,像洗手一樣把手上的面搓成小面魚兒,越搓手上的面越少,搓下的面魚兒也越細小,直到手上干干凈凈沒有一點面。
再往和面盆里撒些面粉,細細地揉成面團,讓面團不再粘手,拿著面團擦掉粘在面盆上的面,再揉面,直到面盆里也干干凈凈不粘附面泥。
面團揉出圓潤的一團。
面團成型,建議醒一會,就是將面團靜置(注意蓋上保鮮膜或廚房布,以免面團表皮失水干裂),讓水份與面粉充分融合,增加面團的彈性和延展性,醒后的面團會變得軟一些。
當然,趕時間的選手也可以縮短或者跳過這個環節。畢竟,時間對于每個人的意義并不一樣。
案板撒面粉,開始揉面。揉面是讓面和水分進一步融合,揉出勁道。搟面條的面要稍微硬一點,太軟了容易粘在搟面杖和案板上。所以揉面也是對面團軟硬調適的過程,通過往案板上撒面粉并揉入面團,最終讓面團達到你想要的軟硬狀態。
揉面的手法,左手在側輔助,右手掌根向前用勁,反復如此。當然,揉面這活兒應該是各有各法吧。
我是小時候看母親搟面條看多了,自然就學會了,方法基本照搬。
記得那時候總是餓,沒到飯點肚子就咕咕叫,站在廚房里看著媽媽做飯,不停地問還有多長時間能吃啊。
搟面最重要兩點,均勻、不粘,目的都是為了面皮不破。
搟的時候,用力要柔、勻,太用力會讓面皮展開的速度超過自身的延展性導致破裂。總之,慢慢來,細心點。注意及時撲撒面粉,別讓面皮粘著搟面杖和案板。
真的不用著急,因為急也沒有用。開始是耐心,剩下的是熟練。
記得自己第一次搟面條,半邊厚半邊薄,厚的部分像餅,薄的部分直接破開,氣得自己返工再返工,最后吃了一鍋面魚兒湯。
多點耐心,凡事都能搟勻。
面皮搟好,折成折兒,只待下刀切面,這個時候,收獲的滿足感已然滿滿在胸。每次,只要家里有人,我都會叫他們過來,問切寬還是柳葉,潛臺詞是:看,我這面搟得不錯吧!
面切好,以胖曉的食量,至少可以吃上三五頓,留下今日份,其余裝盒冷凍。
燒水,放上一根蔥葉增加味道……
下面、下肉松……
待面熟,大火讓湯汁與肉松融合,出鍋,滴上兩三滴香油。
滋溜……滋溜……
當然,胖曉還沒辦法吃出滋溜的感覺。希望她長大點,也會在廚房里圍著我轉,不停地問:爸爸,你這手搟面快好了嗎,我都餓得不行了。
滋溜……滋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