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問我通信圈現在最火的是什么,我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4G!
如果你要問我憑什么這么肯定,我還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看看現在的4G手機已經賣到什么價格了!
2014年是4G產業(yè)發(fā)展元年,彼時一部4G手機要賣到三、四千元,有些甚至更貴,時間僅僅過了一年,大量的千元4G終端就十分普及了。
這至少說明兩點:一是4G產業(yè)鏈已經十分成熟,終端產品的價格越來越親民;二是老百姓使用4G網絡的門檻明顯降低。
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投入到“千元機”大戰(zhàn)中來,這是供應鏈方面的角逐,也是比拼產品性價比的最好時機。那么問題來了,千元智能機到底哪家強?
最有可能想到的是:小米。
當年,憑借著出色的產品嗅覺和進場時機,小米手機迅速從名不見經傳的新品牌做到了出貨量全球第三。在3G時代,小米就嘗試著在眾多手機廠牌中殺出一條血路,由于并沒有品牌知名度和足夠的產品積累,他們只能選擇了一個更具破壞力的切入點——性價比。
小米科技CEO雷軍也曾表示過,由于小米手機一直定位在高端手機市場,導致成本高居不下。所以小米決定重新定位,進軍千元機市場。
事后證明這個策略是對的,不足千元的紅米手機由于價格足夠吸引人曾經狂砍1800萬的銷量。
隨后,我注意到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都開始涉足千元機市場,就連走高端文藝路線的錘子科技也發(fā)布了一款名叫“堅果”的千元機,新入場的360奇酷一開始也打價格親民牌,推出了多款價格在千元左右的產品。
在我看來,千元4G終端快速普及至少有三個意義。首先,隨著同品類競爭不斷加劇,千元機的品質也在不斷提高,一掃過去千元機“價廉物不美”的不良形象;其次,價格門檻的降低也催熟了終端產業(yè)鏈,產品工藝、外觀、配置都有了極大提高,緊貼BOM價的終端也開始大量涌現;第三,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需求也會被豐富的產品更好地滿足。
前文說過,小米憑借著出色的產品嗅覺和進場時機打入全球前三。這兩個因素中,竊以為進場時機更加重要。當大廠商們在高端市場廝殺的時候,小米選擇了“千元機”這個當時并不起眼的地方,算是在正確的時候做了正確的事,為自己快速提升市場份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小米是很精明的,選擇一個足夠大的利基市場,找到一個產品賣點(性價比),只要搞定供應鏈和銷售渠道(線上),打造一款爆品手機可以為自己積累足夠多的用戶,并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然而,當時間推移到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小米還能夠獲得當年的業(yè)績嗎?
在近期撲朔迷離的紅米note2換屏門事件中,有“中國打假第一人”稱號的王海連發(fā)數條微博直指紅米Note2有虛假宣傳之嫌,隨著事件不斷發(fā)酵,許多千元機“高配低質”的做法也被曝光。
事件真?zhèn)巫杂性u說,但起碼說明現在的千元機市場與從前相比,競爭激烈得多、形勢復雜得多,僅僅憑著“高配置”或者“低價格”已經很難“稱霸武林”。
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進入角斗場,在“性價比”足夠高的基礎上,他們選擇更加簡單直接的打法——在保持價格不變的基礎上增強配置。按照老百姓的說法就是“加量不加價”。
近期,榮耀推出4C增強版,內置64位八核處理器,搭配2GB RAM+16GB內存,這樣的配置在旗艦機行列中也毫不遜色,更讓人興奮的是,增強版的榮耀4C仍然是以799元價格發(fā)售,這也使得整機性價比瞬間提升一個檔次。
與此同時,小米的增強版在升級存儲后,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加之此前紅米note2換屏幕門事件還在持續(xù)發(fā)酵,消費者對小米的“升級”顯得更加謹慎,希望此次紅米2A增強版能少做欺騙消費者的“升級”。
相比之下,榮耀 “加量不加價”的做法可謂誠意滿滿,相信始終堅持品質至上,最終也會贏得用戶信賴。
如果說在高端機市場上,更多是拼情懷、講品牌,那么在千元機市場,更多的是對產品配置的嚴苛追求和價格的嚴格把控。在這種環(huán)境下,是選擇沖銷量保估值,在低價低質的道上漸行漸遠,還是死磕產品,在品質的路上越走越寬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如今,小米和榮耀成為了當仁不讓的互聯(lián)網手機雙雄,但卻選擇了不同的方向,前路如何尚不可知,但我相信市場會做出最終的裁判。
最后說一句:商業(yè)就是商業(yè),扯再多“互聯(lián)網思維”都沒用,用戶最終選擇的,一定是那款真正有性價比的產品,多把精力放些在產品上,這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