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參加勇氣讀書會第三十天。
今日閱讀《致青年教師》133-138頁。
沒有什么個性的人,很難給別人留下什么印象。教過的學生站在面前,卻記不起他們的姓名。反思發現,這些學生一般不主動和老師溝通,在課堂上也缺乏自我表達的激情,他們與人相處一般比較“淡”,也很難記得他們說話的特征。這就讓我們反思自己的工作,我們的教育是否保護和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教育的失敗,在于學校沒有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創造才能和學習個性,不注意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學生走向社會后,很快地消失在為生存而掙扎的蕓蕓眾生當中。
有意思的,是那些勉強通過現行教育評價,甚至被現行教育體制所淘汰的人,卻在大眾艱難掙扎的社會高高飛翔。以他們獨特的創造才能,往往無法適應要求“全面發展”的高考制度,因為社會還沒能建立一種能讓他們脫穎而出的人才機制。
作為“倉庫型”的教師,在當今的教育中作用是很有限的,不久之后也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學生需要在學習中獲得思維方法,培養懷疑精神,創造意識。
我們不能不看到,開展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之所以困難重重,核心的問題,在于相當數量的教師觀念比較落后,而落后的教育觀念的形成基礎,又在于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創造意識不夠。教師在本學科中,能不能成為思想者,能不能成為實踐家,將決定他所教的學生在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