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潤“養生以養心為主”說
養生以養心為主,故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不病,理固然也。
注釋
○心:心臟器官;這里包括心性、心志、道德;主:主導;首要;中心。
○神:精神;這里包括精、氣、神。
譯文
養生應該以養心為主,心不病則精氣神俱佳,
精氣神俱佳人就健康,邏輯合理要告知天下。
養生旨要
人體中的心臟器官,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圓而下尖,形如蓮蕊,外有心包衛護。心與小腸、脈、面、舌等構成心系統。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臟,主血脈,藏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與四時之夏相通應。
中醫學認為,心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
1、心主血脈。指心有主管血脈和推動血液循行于脈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血就是血液。脈,即是脈管,又稱經脈,為血之府,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臟和脈管相連,形成一個密閉的系統,成為血液循環的樞紐。心臟有規律的跳動,需要三個條件:心氣充沛、血液充盈、脈道通利。
2、心藏神。在中醫學中,神的含義主要有三:其一,指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功能和規律。所謂“陰陽不測謂之神”(《素問·天元紀大論》)。其二,指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一般稱之為廣義的神。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如整個人體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姿態等,無不包含于神的范圍。換言之,凡是機體表現于外的“形征”,都是機體生命活動的外在反映。其三,是指人們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即心所主之神志,一般稱之為狹義的神。精氣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維、意識、精神。在正常情況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觀外界事物,進行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其二,主宰生命活動。“心為身之主宰,萬事之根本”(《飲膳正要·序》)。神明之心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五臟六腑必須在心的統一指揮下,才能進行統一協調的正常的生命活動。心為君主而臟腑百骸皆聽命于心。心藏神而為神明之用。“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靈樞·邪客》)。
3、心的生理特性:心為陽臟而主通明。心為陽中之太陽,以陽氣為用。心臟陽熱之氣,不僅維持了心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又有溫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