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你會讀書嘛?
我大概會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在目前還不算太長的生命旅程中,求學的歷程占了四分之三,工作后十天里面有九天是保持閱讀的……
那么,第二個問題,問住我了,讀過的書,你能記得多少呢?
比如我今天想推薦的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我去年讀過,如果現在問我記得什么,我只記得,好像是建議我們要做筆記,至于為什么做,怎么做,我忘了(也可能是就沒記得過)。
在這個信息爆炸和知識焦慮的年代,所有人都在勸你讀書。
但是,能告訴你如何讀書的書,并不多。
我想,如果你想讀書,想讀一本教你如何讀書的書。
這應該是第一本。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日】奧野宣之
“本書要教你的并不是單純記憶書中的內容,而是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智慧””
讀書時,不妨問自己下面四個問題:
·這本書講了什么內容?
·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
·這本書對你有什么影響?
·它的優點又在哪里?
面對這本書,我在讀完后做出如下回答:
這本書圍繞著讀書與筆記兩個關鍵詞展開,講述了作者如何通過筆記來強化閱讀,較為系統解讀了他自己的讀書方法。
我最喜歡書里的第三章節——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在于,我會避免一味讀書,貪多求快,開始學習如何通過做筆記來讀書。
它的優點在于在不算太大的篇幅里,較為詳細講述了他多年來的讀書方法。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這八個字是學生時代耳熟能詳的,關于筆記的好處,在此不多做贅述。
需要斟酌的是,你是否還使用筆記本。如果選擇紙質筆記本,可以參考作者的方法(他還列舉了26種寫讀書筆記的使用文具)。
但我相信,你采用電子錄入,也可以借鑒其中的精髓。
把讀書的相關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
將筆記本一元化,書寫任何相關的內容,靈活使用速記或略記。
關于選書與購書
作者分析了大量方法,包括在實體店購買、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線索等等。
關于購書清單的運用,我非常贊同。把你想讀的書,想看的書,羅列出來,在買書之前再確認一次。相當于,購書清單,不僅是清單,也是你的閱讀計劃。
相比作者這種“專業人士”,個人建議在剛開始讀書時,可以考慮參考廣受好評的書單,例如豆瓣讀書、微信讀書等。
讀書+筆記=財富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流傳亦廣,然而知識轉化為力量,就是另一碼事了。
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通常我們說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能堅持下去,是首要的。
如果你還沒有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那你不妨從最簡單的開始,不要管別人怎么寫,而是徹底專注于“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作者重點講述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關于蔥鮪火鍋,我也沒吃過,但根據譯者注釋,蔥鮪(wěi)火鍋是一道以蔥和魚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魚肉為主料,蔥為配菜,都是必不可少的關鍵食材。
而“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簡單講就是:
時間 書名 作者 摘抄+感想
舉個例子:
[080715]《決定人類未來的50件事》/杰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自殺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為抑郁。(P180)
☆作者說,世界上的自殺者比在戰爭中死去的人還要多。人類在戰爭年代會死亡,在和平年代也會死亡,真是不容易。
○所謂奴隸,就是被剝奪了人權的人。即使是這樣,奴隸社會中也存在對待奴隸人性化的情況,奴隸們在饑餓或者生病的時候是可以不工作的。但在現代社會,奴隸就是一次性的財產,被賤買賤賣。
“○”后面是摘抄。注意不要省略,要保持原汁原味。
“☆”后面則是自己的評論,寫一些對摘抄內容的感想、思考或補充說明。
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
評論——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
(作者強調的一點,自己,無論是摘抄或者評論,都是你自己的主觀感受,摘抄,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
學以致用
近年來,最好的學就是教;有輸入還要有輸出;等各種理念廣為人知。如果放在讀書這件事情上,那就是寫讀書筆記,并且和大家分享。
我一直想和他人分享自己所讀過的書,我常年也有寫讀書筆記的習慣,但我的筆記幾乎等同于讀后感,我自己看的明白,看過書的人也能知道說的是什么,對于其他人,我朋友是這樣回應的:
“你的讀后感看起來很精彩啊,但我還是不知道這到底是本什么書,所以也提不起興趣”
分享最后一點有趣的事情,對于名著,我一直比較頭疼,就是那種叫好不叫座的書。比如我們專業有一本書叫做《現代城市規劃理論》,我的前輩們都說這是本好書。
我始終沒看過前50頁
這本書是墊高枕頭的好工具
據我側面了解,我的前輩們也少有人看完全書。
作者對于名著的觀點很有意思,提倡把名著放在枕邊。
“如果普通書籍是貓,那么名著就是貓妖,已經不能僅僅被稱為書了。經得起時光洗禮的書一定有流芳百世的價值。”——這是他的觀點。
但是可以等這本書變得有趣的那一天再讀。
西元2020年02月05日
于福建泉州
2020年讀的第5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