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也是一個痛心的故事。它通過巡山隊員保護藏羚羊的過程,講述了人在絕境中的生存、掙扎和人與自然的相互抗爭。看完了可可西里,了解可可西里之后,也許每個人都能悟出些什么。
《可可西里》以天葬開頭,以天葬結束,這種處理方式表明,這是一部關注死亡的作品,也是一部見證死亡的作品。生命的轉世,生死的輪回,無一不是人類永恒的死亡主題。這是一部關于信仰的史詩,一個戈壁灘上鐵骨錚錚的男子漢的絕唱。
《可可西里》從“巡山隊追捕狩獵者”這一故事開始講起,穿插著可可西里瞬息萬變的氣象環境。記者尕玉以"第三者"的身份跟隨隊員進入藏區,成為巡山隊一員,直到親眼目睹隊長日泰死于偷獵者槍下。那一幕幕情景震撼著尕玉的心,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巡山隊員向死而生,用生命詮釋著存在,道德和信仰。可可西里的土地上,藏羚羊,土地,生命,每一個,都值得被尊重。
01 第一顆催淚彈:巡山隊員向死而生的精神
鏡頭一:一只老鷹飛臨,緊接著是一群老鷹,然后是強巴干凈赤著的背,天葬師揮起刀……
人類無論從哪一輩開始,都在說萬物平等,而人類無論哪一輩,都一直遵循著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則。當藏羚羊伴著一聲槍響倒下時,我們心頭為之一振,忍不住為藏羚羊掉下眼淚。
巡山隊隊長日泰說,“我們藏族人吃肉,刀口是對著自己的。”這句樸實無華的話,代表了生活在大西北的一個民族,他們世世代代守護著一方水土,并用家族,用生命,用盡全力去守護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人、物、河流、山川、羚羊等等。
他們用我們聽不懂的語言敘述著,交流著,用自己的真實和真誠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態度。
說個老實話,每次巡山到了最后,發瘋一樣的想出去,見到公路上的燈就像見到家一樣,可下去沒兩三天,又想著可可西里。
就是這樣一群可愛的人,把感情深深地投放在可可西里這片神奇的大地上,這里蒼涼,孤單,寂寥。
我們實在是想象不出,也無法理解,生活在大西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寸草不生,人煙罕至的地方如何一輩輩生存下來,用堅定的信念守護著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在我們藏語中是美麗的青山美麗的少女,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的人,都有同樣的愛和情懷,愛腳下的這片土地,愛土地上的一切。
記者尕玉在這個人類生存的的可可西里,目睹了一幕幕人類與自然的抗爭。
首先,藏羚羊保護站的巡山隊員被盜獵人槍殺。那一聲槍響,擊碎了作者尕玉的心,也擊碎了觀眾的心,在亡徒面前,生命脆弱地不堪一擊。
其次,盜獵者逃走后留下的嶙峋白骨的藏羚羊,這一大片一大片被扒光皮的藏羚羊的死尸,讓隊員們心情落入谷底,就像是看著自己的親生孩子被殺害了一樣。
最后,巡山隊員,在追捕兇手后奪回了一部份的藏羚羊皮毛。那是傷痕累累的心在滴血,那是一條條藏羚羊的生命。
每當巡山開始,隊員們在出發前都會互相擁抱,大家心照不宣,這可能是一場有去無回的出發。沒有太多煽情,擁抱過后就是離別,擁抱之后是義無反顧地去面對,哪怕已經知道結果,這是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膽量。
離別不僅讓巡山隊員潸然淚下,也是催動觀眾眼淚的第一顆催淚彈。
02.第二顆催淚彈:巡山隊員始終堅守初心
鏡頭二:偷獵者的幫兇馬占林久久地站在日泰靜默的尸體旁邊,不遠處是正在離開的他的同伴,在遠處是靜默的山巒……
在利益面前,生命的價值永遠都是那么弱小無力,日泰和隊員們一直在尋找獵殺藏羚羊的幕后主使。幕后主使是為了獵取更多的財富,而普通老板姓僅僅是為了生存,不得已而為之。氣候突變,環境日益惡略,不能種地,不能放牧,可是人要生活,沒辦法,他們成為了偷獵者的幫兇。
馬占林成為偷獵者的幫兇,是因為“草地變成了沙漠,牛羊都死光了!”因此,面對生存無奈,也無辜的馬占林一家四口,只得淪為偷獵者的幫兇,這句話中有多少無奈和凄涼。
日泰帶領的巡山隊成員是自愿組成的,他們的經費來自于抓住的捕魚人的罰款,經費缺少時,偶爾賣皮子;冒著生命危險去追偷獵者頭目,最后,日泰被偷獵者打死。日泰是一個英雄,是一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
巡山隊一個隊員在風雪絕境中扎寨三年,沒有一個偷獵分子從那里經過,這是一份堅守,這是一份承諾,為了保護可可西里,為了保護藏羚羊,他們甚至把藏羚羊稱為“我們自己的羊子!”
這句話,是誓死要保護藏羚羊的誓言,這是熱血青年的崇高使命。
第二次,我們為這些小人物潸然淚下。
03.第三顆催淚彈:大自然面前人類是那么弱小無力
鏡頭三:劉棟眼睜睜看著流沙一點點吞沒自己,生命一點點消逝
巡山隊的小人物劉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熱血青年,他可以毫不臉紅地伸手向女友要錢,隨后用這些可憐的錢去拯救他的隊友們。從鏡頭中我們看到,當劉棟載著一車救濟物品趕去沙漠搶救戰友時,被流沙一寸一寸埋沒于流沙中。
天,漫無邊際,劉棟緩慢陷入流沙,恐慌還是鎮定,我們無法得知,所有的一切都無法阻止生命無情的下陷,他唯一能做的只是眼睜睜看著流沙一點一點把自己吞嗜。漫無邊際的沙漠上,他去向誰呼救,一個人活生生的人就這樣一點點消失于無形,流沙將劉棟埋沒,鏡頭下的沙漠又恢復了原有的模樣,就像劉棟從來沒有來過這里。
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地渺小而無助。
《可可西里》中的每一個人,隨時都在生和死之間徘徊:缺氧、缺糧、槍戰、流血、風雪……這些惡劣的環境,生和死的距離在殘酷的生存條件下變成了鄰居,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在哪里。強巴的血濺在少年的臉上,好久他都回不過神來;馬銳一槍被打在動脈上,臨死還在說“大叔,救我”。死神如同時間的流沙,一點點吞噬了劉棟的生命……
第三顆催淚彈又一次讓我們淚流滿面。
04.《可可西里》已經受到了重視和保護,這是每一個巡山隊員所希望的,藏羚羊又回來了。
記者尕玉回到北京,寫出了讓世界震驚的報道。由于這篇新聞報道,中國政府在可可西里設立了國家自然保護區,并成立森林公安機關,目前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已回升至3萬余只。
日泰的隊員中,伊西是青海師大的學生;巴丁在玉樹的木材檢查站工作;劉棟以前開出租車,阿旺當過兵,桑吉是牧區來的……就是這么一群各行各業來到巡山隊的隊員,帶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帶著對這份工作的熱情,毫無抱怨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這是一群偉大的靈魂。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一種選擇;明知有難而赴之,是一種精神。
巡山隊員的有強烈的責任心,人是社會的人,人注定要在社會中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這是做人的義務。有些事情需要一群人這樣做,雖然時時面臨死亡,但是依然義無反顧,這是強烈的責任意識,也是勇氣。
結語
導演陸川說:“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獄,還是見證生命與信仰的圣地!”
鏡頭中這一群巡山隊英雄,為了保護藏羚羊奔波賣命,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工作,也許他們并不如一只藏羚羊活的輕松,可是他們卻背負著崇高的理想沉重的責任艱難的生活!
李澤厚評價《可可西里》“是中國電影美學的革命”,中國哲學家趙汀陽在《可可西里的最后一槍》里也將《可可西里》的品質歸結為“真實,且有力量”。
可喜的是,正是因為這樣一部良心之作,引起了有關部門重視,采取措施挽救了珍惜動物藏羚羊。而我們也期待更對的良心之作面世,喚起大眾更多的生活熱情和希望,我們的眼淚不會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