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凱利 麥格尼格爾(Kelly McGonigal)教授的《自控力》一書,以下是首周自控力練習的讀書筆記。希望自己能堅持下來,用科學的方法戰勝拖延癥,以上。
凱利 麥格尼格爾(Kelly McGonigal)斯坦福大學醫學健康心理學家,幫助人們管理壓力,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選擇。這門課匯集了心理學,經濟學,神經學,醫學領域的關于自控的新洞見。
意志力入門
你必須知道自己為何失敗——
提高自控力的關鍵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為什么會失控。意識到自己有多容易失控,并不意味著你是個失敗者,而能幫助你避開意志力失敗的陷阱。
自詡意志力堅定地人反而更容易在誘惑面前失控,因此,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礎,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問題,則是自控的關鍵。
閱讀指南
本書的每一章都將破除一個關于自控的錯誤觀念,并提供一種應對意志力挑戰的全新方法。在閱讀本書時,清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數據,看看哪些對你有用。
本文中的兩類作業:深入剖析——提示你注意某種觀念是如何在你生活中發生作用的,請帶上觀察者的眼光,沒有偏見,保持好奇心,仔細考量現代生活以及其中的所有誘惑;意志力實驗——
一些基于科學研究或理論的策略,能幫助你提高意志力。魏謎底
如何成功自控
屬于你的意志力挑戰:請選擇自己正在面臨的一個意志力挑戰,試圖采用以下的所有方法,以測試其中的所有概念。
這種意志力挑戰可以是:“我要做”(你一直在逃避的事);“我不要”(你想改掉的習慣);“我想要”(你愿意花更多時間關注的重要生活目標)。
選擇你的意志力挑戰:
我要做:有沒有什么事情是你想多做一些的,或是停止拖延的,因為你知道他們將提高你的生活質量?
我不要:你生活中最頑固的習慣是什么?有什么事是你想放棄,或者想少做一些的,因為它妨害了你的健康和幸福?
我想要:你最想集中精力完成那一項重要的長遠指標?哪種當下的“渴望”最有可能分散你的注意力,誘惑你遠離目標?
慢慢來
你可以花一周末的時間讀完全書,也可以花十周的時間觀察以下的各種理論在生活中的運用情況,給你充足的時間去嘗試這些自控力策略,并進行反思,選擇與你的挑戰最相關的一個,而不是一次性嘗試所有的策略。
1什么是意志力?為什么意志力至關重要?
1.1意志力包括:“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駕馭這三者的三種力量,而這種力量是由我們的大腦賦予的。(為什么意志力
總是藏得很深?如何用自我意識來彌補意志力的缺陷?)
1.2人為什么會有意志力?原始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只有相互合作,共享資源,而不是隨心所欲,我們才能生存下來。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僅影響個人生活,也關系著部落的存亡。而現代社會中的諸多誘惑和社會復雜程度的提高,也必然的促使我們需要自控力來適應環境與人合作維持關系。
而意志力更強的人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生活的更加健康快樂,人際關系更加和諧,戀情更加長久,能更好的面對壓力,化解沖突。
1.3自控力的神經學原理相對遠古人類,我們的前額皮質得到了進化,它是位于額頭和眼睛后面的神經區,主要控制人體的運動,如跑步,抓取等,這些都是自控的表現。前額皮質不斷增大,并和大腦的其他區域結合的越來越緊密,人腦的前額皮質比其他物種要大得多,由此它也有了新的功能:控制我們去關注什么,想些什么,甚至影響我們的感覺。也有學者(Robert Sapolsky)認為,前額皮質的作用是促使人去選擇“更難的事”,它會督促你去運動,不拖延,少吃垃圾食品。
前額皮質損傷時,會嚴重影響人的性格和行為模式,在非物理損傷狀態下,它也可能會因醉酒,缺覺,分心等情況而受到影響,使我們無法控制沖動。
前額皮質分為三個區,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我要做”——幫你處理枯燥,困難或者充滿壓力的工作;“我不要”——幫你克制一時沖動;“我想要”——記錄的你的目標和欲望,使你采取行動和拒絕誘惑的能力增強。
深入剖析:更難的事情是什么?
想象你正在面臨意志力挑戰,更難的事情是什么?為什么它如此困難?想到它的時候,你的感覺如何?
1.4兩個自我導致的問題
1.4.1有些神經學家認為,我們只有一個大腦,但我們有兩個想法。或者說我們的大腦里有兩個自我:一個任意妄為,及時享樂;一個克制沖動,深謀遠慮。我們總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兩種想法總會一方擊敗另一方,決定放棄的一方并沒有做錯,只是雙方認為重要的東西不同而已。
深入剖析:認清兩個自我
你正面臨怎樣的意志力挑戰?你如何描述兩種相抗衡的想法?明智和沖動的自我分別想要什么?在他們占上風的時候,你就能意識到他們的存在,還能幫助你喚醒那個明智的自己。
1.4.2兩個自我的價值雖然原始沖動并不總對我們有利,但對腦部受損而喪失原始本能的人的研究表明,對于健康,幸福和自控力來說,原始的恐懼和欲望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了欲望,人們就會變得沮喪,沒有恐懼,人就會喪失保護自己的能力。
因此,在意志力挑戰中獲勝的關鍵,在于利用本能,而非對抗本能。無論是為了享樂還適應環境,原始本能都很有用。
1.5意志力第一法則:認識你自己自控力是人類最與眾不同的特征之一,另外,人類還擁有自我意識。如果沒有自我意識,自控力將毫無用武之地,在做決定的時候,你必須意識到自己此刻需要意志力,否則,大腦會默認最簡單的策略,然而,我們時常意識不到自己為什么做決定,也沒有意識到其后果,甚至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做了決定,注意力分散的時刻,我們更容易向誘惑屈服。
意志力實驗:回憶一下你的決定:
l你想要更強的自控力,就需要更強的自我意識,請至少選擇一天,把你做的決定都記錄下來,在這一天結束的時候,回想你做的決定,分析哪些有利于你實現目標,哪些會消磨你的意志,堅持記錄你的決定,還有助于的的注意力狀態。
l利用一周的時間觀察,你是怎樣屈服于沖動的,你甚至不需要一個自控目標,只需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什么樣的想法,感受和情況最容易讓你有沖動,想些什么或暗示什么最容易讓你放棄沖動。
1.6訓練大腦增強意志力人的腦容量是一個固定值,不能通過外力改變(隨著變老,還會發生退化),但是大腦有再學習的能力,它能根據你的需要重新塑型。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我們能夠通過訓練大腦來增強自控力,針對大腦的意志力訓練包括:
在家里布滿“我不要”的陷阱,或者做一個更加無痛的練習——冥想。冥想可以明顯的提升人的自控能力,提升和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克制沖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一段時間后,你的大腦就是變成測試良好的意志力機器。持續8周的日常冥想練習,可以提升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識。
意志力實驗:5分鐘訓練大腦冥想
最重要的在于專心呼吸;
1原地不動,安靜做好。,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于地,或者盤腿而坐。
2注意你的呼吸。閉上眼睛,或者盯著白墻。吸氣時在腦海默念“吸”,呼氣時在腦海默念“呼”。當你意識到自己走神的時候,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這種反復的注意力訓練,能夠讓大腦處理壓力和沖動的領域更加穩定。
3感受呼吸,弄清自己是怎么走神的。幾分鐘后,不需要再默念呼吸,試著專注于呼吸本身,當你發現自己在想別的事情的時候,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默念幾遍“呼”“吸”.這能夠鍛煉你的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
不要在意自己有多少次分心,自控力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偏離目標,又不斷將注意力收回,冥想時感覺越是“糟糕”,它對你生活的意義可能更明顯。冥想不是讓你什么都不去想,而是讓你不要太分心,不要忘了最初的目標。如果在冥想時沒法集中注意力,你只需多做練習,別擔心。
1.7總結每次注意力挑戰都是一次博弈,要想讓更好的自己占據主導,就要強化我們的自我意識和自控力,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做“更難的事”。
在這十周的課程結束時,你將會發現,自控依賴觀察和了解自我的能力,而不是做出決斷的判斷力。而認識自我、關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這三種方法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結束這10周的課程之后,我時常發現,自己慢慢的找到了生活的節奏,慢慢能夠真正駕馭自己,而不是試圖駕馭他人。也許,這就是自控的最終含義吧。
試著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反而會對我們原先的目標產生負面影響。為了讓我們擺脫挫敗感,我們往往開始更加嚴厲的壓抑自我,但往往事倍功半。相反,如果我們想要獲得心靈的平靜和足夠的自控力,我們需要認識到,控制自己的思想并不是件不可能的事。我們需要做的是:選擇自己相信什么,選擇自己想要做什么。
第一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