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exo的《人魚的眼淚》,開始復習小時候的那個童話故事《美人魚》。
那個時候看著這個美人魚的故事,只是記得為王子不知道而耿耿于懷,王子不知道救他的其實是美人魚,王子不知道因為他不愛美人魚,于是美人魚變成了泡沫。
《人魚的眼淚》是從王子的角度,并且王子知道如果得不到他的心,美人魚會變成泡沫。
所以歌詞里唱:你就別再猶豫了好嗎,就請拿出我的心臟。
王子為了讓美人魚不變成泡沫,用自己的心臟去交換,守護了美人魚的幸福。
但我耿耿于懷的童話故事不是這樣,是王子不知道,美人魚變成了泡沫。
我對那曾經的童話故事咬牙:為什么,為什么巫婆要的偏偏是美人魚的聲音,所以王子不知道。
魚人魚好像也學過寫字,大概是沒學會,所以王子還是不知道。哎,要是美人魚有部手機就好了,就可以把字打出來,告訴王子當初救他的人是美人魚。
如果巫婆沒有說用美人魚的聲音交換,嗯,比如,容貌?不行,不行,那樣會不會她告訴了王子真相,王子卻一臉嫌棄,畫面不敢想象。
不,不,跑題了,不談顏值,不談顏值。
說到底,好像這個悲劇就是巫婆的一手造成的,她一定要用聲音換雙腿,又說如果不能得到王子的心,就會變成泡沫。就注定了美人魚不能讓王子知道真相,更注定了魚人魚會變成泡沫。
巫婆,都是巫婆。
可是今天再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突然間明白了,這個巫婆,其實就是魚人魚自己。
不談顏值,不談顏值,因為巫婆是活在美人魚的腦子里,美人魚看不到自己,所以這里,不談顏值。
只說這個美人魚,是生活中每一個自我作死的人。
巫婆說,可以用聲音換雙腿,其實是自己從一開始就懂的,凡事都是需要代價的。
巫婆說,得不到王子的心,就會變成泡沫,其實是自己作的定義,只有得到王子的心,才算成功。
所以整個美人魚的故事,是一個很自我的人,愛上了一個人,又一定要得到他的自我模式。
這個故事有個大背景,王子和美人魚是不同類的,美人魚可能,有這種可能,看到了王子的帥,就喜歡上了他,不,不,美人魚是真心喜歡王子的,是因為王子的正義,王子的善良,不是因為王子是一個比她更高的種族,一個能走路的種族。
然后美人魚為了得到王子不惜一切,甚至覺得,得不到王子就不行。
小孩子們不會懂這句話,所以童話故事里是為了得到王子換了自己的聲音,得不到王子就會變成泡沫。
其實,不過是夢想變成了泡沫,而已。
我們看得到,從頭到尾,美人魚不曾想過王子喜歡什么樣的人,王子需要什么樣的生活,然后就立下了一個得不到王子就會死掉的誓言中(剛才說過,這個巫婆,其實就是美人魚自己)。
王子招你惹你了,你要用別人的心臟定義你的生死,憑什么為了你活著,王子就得把心給你?
所以可以看到,從始到終,都是美人魚的獨角戲,而王子是最無辜的過客。
是美人魚不顧別人感受,自顧自地編導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里,只有美人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才不會有生命消逝,才不會有悲劇發生。
但其實呢,如果美人魚不救王子,公主路過,應該也會救王子的吧。
你只是救了人家一下,就想人家喜歡上你,不太現實吧。
畢竟從一開始,王子和美人魚就是不同的種族,這在生活中,可以是許多的邊界,可以是見識不同,可以是興趣不同,可以是生活經歷不同,也或許就是風俗習慣不同。
而美人魚式的人物,一定要空降進別人的生活里,還一定要馬上得到幸福結果,獲得王子的心,這不是作是什么。
明明,美人魚如果繼續留在海里,還是會快樂地生活,王子和公主也會有屬于他們的愛情故事。
可美人魚式的人物,偏偏要不惜代價也要擠進雙腿族,而這個代價其實是放棄了自己,變成他人。
人魚族也是一個很值得人羨慕的種族好嗎?可以在海里自由自在,還那么美麗。
可美人魚式人物,不看自己同伴的優點,只一心羨慕著不同的種族。
做著自以為是的犧牲,對王子一點好處也沒有,所以王子當然不知道,也不會想著,是誰,為了我放棄了聲音換了雙腿。
然后美人魚式的人物,活在自己的最初的目的里,我沒了聲音都是為了你,你不愛我,你就害死了我。
然而王子呢?是不是活得有點像個路人甲,從始到終,他除了一個終點線的角色作用,還有其他鮮活地活著的證明嗎?
這又證明了,整個故事,都是在美人魚自己的腦子里,美人魚和巫婆是她自己,王子和公主是現實中的人留在她腦子里的投影,是她沒有看到別人也要吃飯也要睡覺也有自己的幸福追求這些真相,只看到了別人光鮮的外表和生活的一個物投影,而已。
講到這里,有沒有想起什么。
是不是能想起來一堆美人魚式的人物。
原來這個童話故事要告訴我們的就是,如果不顧客觀條件(人魚和人類的種族差別),只一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美好(王子的心),作自以為是的犧牲(用聲音換腿),你以為你付出了很多,別人卻從來不知道(王子不知道),那你的夢想終將變成泡沫(喜歡王子的美人魚變成了泡沫)。
故事中的美人魚變成了泡沫,現實中的我們其實可以放棄那個喜歡王子的執著,做海里受人羨慕的公主。
好了,我可以不再耿耿于懷了,因為美人魚沒有變成泡沫,她在變成泡沫后的三秒鐘變回了美人魚。她只是曾經迷失了自己,最后又找回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