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是金庸在《射雕英雄傳》中用來贊賞郭靖的一句話,也成為了郭靖的一個專屬語句,只要一說起這句話,大家頭腦中自然就想起郭靖。
在談郭靖如何成為一代大俠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大俠”這一個詞。在武俠小說中,一名大俠他身上通常具有兩種屬性:行俠仗義的性格和高超卓越的武功。
嫉惡如仇,行俠仗義是為俠,而武功高強者才能稱為大。武功高強,但是專干燒殺擄掠的勾當,江湖人稱:邪魔外道,而不是稱為俠。
而如果僅僅只是嫉惡如仇,樂善好施,不是武功高強之輩,又難以得到江湖人士的贊賞與肯定,斷難以得到“大俠”稱號。
所以可以看出,這個大俠的稱號不好得,得到的人都牛逼了。而郭靖則是走向了大俠的巔峰,不是為一個人,一個小群體,而是為整個國家鎮守襄陽,所以金庸在書中寫下了上面那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那么郭靖是如何成為一代大俠的,同樣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郭靖為何養成這樣的一個性格?
雖然郭靖從小喪父,但是其父郭嘯天可當一聲好男兒之稱,記憶尤深的是與結拜兄弟楊鐵心在大雪天煮酒憂國事,得見丘處機的場面,丘處機當時身份與武功皆不低,但是最后依然可以和郭楊兩人喝酒暢談,無非是看中他們身上那股俠氣。
所以從這里看,郭靖的骨子遺傳下來了他父親郭嘯天的俠義性格,而與此相反的則是楊康,最后成為賣國求榮,認賊作父之輩。
同樣是忠良之后,最后結果卻千差萬別。
而后郭靖隨母親居于大漠,母子二人相依為命,他的母親李萍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
李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可從書中一個情節看出:成吉思汗以李萍性命威脅郭靖征宋,李萍以死教子,臨死前囑咐郭靖:“人生百年,轉眼即過,生死又有什么大不了?只要一生問心無愧,也就不枉了在人世走一遭。若是別人負了我們,也不必念他過惡。你記住我的話吧。”接著,殷殷叮嚀:“孩子,你好好照顧自己?!倍笞圆枚?。誰不為之感嘆?
問心無愧,這是一個母親對于兒子最后的教誨,也是郭靖一生行走江湖的座右銘。所以說郭靖最后能成為一代大俠,他的母親是功不可沒的。
同樣影響郭靖的還有一群人:江南七怪。這是郭靖的師父們,特別是老大飛天蝙蝠:柯鎮惡,大家看“柯鎮惡”這三個字,是不是滿滿的一股嫉惡如仇的氣息,事實證明,柯鎮惡本人的確可當此名。
柯鎮惡曾這樣評價自己:“一生正直,數十年來無一事愧對天地。”古人常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父對于徒弟的影響不可謂不大。而這里又是出現了一個“不愧天地”,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郭靖這個人的性格的養成,是受到了他母親還有他的師父們的共同影響。
至于郭靖成長的環境,也對郭靖的性格起了關鍵性影響,那里不是鶯吟燕舞的南宋,而是騎馬射箭的大漠,在那里,使郭靖有了一股豪情,有了一顆博大的胸懷,養成了郭靖的大俠風范。
第二是從郭靖的武功講起
郭靖天資愚鈍,這點他的師父們不知道嫌棄了他多少回。但是郭靖這個人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夠聰明,所以懂得一個道理:勤能補拙,所以最后武功也大成了。
郭靖跟太多人學過武功了,哲別,江南七怪,馬玨,洪七公,老頑童,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武功上的老師,所以郭靖的武功學的特別的雜。
但是他讓我們記憶特別深刻的武功應該只有那幾樣: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外加一個左右互搏術。真要打,可能就老頑童那幾個人能與之相抗。
郭靖尤以他的武功降龍十八掌聞名,招式大開大合,剛猛無比,確實是適合郭靖這樣樸實正義的性格,同樣用降龍十八掌聞名還有天龍八部中的丐幫幫主喬峰,兩人的性格多少有點相似之處。
所以郭靖能練出來,不容易。
郭靖能成為為國為民的一代大俠,更加不容易。
因為在他成長的路途中,有過華箏公主的癡心等待,有過成吉思汗的委以重任,有過兄弟決裂的感情之痛,也有過城破身隕的死亡憂懼。
但是,最后,就最后襄陽城破,殺身成仁,只留下一段傳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