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第109篇
2009年我逛過平遙古城,當時還沒有《又見平遙》這部實景劇。后來偶然中看到一個戶外廣告,得知這部劇是王潮歌導演導的,于是就萌生了去看《又見平遙》的想法。因為我曾看過《開講啦》的一期節(jié)目,主講人就是王潮歌導演,看完后深深的喜歡上了這位極具個人魅力的女導演。
后來斷斷續(xù)續(xù)從看過這部劇的人口中聽說這部劇非常好看,想看的心情愈發(fā)迫切。
又逢清明小長假,窗外細雨綿綿,踏青的計劃破滅了,突然想何不趁此機會,去看一直想看而未看的《又見平遙》呢?和老公一說這個想法,老公也很贊同。
因為是臨時起意,并沒有在網上做任何功課,打算先到平遙再說。
從太原開車大約一個小時到達平遙,路況很好,全程高速。《又見平遙》劇場建在平遙古城和平遙新城之間,并不難找。停好車,我們先去售票處買票。
到達售票處,發(fā)現售票處前邊的版面上只有兩種價格的票:成人票238元和VIP門票398元。頓時心生詫異,一般劇場根據座位的不同會有許多不同檔次的票,這里怎么只有兩種價位的票?
我們買了兩張普通成人票。拿到票后,發(fā)現票面上并沒有寫幾排幾號,于是問售票員,售票員說:這部劇是邊走邊看,沒有固定位置。聽到這種答復,好奇心爆棚。邊走邊看?好奇怪哦。
以前曾在武夷山看過一次王潮歌導演導的《印象大紅袍》,舞臺是360度旋轉。這次怎么又變成邊走邊看了?先把這個問題藏在心里,看完謎底自然會揭開吧。
買的票是下午兩點場的,距開演還有一個多小時,我們便在劇場周圍先轉轉。劇場是下沉式的低層建筑,據說是因為不能超過古城老建筑的高度而喧賓奪主,所以采取這種建筑風格。劇場的建筑是起起落落的屋面造型,劇場四周的圍墻是城墻的造型,很有設計感。
《又見平遙》大概持續(xù)一個半小時左右,觀看體驗很獨特,和《印象大紅袍》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又見平遙》劇情是王潮歌導演在平遙采風后提煉和挖掘出來的故事,整個演出講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晉商故事。其背景取材于俄國十月革命時期,在沙俄做生意的平遙人受到巨大影響,家被抄、人被殺。在這種情況下,平遙城票號東家趙易碩寧愿抵盡家產,雇傭232名鏢師一同前往,不惜犧牲所有人的性命,也要保回分號王掌柜的一條血脈。結果7年過去,趙易碩本人連同232名鏢師全部客死途中,而王家的血脈得以延續(xù)。
看完這部劇,我似乎更能理解了劇場外觀為什么設計成那樣。看似隨意,實則是在斷壁殘垣,層層瓦礫下,我們去欣賞一個塵封地下千年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去感受平遙城中一個個普通家庭的日子。
整部劇共有六幕場景組成。
第一幕:鏢師洗浴;
第二幕:清末平遙城;
第三幕:靈魂回家;
第四幕:趙易碩選妻;
第五幕:趙易碩心靈獨白;
第六幕:面秀。
引用王潮歌導演的一段話:“我們很少有機會這樣去看一個演出,這更像一個博物館,或者說更像一回穿越。我們有時像一個看客,有時又像親歷者。在一個又一個互不關聯(lián)的場景中,我們撿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遙城,鏢局、趙家大院、街市、南門廣場,從紛繁的碎片中窺視故事端倪”。
一個多小時的體驗,視覺和情感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也不禁被王導的才華、品性折服。來到平遙,不看城墻可以,但《又見平遙》卻不得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