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書是一本解決問題的行動手冊,告訴你在對方情緒激動、雙方意見不一致的關鍵對話中,應該怎么溝通才能跟對方達成共識。
一、什么是關鍵對話;二、處理關鍵對話的四種辦法:明確對話的目的、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從事實入手、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
正文
《關鍵對話》教你如何在雙方觀念沖突的情況下,加強溝通,達成共識。
在生活或工作中,很多人遇到過這樣的對話場景。你和你的老板談升職加薪的問題,他認為你還不夠格,而你認為自己早該被提拔了,這種時候怎么展開對話?
再比如開會的時候,老板說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明顯是拍腦門想出來的,但你的同事都沉默不語,你要不要和老板說出你的觀點?還有最常見的就是夫妻之間鬧矛盾,妻子覺得丈夫根本不關心自己,而丈夫認為妻子不體諒他工作有多辛苦。
該怎么應對這些難以處理的對話場景呢?這正是《關鍵對話》這本書要講的內容。這本書就像一本解決問題的行動手冊,告訴你在各種關鍵對話的場景,應該怎么做,才能跟對方達成共識。
下面咱們從兩個方面講述。
第一部分
先來說說什么是“關鍵對話”?
作者總結了關鍵對話的三個特征:第一是對話雙方的觀點有很大差距,比如父母覺得,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結婚,你可能覺得結不結婚無所謂,單身也挺好;第二是對話存在很高的風險,比如指出老板的錯誤行為;第三是對話雙方的情緒非常激烈,比如在商務談判中雙方都不妥協,陷入僵局。這些都屬于書里要講的關鍵對話。在面對這些關鍵對話的時候,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往往會逃避,有時甚至會吵起來。
為什么很多人處理不好關鍵對話呢?其實源頭在我們的基因上,任何物種的第一目標都是求存,所以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只有兩個選擇,要么逃跑,要么消滅對方。我們前面說到關鍵對話的三個特點:高風險、觀點不同和情緒激動。這三個特點往往就是危險的信號,所以我們的本能反應或者是逃避,或者是暴力。而且一旦出現危險,我們的身體就會分泌腎上腺素,大腦會把血液輸送到四肢,做好戰斗或者逃跑的準備,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是供血不足的,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理性思考。
棘手的問題、不依不饒的對手、高度缺血的大腦和無法正常工作的理性,這就是我們面對關鍵對話時候的狀態。這種狀態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平時說話挺正常的,可一旦碰到了關鍵對話,就會變得手足無措。
知道了什么是關鍵對話以及我們面對關鍵對話時的狀態,那怎么識別關鍵對話呢?當你發現對話從正常的討論變成激烈的爭執,你就得留意了,這很有可能就是一場關鍵對話。還有一些行為方式的變化,比如提高嗓門兒,指手畫腳,或者變得異常安靜,這些都可能是關鍵對話的信號。
以上就是今天要說的第一部分內容,關鍵對話有三個特征:高風險、觀點不同和情緒激動。在面對關鍵對話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選擇逃避或者是暴力應對。當對話從正常討論變成激烈的爭執,基本上就可以判斷這是一場關鍵對話了。
第二部分
那應該怎么處理關鍵對話呢?有四個方法,分別是:明確對話的目的、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從事實入手以及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下面我們來詳細說說這四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明確對話目的。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說說,在一次討論成本縮減計劃的會議上,一位經理對 CEO 說:你又是讓我們雙面打印,又是放棄升級設備,你自己卻在花大價錢裝修辦公樓,聽說光買家具就花了15萬美金,是這樣嗎?看,這就到了關鍵對話的時刻,經理對 CEO 提出了質疑, CEO 接下來的行為,既決定了員工們對成本縮減計劃的態度,也決定了其他管理者對他的看法。
這時候 CEO 如果說:誰和你說的?那15萬是設計費,而且那幢辦公樓是給營銷部用的,不是給我用的。聽到這樣的話,經理肯定也不會示弱,同樣會找出更多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一般我們受到語言攻擊的時候,首先想的就是怎么懟回去,一句話把對方噎死。可這樣做的后果往往就是脫離了對話目的,開始一次毫無意義的爭吵。
如果 CEO 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緒,說:這個問題提得好,我們必須討論一下,你能提出這么尖銳的問題,說明你很信任我,謝謝。這句話一出,肯定讓開會的人都大吃一驚。這次對話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推行縮減成本計劃,如果這時候 CEO 和經理吵起來,大家會認為 CEO 是一個虛偽的人,說一套做一套,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縮減成本的計劃再推行就困難了。所以說,在對話的每個階段,都要提醒自己,明確對話目的,一旦發現自己有逃避或者是暴力的傾向,證明已經開始偏離對話目的了,要趕緊回到正軌上來。
時刻提醒自己對話目的,這屬于心法,還要有一個具體的話術來幫助我們把對話拉回正題。這個方法叫對比說明法。就是先說你的真正目的,然后說你不想實現的目的,最后把兩者結合起來,找一個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還是用上面開會的例子。 CEO 可以這樣說:我不知道裝修辦公樓的成本有那么高,這是我的失職,我們這次會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推行縮減成本計劃,而不是我單方面的要求大家縮減成本。你們看這樣行不行,辦公樓裝修項目的預算縮減一半,大家也繼續配合推行縮減成本計劃,你們覺得這個方案怎么樣? CEO 在態度和行動上都顯示出了誠意。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了 CEO 的提議,開始積極響應公司縮減成本的計劃。
從這個例子里,我們能看出明確對話目的的重要性,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讓對話回歸目的,很多問題也就自動消解了。
上面說的是處理關鍵對話的第一個要點,明確對話目的。心法上就是要時刻提醒自己,發現自己有逃避或者暴力傾向的時候,就要把自己拉回到對話目的上。在表達的時候,可以用對比說明法,先說自己真正的目的,再說不想看到的結果,然后提出建設性的方案。
下面咱們來說處理關鍵對話的第二個方法,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媽媽因為一件事要和你講一個道理,長篇大論說個沒完,完全沒顧及你已經完全不想聽了。這種單方面的對話,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一般我們會認為,想要別人接受你的想法,首先道理要硬,邏輯一定要嚴密,讓對方無法反駁。但作者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在對話中,先考慮的應該是對話的氣氛,其次才是對話的內容。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只有在安全的對話氛圍中,人們才可以暢所欲言,達成共識。如果在對話中,發現對方不說話了,或者是情緒越來越激動,這就證明對話的氛圍已經沒有了安全感。這時候要做的,不是繼續喋喋不休地表達你的觀點,而是要重新建立安全的對話氛圍。所謂安全的對話氛圍,就是讓對方感受到這次對話你們是有共同目標的,是要解決問題的,而不是你輸我贏的辯論。
那怎么才能重建安全的對話氛圍呢?可以用道歉加對比說明。還是用一個具體案例來講。再過幾天,你們領導要到你管理的工廠視察。你和工廠的員工們都很重視這次視察,大家加班加點地為這次視察做準備。就在視察當天,領導突然提出一個方案,希望你去執行。但你認為這個方案會嚴重影響到產品質量,還會失去最大的客戶。能不能說服領導放棄這個方案,決定著工廠的未來,你立馬和領導走進了會議室,給他擺事實講道理,終于說服領導放棄了這個方案。這時候領導看了看時間,說:我還有其他安排,今天就不去視察工廠了。下次什么時候去,也不能確定。
由于事情比較緊急,你也沒通知員工們視察取消了。員工們覺得他們白忙了一場,并且你說都沒說一聲,就和你抱怨了幾句。你和員工們說:剛才有突發情況,決定著公司的未來,我必須優先處理那件事情。員工們不過是想聽到安慰,結果聽到你振振有詞,更加不滿,然后你們就開始了爭吵。
這時候,對話已經失去了安全的氛圍,再這樣下午,只能激化矛盾,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該怎么辦?你要想辦法來重建安全感。一個正確的做法,是和員工們說:沒有及時通知你們取消視察活動,對此我感到非常抱歉,你們連夜努力,本來是有機會展示工作成果的,但是領導沒看見,而且對于這件事,我也沒有做出解釋,對不起大家。
如果簡單的道歉還不能建立安全的對話氛圍,你就得用對比說明法來消除誤會。你可以這么說:“我不希望你們認為我不重視你們的工作,認為我不想向領導匯報。正相反,我認為你們的工作非常突出。”這就是先肯定大家的工作。然后你可以說:“之所以出現現在這種情況,是因為在我安排視察工作的時候,領導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緊急,必須當場解決,要不然會給公司的業務帶來巨大影響。”這是在解釋原因。最后可以做個承諾,比如說:“你們看這樣好不好,我問一下領導明天有沒有時間,讓他明天過來視察你們的工作,到時候我一定會向領導匯報你們的成績,絕不會讓你們的努力白費的。”通過道歉來給予對方尊重,用對比說明來化解誤會,這樣就能重建一個安全的對話氛圍,讓問題得到解決。
上面說的是用道歉加對比說明的方法,來重建安全的對話氛圍。還有一種方法,創建共同目的,也能起到重建安全對話氛圍的作用。還是用案例來說明。兩個團隊因為工作時間的安排產生了爭執,你所在的A團隊想周六下午加班,B團隊想周五晚上就加班加點把活干完,兩個團隊又必須合作。怎么協調時間呢?這時候需要展開一次關鍵對話。
你可以這樣說:我覺得沒必要只糾結在這兩種方案當中,咱們可以找一個你我都能接受的新方案。這么說是為了尋找一個共同的目的。
接下來你要了解對方為什么要提出那樣的方案,你可以這樣問:你們為什么不想周六來工作?如果要周五加班的話,大家都很累,趕工還有可能出現質量問題。對方回答你說,因為周六下午他們要集體去參加同事的婚禮,所以不想周六來加班。
這就是對方的真實動機,然后你就可以調整方案了。你可以這樣說:周六上午我們有一個比賽,要不這樣,周六上午你們來工作,等到下午我們來接班,這樣既不耽誤你們參加婚禮,也不耽誤我們的比賽,還不會因為趕工而擔心質量問題,你們看這個方案怎么樣。這個方案考慮到了每個人的利益,對方就容易接受。所以說,跳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回到問題的本質,就能讓對話跳出僵局,找到新的出路。
以上,就是處理關鍵對話的第二個方法,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在沒搞定氛圍之前,說再多內容都是無效的。我們可以用道歉加對比說明的方法,來重建安全的對話氛圍;也可以創建共同目的,找到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
下面咱們來說處理關鍵對話的第三個方法,從事實入手。
在我們情緒化的時候,不管別人說什么,都會被我們過度解讀,覺得對方在針對我們,挖苦我們。這種溝通的狀態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為什么我們總是被情緒所左右呢?作者說,人們普遍有幾種錯誤的思維模式,用這些錯誤的思維模式考慮問題,就會讓我們失去對情緒的控制權。比如說受害者心理,我們總是把自己想成無辜的受害者,認為一切問題都是對方造成的,這樣的思維方式會讓我們忽略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老板讓你停止負責某個大項目,你感到很郁悶,到處和人抱怨,說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實際上,你隱瞞了自己延誤工期的事實。
再比如大反派假想,我們會預設對方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對方一切行為都有一個邪惡的目的,比如我們會把高度關注質量問題的上司說成是控制狂。這種思維方式會讓我們脫離事實,夸大對方的錯誤。另外一種常見的思維模式,我們經常會說:這事我也沒辦法。這種說法會讓我們認為,不管自己做什么,都無力改變現實,所以干脆完全放棄積極行動,什么事都用“我也沒辦法”來當借口。
這些錯誤的思維模式有一個共性,就是讓我們的對話離事實越來越遠,越來越情緒化。那怎么才能把自己從情緒化的狀態里拉回來呢?首先得明白情緒產生的過程。情緒是怎么產生的呢?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基于一個事實做出主觀判斷,這個判斷就會讓我們產生情緒。值得注意的是,情緒來源于我們的主觀判斷,而不是事實本身。
舉一個例子來說說。甲和乙合作完成了一個創意文案,今天要和老板開創意審核會議,開會的中間,甲去了一下廁所,乙趁這個工夫和老板匯報了大部分文案的內容,等甲回到會議室,發現自己已經沒啥好說的了。這件事讓甲非常惱火,他覺得乙就是個齷齪小人,自己的功勞都被他占去了。在以后的工作中,甲對乙總是冷嘲熱諷,弄得乙莫名其妙,不知道甲生的是什么氣,兩個人的合作也越來越不愉快。
在這個對話場景當中,甲為什么會生氣呢?他認為乙在老板面前搶他的功勞,對待這種齷齪小人,就不能給他好臉色。不過我們理性地分析一下,乙是齷齪小人,這是一個判斷,并不是一個事實,事實是乙在甲上廁所這段時間,把創意文案的大部分內容都和老板匯報了。造成這個事實有很多種可能性,并不一定就是因為乙想搶功勞。
如果甲想和乙溝通解決這個問題,開頭第一句就不應該是指責對方,這樣說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可以先從事實入手,然后再說自己的判斷。這場關鍵對話該怎么展開呢?甲可以問乙:為什么那天你在我上廁所的空檔,和老板匯報了幾乎所有的內容?等我回去以后,都沒有什么好說的了,這件事讓我很難過。乙可能回答:我一緊張話就多,上次真是不好意思,這樣,下次遇到需要匯報的工作,咱們一人一半,不要一起說,這樣我就不會搶你表現的機會了。這樣就把問題說開了,也不會影響兩人后續的合作。
上面說的是應對關鍵對話的第三個方法,從事實入手而不是帶著情緒從自己的觀點入手。這樣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爭吵,高效地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來說最后一個部分,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
在很多對話中,不是我們不愿意開誠布公地交流,而是對方不愿意敞開心扉,這樣也會讓溝通陷入僵局。所以想要成為溝通高手,不僅自己要會溝通,還需要幫助和引導對方積極參與對話。
比如,很多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都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一般來說這也不是什么大事,孩子長大了,就會有自我意識,但長時間拒絕溝通,可能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父母就有必要和孩子來一次關鍵對話。
假設一個場景。最近你的女兒學習成績下降得很厲害,而且會穿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滿口臟話。你很著急,想和女兒談談,但她要么對你大吼大叫,要不然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出來。這時候怎么展開對話,才能讓女兒對你敞開心扉呢?有四種技巧,分別是:詢問觀點、確認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動引導。下面我們用這四種技巧,來模擬這段談話。
媽媽敲一敲女兒的房門,說:能和你聊聊嗎?這一句是在詢問觀點。女兒說:沒啥好聊的,你說的都對,誰讓你是我媽呢!媽媽說:從你說話的語氣來看,咱們之間似乎有誤會,我真的很想聽聽你是怎么想的,你總是說我在干涉你的生活,但實際上,咱們已經很長時間沒坐在一起聊天了,現在能聊聊嗎?這一句首先確認女兒的感受,然后再次詢問她觀點。
女兒說:上學你要管,交朋友你也要管,還說不干涉我的生活?媽媽說:你是說媽媽給你的參考意見,讓你覺得很不舒服嗎?這一句是重新描述對方的感受。
女兒說:也不全是,但我有自己的判斷,每件事你都要表達你的意見,讓我感覺很不舒服。媽媽說:的確,我總是嘮嘮叨叨,時間久了確實挺煩的。這一句還是重新描述女兒的感受。女兒說:那你還不停地說我?媽媽說:你看我的想法對不對,你在學校逃課,故意穿剪破的衣服,就是想表現你的不同,是這樣嗎?這一句是主動引導女兒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女兒說:有一點這樣的意思吧,我不想和別人一樣,那樣顯得太平庸了。媽媽說:當然,表現自己的個性很重要,不過我覺得個性和怪異還是不一樣的,你覺得呢?這是在詢問對方的感受。女兒說:嗯,確實。
聊到這里,這個話題就被打開了,女兒成績下降,穿怪異的衣服,甚至說臟話,她做這些事情的動機,并不是想成為一個壞孩子,而是想表現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她的個性,只不過采取的方式有點極端罷了。接下來的對話,你們就可以聊聊怎么展示自己的個性,想一些更高級的方法。通過詢問觀點、確認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動引導的方法,可以讓一個人對你敞開心扉,說出他的真實動機,根據這個真實的動機,你們的對話才能深入,找到新的突破口。有一點需要提醒,千萬不要急著表達自己的看法,多傾聽,用確認感受的方法,多了解對方的觀點。在確保安全的對話氛圍的前提下,再進行下一步的主動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