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什么?什么時候的你是快樂的?什么時候的你是不快樂的?
如果你對目前擁有的一切覺得不滿,等到你擁有更多時,也不見得會快樂。
你聽說過丁一舟和賴敏嗎?還記得兩人一車一狗相伴進藏路的故事嗎?還記得他們對彼此許下的用車輪和腳步在旅途走出一個心形的愛情盟約嗎?
前兩天在《朗讀者》這個欄目里我看到了他們,他們的故事深深的觸動了我,賴敏朗讀了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夢(節選)》:
“一個清晨,我去了花市,買下數百朵百合,把那間房子,擺滿了它們。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開全家的門窗,坐在黑暗中,靜靜地讓微風,吹動那百合的氣息。”……
此時她的笑容與淚水交織,賴最令人難忘的,是她那純純的笑容。有多少人能在這時候笑出這樣像孩子般的微笑來?
“我可能以后也會面對那么一個擺滿了百合花的房間……”
丁一舟在賴敏朗讀完后,面對主持人未說完的一番話,讓我們所有人都潸然淚下!
賴敏患有遺傳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即企鵝病。
這種病的最終結果,是小腦萎縮,步伐不協調,動作、言語、眼部活動失調,到最后會和漸凍癥一樣無法行動,只剩下回憶和思維。
丁一舟在賴敏發病之后,決定和這位暗戀已久的小學同桌、初中同學在一起。
有一天,喜歡讀三毛作品的賴敏說出了自己心底的聲音:“與其在家里等死,不如出去看看。”
令她沒想到的是,丁一舟馬上就付諸實施。他們設計了一個心形線路,從廣西柳州出發,經過大理、西藏、敦煌,再經由北京、河北回到起點,在地圖上正好畫出一個心形,他們把這次旅行稱為“走心之旅”。
丁一舟放棄了造型師的工作,帶著賴敏和一條名叫阿寶的狗,騎著一輛車,就這樣開始出發了。
因為丁一舟知道,當有一天賴敏的身體失了知覺,她的大腦里還有思維和回憶。
“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氣,或者很多愛,才能相信人的行動是有價值的,相信生命勝過死亡。”——西蒙娜?德?波伏娃
? ? 我們出發或歸來,一切都為了愛。于他們的旅途中,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感受得到的不僅僅是他們綿綿的愛意,傲氣,還有更多的是滿心滿臂膊的力量。
賴敏是不幸的,她得了怪病,甚至連他們期盼已久的孩子也遺傳了這種病,最終也引產了。賴敏是幸福的,開心的快樂的,因為她能跟心愛的人在一起,陪著她,這已經足夠了。
丁一舟覺得跟賴敏在一起才能夠讓自己幸福:“我并不認為她在拖累我。她其實是在成全我,成全了我作為男人的一份擔當和責任。真正在發光的是她,而幸運的是我,因為我能占有這份溫暖。”
他們熱愛生活,他們相信愛情,他們彼此陪伴,彼此感恩,這就是他們認為的快樂和幸福,而且這是一直在延續的幸福,只要彼此還在彼此身邊陪伴。
而我們所認為的幸福和快樂是什么?是達成一個一個的目標?還是掙很多很多的錢?
而有的人達成了目標,擁有了很多很多錢,是快樂的嗎?
快樂不是綁架在物質生活和金錢上的必然產物
張德芬在回憶他的一個朋友的故事時談到,她有個朋友,十幾歲就去海南打工了,他開始做生意,批發鞋子,由于他自己多年的勤奮和努力,賺了幾千萬,又看到招標買地做房產項目,又做了幾個億。
本來他這時候可以享受生活了,但是感覺這些錢放在銀行也是浪費,又做了更大的房產項目,賺了更多的億,買了豪華跑車,但是不敢開,怕自己的孩子被綁架。
后來他身體崩潰了,躺在床上,他感覺不到快樂,有錢的他并不比當年十幾歲打拼的時候快樂多少,為什么?
快樂是內在的,而不是綁架于目標和物質和外在環境的,如果把快樂寄托于目標上,目標一旦達成,我們不一定是快樂的,或者當時快樂,又不不知道下一步的快樂是什么了。
目標一旦達不成呢?自己想要的的得不到呢?我們開始不開心,傷心,失望,甚至開始否定自己。
得不到最佳我不快樂,寫不出好文章我不快樂,好不容易進了書評群沒有搶到書評的機會我也感到失望,得不到別人的認可我不快樂,孩子生病了我仍然焦慮難耐,更不快樂,難道這些就是我應該快樂的源泉嗎?我想了很久,不應該完全是,還應該有其他的。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觸碰的一面,我們的制定的目標不可能總是達到,生活的軌道不都是按照自己預設的那樣走的。
愛自己,接納自己,讓完整的自我充分表達出來,不去刻意掩飾內心的“缺陷”,這是每一個嬰兒與生俱來的本性。
要追逐光明,你就必須擁抱黑暗。當消極的思想和情感受到刻意壓抑時,與之對應的積極思想和情感也會被波及。
我們需要理解、接納和包容自己身上的一切特質,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的話,又怎么能期待世界接受我們呢?要想獲得別人的愛,我們必須首先建立起自愛。只有把內與外、積極與消極結合起來,找回一個完整的自我,你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控制自己所表現出的特質,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把快樂當成一種習慣,感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快樂。
湯姆森是美國聯邦保險公司的首席業務員。一次,在晚餐中,湯姆森突然發現香味噴鼻的比薩上有一個黑點,仔細一看,是一只蒼蠅,當時湯姆森的第一個反應:還好!尸體還很完整。于是湯姆森請老板過來,用很愉快的語氣告訴他:“老板,比薩很好吃。”
老板:“哪里,哪里,先生您過獎了。”
湯姆: “真的很好吃,你看這里,連蒼蠅都要來分一杯羹。”
老板一看,果真有一只喪生于美味上的蒼蠅,二話不說,立即換上一塊剛剛做好的比薩,也是店中最好的比薩,并附贈一杯飲料。一般人如果碰到這么倒霉的事,大多都快食不下咽了,但湯姆森竟還能心平氣和的跟老板開玩笑,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事實上,湯姆森的快樂是來自于工作,因為他早已習慣了快樂!
湯姆森是這樣認為的:蒼蠅本來就在比薩上面,我只要去吃,就只有三種可能:1發現,直接將蒼蠅吃到肚子里;2掉半只蒼蠅以后才發現;3吃之前就首先發現上面的蒼蠅。我很幸運碰到第三種最佳狀態,又可以讓我只花一份錢,卻吃了二個比薩,還賺了一杯飲料,當然應該快樂了。
快樂就在生活的點滴中,一個人坐在公園的角落,享受陽光是一種快樂;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吃一頓飯也是快樂的;養一直自己喜歡的寵物也是一種快樂;陪孩子散步也是快樂的;讀上幾頁自己喜歡的書,喝上一杯咖啡也無比快樂;聽一首舒緩的音樂,內心安寧又快樂……
暫時離開充滿噪音的都市叢林,此時,你不妨抽空到鄉間走一趟。吸口新鮮空氣,聞聞泥土芳香,看看翠綠大地,聽聽大自然的奏鳴曲——蟬聲、鳥聲、溪水聲……你將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學會感受快樂,快樂就在生活的點滴中,就會被快樂包圍。
當我們懷著快樂和滿足之心去生活,當生活中充滿快樂,我們已經跑在人生的路上,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