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群中,爸爸招呼我:“快來和這位劉老師打招呼,老人家已經96歲了……”“96?”我的心仿佛是一面鼓猛地被敲擊了一下,趕忙迎過去。面前的這位老人挺拔、清瘦,看起來身子骨很硬朗,不但沒有耄耋之態,反而透露出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短短幾分鐘的交流中,他總是溫和地看著我微笑,說話的聲音并不大,卻能讓每個字都擲地有聲地傳到別人耳朵中來。我在心里默默揣測,老人長壽的原因除了遺傳、生活習慣等因素外,大概這不急不躁的心態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 ? ? ? 好多年前,我曾經在某個媒體上看到過教師平均壽命不超過60歲的報道,今天仔細地在百度一搜,第一個跳出來的竟然是“教師的平均壽命僅59.3歲”的詞條。文章下面還有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35周歲以上的教師僅有8%身體各項指標正常;教師中健康占10%,亞健康70%,病態20%;頸椎病、腸胃病、頭痛病、眼病、婦科病、心血三高、心理疾病成為教師的多發職業病,并且50%的教師有心理障礙……我不敢再往下看,身為教師的我仿佛被一直無形的大手掣肘著、牽引著。“好奇害死貓,干嘛要多此一舉,給自己添堵呢?“我一邊在心里默默地后悔著,一邊關掉文章,走出戶外。
? ? ? ?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明媚的陽光透過云層暖暖地灑在院子里,那一盆似開非開的紅梅也被籠罩在一片晴朗之中,顯得格外紅潤、清澈。這紅梅前幾年剛剛買回來的時候,真的有“千朵萬朵壓枝低”的勁頭,不高的一株花密密麻麻綴滿了紅玉般的花朵,顯得格外喜慶。但是,由于我的疏于管理和照顧,紅梅經歷了一系列的“旱災”“洪災”以及營養不良等諸多磨難后,又遭遇了院子里兩只狗的撕拉和啃咬,幾乎奄奄一息了。第二年、第三年,她都沒能如約綻放,所剩無幾的枝條上光禿禿的。終于,在到家的第四個年頭,大概是寂寞得太久了吧,紅梅再一次有了花苞,雖然沒有第一年的盛況,可總算也是迎來了她生命中的“第二個春天”。
? ? ? ? “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在還開著,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后接著還是春,胡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魯迅先生在《秋夜》里的這段話讓人記憶深刻,“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后接著還是春”,這樣的句子點亮了多少人心中即將熄滅的燈啊。或許,我的紅梅也是這樣的“粉紅花”,正是因為有著關于春天的夢,她才會堅持了一年又一年。
? ? ? ? 而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一朵小小的粉紅花呢?就像我遇到的那位老者,在他的一生中何止經歷過一場場的風霜雨雪,恐怕還有“刀劍如夢”的絕境吧。然而,一年又一年,他始終微笑著面對人生百態,始終沒有彎下挺直的脊背,始終沒有熄滅心中那盞燃燒著希望之光的明燈。因為,活著就要做一朵小粉紅花,永遠不要忘記“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后接著還是春”。
? ? ? ? 想到這里,那些亂七八糟的數字早就煙消云散、灰飛煙滅了, 我的世界里只留下了淡然與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