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內容來自多文摘錄
8月17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證監會同時發布決定,給予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評級”)嚴重警告處分,責令其限期整改,并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大公資信發布《大公資信關于監管部門處分的公告》,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幫助下,按要求逐項對照、徹底整改,并認真研究解決行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各項業務和工作完全合規合法、穩步有序推進。
懲處原因:
大公評級為多家發行人開展評級服務的同時,為發行人提供咨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存在利益沖突,有違第三方獨立原則。此外,大公評級存在與關聯公司公章混用,評審委員會資質不符合要求,個別評級項目底稿資料缺失,模型計算存在數據遺漏等。
1. 大公資信企業評級上調率遠高于市場平均水準,在主流評級機構中排名第一。
企業信用評級上調率
2. 2014年以來,截至2018年8月17日,國內共發生213起債券違約事件,大公資信評級攤上其中的13起。其中有債券評級的事件有111起,AA級違約債券有19家,AAA級債券有1家發行主體的3只債券違約。從整體來看,發生違約的新增主體級別不斷向高信用等級遷移。
3. 評級公司在授予評級時,通常會授予 AAA,AA+, AA 這三個級別,當主體接近違約邊緣時,又會進行大量跨級下調。我們將這個現象稱之為信用評級的峭壁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