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先生在家討論海靈格的《誰在我家》。先生讀到“伴侶關系優于親子關系”、“女人通過孕育生命而顯示自己的重要性,而男人通過辛勤工作顯示自己的重要性”,“當女人負責家庭內的生活,男人負責保衛家庭的安全時,并且全家人都順從他的領導時,家庭生活就會幸福美滿”。我們從這里展開了對于婚姻關系的討論。
第一,中國的家庭結構中,到底哪個關系優先?
海靈格說伴侶關系先于親子關系出現,所以伴侶關系優于親子關系,即在家庭中,父母親的關系要比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更重要。但伴侶關系與親子關系的優先權的確定是否總以是關系出現的先后順序為依據?
當我們把這一結論的依據,即哪個關系先出現,哪個關系就優先,擴大到上一層階的情境下,即考察父母與子女及其伴侶之間的關系時,則這一依據就失去了其合理性。即雖然先有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才有后期的子女的伴侶關系,仍然是伴侶關系優先,而不是親子關系優先,這也正是海靈格所說的”為了確立成功的親密關系,我們必須犧牲和轉移童年時期對父母的連結“,因此,哪個關系先出現哪個關系優先這一原則僅適用于一個家庭內部,而不適用于跨層階的情況。我先生暫且將其稱之為適用于”閉環的家庭關系”。
但正是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親子關系優于伴侶關系,尤其是中國的父母,孩子身上承載著養老的責任,更有孝道保駕護航,因此很多個體在較長時間內難以獲得真正的獨立與自由,所以中國的家庭內部矛盾普遍是因為長輩不愿意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權,婆媳大戰只是矛盾比較典型的體現。甚至最典型的口號是”父母只有一個,媳婦可以離了再娶“,極大地忽視了理想的伴侶關系的珍貴性。僅僅以父母不高興作為判斷年輕夫婦是否應該在一起的標準,真是滑稽至極。中國的父母必須明白,伴侶關系永遠優先于親子關系,這是幸福傳承的基礎條件。當然,這里表達這一觀點,并不是說我們置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于不顧,而是號召親子之間構建基于平等之愛的關系,而不是基于控制的關系。
第二,海靈格關于家庭生活幸福美滿的條件在當今社會還是否適用?
婚姻存在的基礎是否在新時代發生了變化?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婚姻關系的存在基礎一是生理,二是生存。那么這兩個基礎在今天是否仍然是婚姻存在的目的。關于生理基礎,出軌已經成為離婚的第一大原因;關于生存目的,今天的女性越來越多地走向職場,開始為自己負責人生。海靈格所說的當女人更多的負責家庭事務,男人負責保衛家庭的安全時,家庭就會更容易得到幸福。而在今天,當更多的女人走出家庭,當更多的男人無力呵護家庭的安全時,傳統意義上的幸福婚姻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首先,單純地由男人掌握經濟基礎,卻讓家里的女人產生了越來越多的不安全感;我們不可否認,當一個女人長期將時間與精力奉獻給家庭時,并不能保證自己一定會獲得生活的保障與安定。
其次,原來傳統的婚姻模式讓女人在走入婚姻后,承擔了太多道德責任。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女人即使履行了婚姻契約中各的隱形規定,男人也無法保證兌現保護家庭的責任。
再次,新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自我價值的顯現,我們也可以從人類關系的變化歷程中可見一斑,人類社會的基本單元越來越小,從最原始的部落,到氏族,再到四世同堂,再到三口之家,再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晚婚甚至不婚,保持單身,所以,女性也會越來越理性地算計她在婚姻中的投入產出比,相比之前,她沒有理由為了一個男人而開始負擔這個男人背后的整個家庭,沒有理由為一個男人而將自己埋身于家庭瑣事當中,沒有理由為了一個男人將最好的青春全部奉獻給一個虛無的承諾。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未來的伴侶關系,不是基于生理、不是基于生存,那還會基于什么?這便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第三,我們如何才能獲得新時代更美滿的伴侶關系?
未來,形成伴侶關系最基本的前提是愉悅感,我和你在一起舒服、我們互相欣賞是主要的評判標準,這種關系不捆綁,不索取,不評判,我們都自然地呈現自我。
首先,提升自己自尊自愛的水平。人最根本的親密關系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當你深沉地愛著自己時,一段關系的結束,我們會歸因為我們不合適,而不是自己不夠好,從而不會產生被拋棄感。
其次,明白愛是無常的!婚姻是動態的!妄圖執念于一段感情的永恒只能讓當事人更痛苦,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就不去愛了,相反,當我們知道愛是無常時,能更輕松地面對已經擁有的感情,而不是想緊緊地握著它。
再次,用對方需要的方式去愛。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天賦和價值觀,每一對親密關系都有雙方需要做課題,我們需要洞察自己、對方以及彼此的關系,而在這一領域,紙牌無疑是最好用的工具,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牌以及你與愛人之間的鏈接,可以留言告訴我。
當婚姻成為無常,我們先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