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學院請了一群專家來論證本專業的精英人才培養方案。會議中大家對我們學院提出的精英式的人才培養方案討論得很充分,從下午的1:30一直到晚上6:00。專家們從各個角度對我們學院提出的方案進行了肯定與補充。最后因為時間關系,在大家討論的興正濃、意猶酣的情況下,不得不結束了正式地討論。
這時我們邀請的專家之一——北京某知名IT項目咨詢公司的總經理說:“方案討論結束了,可是我還想再說兩句。咱們學院提出的培養方案的確高大上,但是學生們在這4年的時間內能否吸收與消化這么多課程,說實話我還是有些擔心的。在這里我想說一個我們單位的小故事,讓我們再一起回到主題:究竟什么是精英人才。”
他說他們單位每年都會校招10來名新畢業的大學生,作為單位的新生力量。這批新入職的學生中,有一位姑娘,他覺得最有可能成長為他們單位未來的業務骨干,應該屬于精英人才。然后他就用幾個小例子,說了一下這位姑娘的特質。
第一件事:他們給剛進單位的大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自選與本行業相關的前沿技術,給單位的同事做一次培訓。這次小小的任務,就讓單位上上下下的人都記得了這個姑娘。因為她的選題好,PPT做精美,表述時邏輯清晰,還能和同事間互動一下,時間把控也很恰當。
第二件事:剛進單位的大學生被分配在不同的咨詢項目組,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例如會議記錄、訪談記錄等。這個姑娘無論在哪個項目組工作,當天工作完一定會把記錄整理好發送給大家,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好,所以現在各個項目組都搶著要她。
其它,他說這姑娘的性格好,每天笑瞇瞇地,對于交待的事都有回應,勤學好問。
最后總經理開玩笑說,如果學院有這樣的學生,給他們來一打。至于那些具體的知識與技能沒有那么重要,多學一門兩門課,沒有那么要緊,有大學四年的學習足夠了。關鍵有這樣的學習能力與態度,他們相信只要從頭到尾跟蹤一個項目,在項目組里指派一個老師讓她(他)邊干邊跟著學,很快就能出師了。
那位總經理沒有對精英人才的定義做總結和陳述。那么從他給出的例子里我們能讀出些什么呢?
1·學習能力
2·創新能力
3.溝通能力
4.表達能力
5.精益求精的精神
6.……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些能力的培養,真的不在于你在大學里選修了多少課,考了多少證書,而在于需要你去做的那些廣泛閱讀、獨立思考、團隊協作的事,每一次你是否都去盡力做了,做完后是否有總結與反思,反思后的改進有沒有落實到下一次實踐中。
精英人才聽著很高大上的,可是從這總經理提出的需求中沒有那么多神秘。對于他所中意的能力培養,其實就經常藏在老師所布置的作業里。在大學課程中,尤其是經管理類的課程,經常會給學生們布置一些演講,案例分析類的小組作業。這不是和那位總經理單位布置給學生的任務異曲同工嗎?就我所收上來的作業情況看,參差不齊,基本符合正態分布:有特別認真的,也有特別糊鬼的,大多數屬于有一點思考后完成的。
能力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定源于你平時的點滴積累和刻意的練習。如果對于這類作業,每一次都把它當做鍛煉的機會,全力以赴,認真完成,你的能力就一定會從一些小事,小的創意作業中一次次積累與練就出來。成長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復利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