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飛翔?鄉村教師培訓”第三天的課程,在華師大逸夫樓報告廳舉行。它位于華東師范大學校園內的學術交流中心,環境高雅,設施先進。
逸夫樓報告廳是承擔學校對外進行文化、學術交流接待服務等社會業務,是學校接待中外賓客的主要場所和重要窗口。
《玫瑰玫瑰我愛你——上海老歌回響》,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講師李茉,先帶我們做了冥想: 放松身體,放松心情,想象金色的陽光將我們照耀,我們處在了光和愛中。
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開始了,我們跟隨著老師,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學小魚兒吹泡泡、學水母舒張身體,學美人魚游泳……
上海老歌是上海人民歷史上留下的寶貴財富,從中我們可以深入了解當年上海各個社會階層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社會的精神、民族的靈魂。都滲透在那些樸實無華的唱詞里,回響在婉轉動聽的音符中。
上海最著名的作曲家陳歌辛,在三十年代被譽為“音樂才子”,四十年代被贊為“歌仙”,五十年代被推為中國的“杜那耶夫斯基”。
一首首經典的上海老歌,讓我們陶醉在音樂的世界里。感恩老師用音樂喚醒我們的耳朵和眼睛,也喚醒我們的心靈。愛上海,愛飛翔!
上海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的《中國人的人性論和人生論》,他教我們用儒家,到家,佛家的觀點來看待世間萬物: 人生三達道,儒家的進取之道;道家的放下之道;佛家的超越之道。
這不禁讓我想起三個經典的人生話題:
我們從哪兒來?
我們為何而來?
我們將要到哪兒去?
在最后的提問環節,有個老師提到了她親愛的媽媽,問為什么那樣的事兒會發生在她媽媽身上。說實話,曾經我也無數次追問過類似這樣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于海老師說生命太珍貴了,不能糊里糊涂地過。也許,我們每個人來到世間,都要完成很多的人生課題。而許多事情的發生,根本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改變對事物的看法,盡可能去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去尋找事件背后的完美。也許只有面對、接受、放下,課題才算完成。
晚上兩個小時的課程,我們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愉快度過。查建渝老師開玩笑說: 他數了數,我們總共笑了249次。那之后我們又笑過了,加起來總共是多少次啊?哈哈哈……
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的講座《好課與好人: 從課堂教學看教師成長》,深受啟發。他把所有的道理都埋藏在他的每一經典個故事之中,隱藏在每一句幽默話語之中,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敞開心扉,接受他新穎的教學觀點和教育理念。
社會在飛速發展,我們沒有理由故步自封。打開心境,提高格局,不斷提升自己。終身學習,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
培養自己積極的心態,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如果我們老師都積極樂觀、幸福快樂了,就更容易培養出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孩子們。孩子們好了,他們的小家會更好,我們的國家也會更好。
愛飛翔發起人崔永元說: 在我們做公益慈善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真正的公益慈善不是好人好事,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昨天下午賁老師在講座里問: 面對21世紀的變化,你們準備好了嗎?
是啊,面對變化,我們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吧。我們作為愛飛翔的受益者,不止是接受他人的恩惠,更是要拿回自己的力量,并且再把愛心傳遞。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孩子生來就有翅膀,老師帶他們飛翔。愛飛翔,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