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青海湖
瓦生來
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組成,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兩萬年以前,因其景色秀美,湖水澄澈,被譽為“中國最美胡泊”、“西天瑤池”、“高原明珠”。青海湖自古就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是昆侖文化中舉足輕重的景物之一。上世紀起,因為王洛賓《遙遠的地方》的演繹而斐名中外。青海湖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相輔相成,神奇瑰麗,美妙絕倫,冬天的青海湖更具有獨特的魅力。二月十四日,當許多人沉浸在情人節的浪漫中時,我們幾個攝友相約行攝青海湖,領略青海湖冬日的魅力。
驅車翻過日月山,撞入眼簾的是高原新鎮倒淌河。晨霧中文成公主的雕像沉靜而又孤獨地望著剛剛升起的太陽,似乎要透過漫天的云煙,望穿千山萬水的阻隔,一直望到風華滿長安的一千多年前。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遠支宗室女,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封其為公主,貞觀十五年,遠嫁吐蕃。相傳,文成公主和親入藏經過這里時,因越往西離家鄉越遠,越發思念親人和故土,她拿出唐太宗給他的一面日月寶鏡,從寶鏡中再一次看到長安的親人和繁華,當他看到長安巍峨的宮殿和美麗富饒的景色時,想到從此遠離父母之邦一去難返,不由流下了眼淚,一路上,文成公主的眼淚流成了一條小河。從此,草原上就有了這天從東向西流的小河,文成公主為堅定信念毅然將日月寶鏡甩向赤嶺,決心一心一意西去。而他的眼淚流淌成的這條倒淌河在這里潺潺流淌,將一個和親遠嫁的故事流淌成一段美麗的傳說,滋潤著高原上的每一個過客和歸人。
如今,千年的河流依然在流淌,倒淌河見證了千萬年生命的神秘旅程,見證了金戈鐵馬的戰爭、茶馬互市的喧囂、漢藏民族的融合。無論在這里曾經發過怎樣的故事,當年荒涼的地方現在已經崛起成一個高原新鎮,經過風沙的洗滌和和時間浸潤,小鎮正在新的時代里沐浴著初升的陽光,在祥和寧靜中漸漸成長。
過了倒淌河,109國道從腳下筆直地向前方伸展開去,直至消失在群山勾勒出的天際線上,路旁是枯黃的高山草甸,沿公路向兩邊鋪展擴散。又翻過一座不高的山巒,青海湖就近在眼前。漫天迷離的煙云下,青海湖卻變成了一片灰色的布幔,禁不住有些失望,沒有想象中的藍天白云,沒有想象中的如鏡冰面,那些遙遠的潔白的雪山也沒有出現在視線中,滿目都是蕭條和空曠,缺少生命的蓬勃和律動,那些金黃的牧草在凜冽的寒風中蕭瑟,使青海湖有了幾分蒼涼的味道。
走近青海湖,凜冽的西風從背后的山谷里洶涌而來,仿佛來自渺遠的盡頭,源源不斷地蕩滌這片土地,往日碧藍的湖水在寒風中凝成了一塊巨大的琥珀,冰面上被連日的風沙浸染,變成灰蒙蒙的一片,讓人感到凝重、孤獨和蒼涼。然而,冰面下依然是洶涌的湖水,依然澎湃著無盡的力量,時不時的掀開厚重的冰層,將碩大的冰塊拋在湖邊形成一座座的冰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我匍匐在冰面上,感受這些曾經最柔軟的液體今天的堅硬,體會這片曾經如藍寶石般蔚藍的湖水今天的蒼黃,驚嘆大自然翻云覆雨的闊大的手筆。每一處風景都有他的極致,而冰封湖面,寒風呼嘯是青海湖極致中的極致!或許,青海湖就是在這樣的孤獨和寧靜中孕育力量和生命,在這樣無邊的緘默中,凝聚著再一次澎湃的律動。在湖邊,一條石子路的盡頭,是一條細細的小河,青海湖邊上有不少這樣的小河,他們或來自遠處的雪山,或來自深深的地底,無數條這樣的小河,滋養牧場,裝點草原。這條小河流過冰面,溫暖的水流在闊大的冰面上犁開一道蜿蜒晶瑩的河床,四濺的水花,在寒風中凝成水晶一般的小墻,在陽光下光芒四射,似乎與堅冰下湖水的洶涌相呼應。也許不久,隨著一陣驚雷般的炸響,澎湃的湖水沖破堅冰的束縛,在千萬人的歡呼中怦然開湖,將那蔚藍的天空、澄澈的碧水、無邊黃花和青草地,再一次呈現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上。
冰封的湖面向遠處延伸,在極遠處與蒼茫的天空連在一起,空曠而又遼遠,凌冽的風呼嘯而過,零星的游客在湖邊匆匆留影后匆匆離去,似乎無法承受這蒼穹下暴虐的風景。我頂著風佇立湖邊凝望,深感自然的偉大和人類的渺小,在時間的長河里,千萬年不過瞬息,在歷史的軌跡中,青海湖的陰晴雨雪,喧鬧與狂躁,溫情與美麗,只不過是他平常不過的一張一翕。生命的過程是豐富的,不同的過程會締造出不一樣的精彩,嚴冬封湖也好,春日開湖也罷,青海湖還是青海湖,不同的只是我們的感受,無論世間有怎樣的寵辱變化,青海湖風光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