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帝內經》中指出女子五七(35歲),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42歲),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男子四八(32歲),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40歲),腎氣衰,發墮齒槁。
? ? 在國際標準中44歲是分界點,之前叫青年,之后叫中年。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這個標準也隨之提前了,一般到了35歲,大多數中國人已經進入了中年,更有甚者在這個稱謂前加了兩個字,?“油膩中年”,這個詞初聽起來很難接受,但細想起來,卻很貼切。
?漸衰的身體與倔強的心理之間的矛盾。內經中指出無論是男子或是女子,35歲之后,身體都處于生長周期到達頂峰后的下滑階段,以前抽煙、喝酒、熬夜,做一些對身體損害的事,回血很快,現在熬夜到12點,第二天身體會有明顯的不適感。青春的荷爾蒙正在散發著最后的余威,每當熱血澎湃,想干事創業時,身體會時不時給你敲下警鐘,算了兄弟,別折騰了,都快4張的人了。乏,是現在常有的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心理感受,失落感也隨之而來,總有一種壯志未酬身已老的感覺。
?他人眼中的“我”與內心真實的“我”之間的矛盾。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各種領導。在家是兒子是丈夫也是父親,在單位是員工。兒子對老人要孝順,丈夫對愛人要疼愛,父親對子女要關愛,員工對領導要尊重。各種角色自帶了其獨有的面具與禁忌,面具之間換來換去,諂媚地做他人眼中的“我”越來越自如,但面具之下真實的“我”不見了。
?生活中的真實需要與現實中的誘惑攀比之間的矛盾。從小孩學前教育到培優以及業余愛好的培養,會不斷有人跟你說這很有必要,為了小孩的將來云云。從吃穿用到購物旅游,那一樣落后身邊人太多,且不說愛人臉色好不好看,自己心里那一關都不過去,還勸自己生活品質不能太低。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眼睛一直都在往上看,永遠比不完。其實日常生活三餐飯一張床足矣!
?扭曲的價值觀與真實的人性之間的矛盾。越來越能理解以前看不慣的人,現在偶爾會覺得,他們這樣做是很有道理的,經常會想,如果是我經歷了他的這些事,我會和他一樣。甚至偶爾還會羨慕他們的生活,希望變成他們,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懶散、凡事無所謂、內心空虛,混吃等死,他們確實看起來沒有那么累,貌似過著也很舒服。事實真的如此嗎?
?虛無的幻象與內心的追求之間的矛盾。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前三層生理、安全、社會需求都很好實現,中國大部分人都在第四層尊重需求中苦苦掙扎,更不談理論中自我實現、自我超越需求的最高兩層需求了。大眾認為獲得尊重的標準就是有錢或有權,沒錢的拼命掙錢,沒權的費盡心機爭權,永遠不會滿足,并且想得到更多。當然不可否認,在當今的中國,錢與權確實能交換到絕大部分商品。但是他們的內心是否真正快樂呢?
?快樂應該是人生各個階段都想要的一個基本心理需求。小時候有了好吃的是快樂的,長大點成績好被表揚是快樂的,到了十幾歲有好朋友能分享秘密是快樂的,二十幾歲初戀是快樂的,結婚時是快樂的,寶貝出生以及第一次叫爸爸媽媽時是快樂的。。。為什么到了三十五歲就突然不快樂了呢?
?首先要與身體和解。人不可逆天而行,一年有四季,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老病死,天道輪回,與其抱怨衰老,不如接受自己的漸漸變差的身體,加強鍛煉,延緩這個時間段,少做傷害身體的事,愛惜身體,如同新車在使用了一段時間需要保養一樣,身體在使用了三十幾年以后也到時候需要做定期保養了,此時身體出現不適,反而是善意的警告。
?其次是追求內心真正的快樂。內心真正的快樂需要向內求,他人無法給予。以心換心,真誠對待生活、對待工作、對待周圍的人與事。用心感受周圍的一切,將善念、善心、善舉傳遞給身邊人,他們回饋給你的,必定會給你帶來快樂,因為這個善果是因你而起。內心真正的快樂會讓你找到面具下真實的“我”。
?接著是要懂得珍惜。蟲老一日,人老一年,越來越能理解時光飛逝這個詞,一轉眼的功夫,家里長輩的頭發已經花白,清澈的眼睛已漸漸渾濁,襁褓中的寶貝早已學會走路、說話,嬉笑打鬧間歲月的痕跡正在布滿我們的眼角。珍惜時間、親情、愛情、友情,珍惜眼前一切的美好。歲月靜好,世間最珍貴的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重點在堅持。將一件事,做一輩子,做到極致,成為專家,這就是現在倡導的“工匠精神”。真正的匠人精神需要甘于寂寞的恒心、堅韌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平靜的內心。一件小事,堅持一輩子,也會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取得非凡的成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心中有夢,志存高遠,無怨無悔,甘于平凡,不甘平庸,貴在堅持,方得始終。
?最后,在書本里找答案。在業務書籍中學本領,增強業務與實踐的能力。在工具書中增加詞匯量,增強閱讀其他書籍的效率。在外國文學名著中感受中外文化的差異。在健康書籍中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養生方法。在經典文學名著中體驗各色人生起伏,感悟命運弄人,增加人生閱歷。。。。。。在書中可以找到所有答案,但都不是現成的,需要自己慢慢感悟。讀書給了我們期待明天的力量,讓我們知道除了眼下的生活,還會有其他無數的可能。
?回首那年青蔥歲月,懵懂少年時分,心中依舊留有遺憾,人道遺憾是美,是回憶的美、朦朧的美,是可以被諒解被寬容的美。現在人到中年,要做到心中不留遺憾,就更應清楚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看準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堅定地走下去。
?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這是目標,恐難做到,但至少應該做到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心態平和、懂得敬畏、舍不心疼、得不驕傲、拿得起更要放得下,能做到全力以赴也能做到順其自然。
?再見青春,你慢慢走。你好中年,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