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 :文章原創? 文責自負
我出生在一個姊妹多又貧窮的農村大家庭中,小的時候讀得最多的書就是語文書和數學書。
在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能讀到一本課外書簡直是如登蜀道。鄰居與我同齡的一個姑娘,她家條件好,只要得知她買有小人書,我特別高興。于是天天竄門借書看,倒是從中認識了不少生字成語。印象中,那時兩家常為山田界的事發生糾紛,不得安寧,大人們常是互不搭理,渴望讀書的我,仍我行我素,就當啥事未發生,自然免不了家人的責罵。
上學了,我便厚著臉皮找同學借書帶到家里讀。晚上照明是父親從山上用斧頭或是鋤頭從老松樹根底挖回的松油和松樹根。在松油照明下看書久了,臉和鼻孔都會被熏上一層黑灰。有時看書入迷,頭發會被火燒著卻渾然不覺。艱苦的環境,從未影響我讀書的熱情。
那是讀小學時,一次作文被老師當作范文,讓我切身體會到只有多讀書才能提高作文水平,也只有多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進而我喜歡上文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只要閑下來就想讀書,感覺讀書很快樂。
我父親雖沒讀過多的書,記憶猶新的是小時候,他常常告誡我們姊妹:“你們永遠是農家的孩子,只有多讀書,將來才能有立錐之地……”父親的話深深烙印腦海,我在心里默默吶喊:我要讀書,一定要多讀書,才能走出偏辟貧窮落后的大山。在此,我要感謝我的父母,沒有他們的含辛茹苦,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就是一本足以讓我讀一生的教科書。
在我讀書畢業沒有工作那段日子,是書陪伴我度過了寂寞的歲月,書就是我的精神食糧。其實我讀書最多且廣泛的年代是成家有了女兒。自女兒上幼兒園起,我就開始給女兒買大量課外讀物,教她讀書識字。隨著女兒的漸大,讀物也再不斷增加。女兒讀過的《四大名著》、《唐詩宋詞》《魯迅散文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及老師要求訂閱的《教學與研究》等等書籍,我捧在手里吸取營養。書中朗朗上口的詞句,讓我感受到漢語文字的魅力,讀著清新的文字,脈管就像注入新鮮血液,精神抖擻,熱血沸騰。讀到優美詞句,我就摘錄或者剪貼。漸漸讀多了,我便開始用文字梳理自己的生活,用文字描繪生命的痕跡。一篇篇散文在報紙上刊登,如同歲月的標簽,承載著我的一段回憶,一段情感。書既像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不斷啟迪我,又像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面對面的交談。
徜徉在書海中,才知道文化的博大精深,才知道自己擁有的只不過滄海一粟,才知道自己的鄙俗陋見。那年我有工作了,才切身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滋味。業余里,我傾向于讀業務方面的報刊雜志,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世事紛繁,人生如棋,只有多讀書,才能面對物欲橫流而不躁動,面對宦海沉浮而不氣餒,面對爭名奪利而不跟進,人生才能從容自如;只有多讀書,才能把握人生的航船和正確方向,真正領略到生命高處的絢麗。如今,讀書已成我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家里茶幾上、床頭上、沙發上,到處都是我放的書。
閑暇時,躺在沙發上或陽光下,寧靜的空間,與書為伴,品味著陣陣書香味,在書的海洋里暢游,讀到共鳴處,我會不由得感慨道:讀書,真好!我在自己的精神家園里自給自足,乃是我人生一大樂事!
我喜歡安靜的生活環境,書就是我的最好伙伴。我陶醉在書香的世界里,不斷洗滌著自己、充實著自己、快樂著自己,仿佛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沒有噪聲,沒有紛爭,沒有虛偽,沒有疲憊,只有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