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文:胡老師,薪酬績效咨詢歡迎加V:46546685
職場永遠存在新人舊人,本來資歷較老的員工,對公司業務熟悉,經驗也比較豐富,忠誠度比較高,理論上應該拿到更高的薪酬。但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存在新員工拿得比老員工多的情況。薪酬,永遠是職場上熱門而敏感的話題。薪酬設置合理,員工狀態積極,企業凝聚力強,若薪酬激勵不到位,則可能會引發各種矛盾,甚至影響企業發展。
最近就有一個網友和小編分享了他企業發生的事情:
小李是一個剛剛入職兩個月的新員工,開年以來,招工比較困難難,所以公司在招工給的時候,給出的待遇一般都比較高,甚至比很多老員工都高。
為了避免引起矛盾,公司嚴格規定禁止討論工資。
然而小李這個月收到工資后,可能是想和家人分享一下,一不小心就把圖片發到公司微信群里了,雖然撤回了,但很多人還是看到了,這下子炸開了鍋。
一大群老員工看到剛入職的菜鳥竟然比自己薪水高,心理很不爽。
后來,好幾個好員工一起聯名要求老板加工資,不然就罷工。
老板對老員工以罷工威脅加薪這件事情很生氣,于是老板決定抨擊一下:
不要不明真相就亂說話,公司對于員工的工資都是十分公平的,不滿意的就自己滾蛋!
很多老員工聽到這句話后很不舒服,紛紛辭職。
公司剩下的就只有新員工,而造成的影響就是新員工對于公司的情況還沒有摸清楚,沒人教,自己又不會,公司很多項目不能開展。
次月有個老客戶,投訴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但懂技術的人基本都走了了。
新員工根本不懂產品流程,客戶要求退款退貨,公司一下子損失慘重,老板后悔不已。
從上面案例的結果來看,基本是雙輸的局面。老員工失去了工作,公司損失慘重。
表面上,這次事故的導火線是小李“誤發”工資條到微信群,但其背后的深層原因,其實是薪酬機制缺乏公平性。
為什么新員工工資比老員工高?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
1、新員工可能是其他企業的老員工。
擁有某方面的經驗、特長或者資源。而這些特質,剛好是企業所需的。所以新員工一進來起點就比老員工高。
2、老板已經看不順眼老員工,不滿意老員工的狀態。
老板和員工之間,就像夫妻一樣,時間長了難免有點厭倦。老板覺得老員工思維固化,學習力下滑,價值減弱。
但是他的資歷又比較老,工資還不低,當面讓他走人有點說不出口,辭退他公司還得付一筆費用。咋辦呢?招一個跟他崗位相同但工資比他高的新人,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這樣既能極大地刺激你主動思考去留,還能避免公司的不必要的糾紛,簡直是一箭多雕啊
3、用人市場變化,招聘難度加大
由于物價、平均收入等的不斷提升,社會平均工資在不斷增長。
很多年前,市場平均工資比較低,老員工入職起點也低,而今天,市場平均工資比較高。所以即使老員工每年加工資,也比不上新員工的入職工資。
另外就是,現在招聘難度大,不提高工資,根本招不到人,這就導致了新員工工資比老員工高的情況。
招聘難
而不管是哪種原因造成的結果,最終的結局雙方都是輸家。
而造成這些悲劇的根源,很可能是因為落后的薪酬模式。
在傳統固定薪酬模式下,不管是新員工還是老員工,給高薪酬薪,意味著企業要承擔高昂人力成本。
所以無法企業給予老員工想要的薪酬,也無法平衡新老員工之間的利益。
傳統的薪酬模式,有幾個重大問題:
1、只能增不能降。
固定薪酬有一個基本特性,即剛性,能上不能下,能加不能減。
例如一員工月薪8000元,低于這個數字員工就會認為被企業苛扣(除非考勤問題)。而且必須逐年上漲,哪怕自己價值不升、貢獻下降。
有一老板曾分享道:2016年公司業績很好,于是決定2017年平均加薪20%,工資費用額從月均80萬元上升至100萬元。
在2017年由于受市場環境等各種影響,業績大幅下降,但又不能給員工減薪,只好自己扛著,當年公司反而虧損了上百萬元。
2、缺乏激勵性
加工資到底有沒有激勵價值?有多大的激勵性?如果給員工加固定工資,激勵的有效期不會超過3個月。
3個月后,員工會認為這份工資是自己應該得到的,若減工資員工就會抱怨,若再加工資,員工受激勵的時間也就在3個月以內。
因此,這種加法不會給員工帶來有效的激勵,反而增加了企業的人力成本,老板主動為員工加薪的意愿自然不高。
3、難以持續
最近幾年,不少企業的人力成本已抵達企業經營費用的上限,為此企業利潤下降、盈利能力下降、持續經營能力下降。
員工加了工資,而企業利潤在下降,這是一種無法持續的惡性循環。要么員工工資加不上去了,要么這家企業難于經營下去。
而實際上企業獲利的關鍵,并不在于員工的學歷、能力、資歷深淺,在于員工所創造出來的結果。
企業賺錢,才能給員工高薪酬,企業不賺錢,打腫臉皮充胖子給員工高薪酬,也持續不了多久。
?以好的薪酬模式應該滿足兩個原則:
1、給員工持續加薪的空間。
2、加薪來自員工創造的結果,不增加企業成本。
什么樣的薪酬模式符合這兩個原則?
一、合伙人模式,年度分紅激勵!——適合1年以上員工。
雖然說,我們建議不分新老員工,只要能做出價值,就是好員工,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忽視老員工的價值。
所以,必須要給老員工(一年以上的)、符合公司價值觀,愿意和公司共發展的員工做額外的激勵。
合伙協議薪酬模式
合伙人模式,是在工資之外,企業給員工提供的一份額外的薪酬激勵模式。員工出錢,購買企業的合伙人份額,成為公司的內部合伙人。
員工購買的是增值利潤的分紅權,不占用公司股份,但是到了年底,可以多分得一份錢,并且,公司業績越好,個人貢獻越大,分得的錢越多。
多員工來說,相當于購買了一個有高額回報,并且沒有風險的的理財產品,員工不承擔企業經營風險,哪怕是虧損了,也不會失去本金,只要肯努力,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多回報。
對企業來說,既不失去公司股權,又能得到員工跟投的周轉資金,還能穩住人才團隊,凝聚人心,發揮員工的最大價值。
這是一舉兩得,共贏的薪酬機制。員工資歷越老,技術等級越高,可以購買的合伙份額就越多。
公司越賺錢,員工分得的薪酬就越多。
二、全績效薪酬模式。——適合管理層和業務人員。
全績效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并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績效激勵是績效在前,激勵在后,也就是說,員工要想實現高收入,前提你就必須做到高績效,所以績效激勵主要做好以下兩點:
1)設計激勵指標
設計的每一個績效指標都是清晰可量化的,可以用數據表達的,這些指標都是企業當下所需要的。
2)指標與薪酬掛鉤
找出每個崗位的激勵指標后,我們再把這些指標和員工的薪酬掛鉤,然后根據實際的數據以效果來付費,最終決定員工的工資收入高低。
舉個案例,某門店店長薪酬模式:
店長的薪酬模式
在全集小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部分被分配到幾個指標中,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
增值加薪法,讓員工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二、多勞多得的PPV量化薪酬模式——適合二線操作員工。
所謂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并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
舉個例子:某財務人員的PPV薪酬模式:
P1:按時完成內部經營報表,800元;
P2:按時子公司完成內部經營報表,400元;
P3:按時完成外部報表,200元;
P4:業務提成表,400元;
P5:完成員工工資表,240元;...
P6:完成考勤表:200元
財務PPV薪酬
這是她工作職責內的P工資,另外,還有跨部門的P工資:
為HR部門提供優秀人才簡歷,只要入職得200/人,轉成得500/人;
培訓新員工50元/次,每次不低于3小時;
為市場部提供潛在客戶名單,只要成交可得業務提成的20%
為采購提供精準供應商,簽訂合作合同,可根據供應商等級給P工資
......
在這個薪酬模式下,財務會計的工作激情被大大激活,原本8小時能干完的活,4小時她就做完了。
因為效率提高了,她可以做更多的兼職,得到更多工資。
原本每月4000-5000,現在可以拿到8000-9000。
但是因為公司并沒有因此增加人力成本。
?總的來說,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是很困難的事情,最好的薪酬分配方法就是:
結果導向,數據說話,效果付費。
不管新員工,還是老員工,能做出價值的,才是好員工。只要基于結果和價值的薪酬機制,
才能讓所有人心服口服,才能長期維持下去。設計好薪酬模式,員工才能持續加薪,企業得高利潤。
企業不做績效管理,等于沒有管理,政府也一樣,中小企業主們,你還在用固定工資嗎?你的企業的績效管理模式是怎樣的?歡迎私信和曾老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