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盡年華,終換不回一個童年
? ?在霓虹滿街,人情漸漸冷淡的當今,我想聊聊關于我的童年。
小時候,我住在浦東新區一個老式小區里,小區不大,卻五臟俱全。幾乎人人都認識彼此,很親近,鄰里關系也很好,誰家做了好吃的就會端一碗給鄰居,晚上小朋友一個人下樓拿報紙也不會害怕,因為樓里總是響著各家講話、電視節目或者鍋碗瓢盆的聲音。我在這簡樸又溫馨的地方,一天一天長大。
我有這么幾個發小,都是女孩子。爸媽們都互相認識,其中一個我媽和她媽媽還是從小到大的同學。我是那些女孩里年紀最小的一個,卻也是最調皮搗蛋的一個。我從小就是大嗓門兒,不知道的可能還以為我是“大姐大”呢。我不記得我們幾個是什么時候認識的了,也許是三四歲的時候,在樓下撒歡的我們玩著玩著就好了。照片上最右邊的女生,現在和我關系也很好。她比我大一歲,小時候她就讓我叫她姐姐,我便這么叫了十幾年。我和她上的是一個小學,我一年級的時候還經常在她的教室門口遠遠地看著她,她學習好,又是班干部,我便以她為學習目標。她競選大隊長的時候我還告訴同學“這是我姐姐,你們記得選她呀~” 我是穿紅色衣服背個農夫山泉小水壺的那個,我左邊的女生跟我也很要好,我們兩家人十年前還一起去過北京。不過她前段日子出國留學了,大約要過幾年才能見面,感謝信息時代,我還能和她用微信聊天,看著她在異國他鄉的成長經歷。
而最左邊那個扎麻花辮的女孩,我們已經失聯了。她比我大一歲,個子卻比我小,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怎么寫,在網上也查不到。現在她也該大二了,我倆最后一次見面是在我十歲的生日派對上,但已經過去十年了,我們卻從來沒有聯系過,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的一個結。我和她不在一個幼兒園,而且我放學比她早一些。一回到家我就趴在窗口看,直到看到她的外公的自行車后座上坐著那個小小的身影,我馬上打開窗喊:“樂樂!(但我以前都喊全名)現在玩不玩啊!”我從小就學唱歌,現在嗓門大,唱歌也容易開嗓,估計就是小時候這么喊喊多了。她也會回我:“哎!你下來吧!”我便興沖沖地跑下樓,把媽媽的囑咐也拋之腦后,投身于一片歡聲笑語里…不過人生的路還長,有緣分的人總會遇到,真的很希望能再遇到她,我們一定會成為好朋友的。想和她說,我真的很想念你,小時候你就很愛美,現在也該會化妝了,一定更漂亮了,說不定還談戀愛了。不論你在哪里,你一定也會記得我的。總會有那么一天,我們都在等。
那個我還不會用手機的年代,我們聯絡的方式就是在窗口喊話,兩幢樓間隔不過30米,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很近,幾家父母知根知底,連雙方的外公外婆都能聊好久。夏天的晚飯后,樓下就是老年人和小孩子的舞臺,老人們各搬一把藤椅,各持一把蒲扇,圍在一起聊家長里短,小孩子們則聚在一起玩游戲,嬉笑打鬧聲灑落在老式小區的每個邊邊角角。有幾次我跑得快摔了跤,膝蓋蹭破了皮還不肯回去,想接著玩,結果被發小的媽媽抱著送回我家。媽媽給我處理傷口的時候我傷心地大哭,媽媽以為是我的傷口疼痛,卻沒想到我是因為受傷了不能繼續玩才哭的…我媽當時可能真的很無語,怎么會有我這么貪玩的小女孩?
大年三十的晚上,發小的媽媽打來電話說她家要放煙花了,喊我們一家下樓去看。我們幾個小女孩手拉著手,交換著手里的糖果和巧克力,放五百響鞭炮時我的小姐姐們還會幫我捂住我的耳朵。我們仰頭看著夜空中五彩繽紛的煙花,一起唱歌,約好“我們明天不見不散!”,再依依不舍地回家,和爸媽一起窩在被子里看春晚。
還有遛鳥的大叔,會下棋、寫書法的爺爺,養了一只叫“波利”的博美犬的大媽,門口賣羊肉串的阿姨,小區里裁縫店老板,愛漂亮的大姐姐,跟在我們后面牙牙學語的小妹妹…
那些歲月真是簡單又美好。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也不可能一輩子住在一個地方。要上小學的我們陸續在其他區買了房,搬了家。漸漸地,那個老式小區只剩下一些老人和租住在這里的外來年輕人。如今互聯網當道,孩子們放學后興許都在家用ipad看動畫片,再也不會下樓三五成群地玩耍了。很可惜,當時沒有拍這樣場景的照片,只能在腦海里勾勒一下提筆寫下。
但我寫盡年華,終換不回一個童年。
后續:在我寫完這篇文章并發在我的個人朋友圈的第二天,其中一個發小的媽媽就幫我找了老鄰居聯絡了那個樂樂,然后我們就聯系上了。我終于知道她的名字怎么寫了,她真的變漂亮了,而且很優秀,在大學里拿了獎學金。她給我發短信的那一刻我激動得差點在大學的課堂上哭出來。
非常感謝這些人,讓我擁有這么一個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