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趁有空看了一部老片子:黎明、張曼玉主演的《甜蜜蜜》。幾天前葉沙在她主持的《子夜書社》節目里說這部老片子情人節期間重新上映,如果你們是第一次看務必要去電影院,因為只有在那個氣氛中才能找到感覺。她這么一說,我興趣來了,然后就在手機上看完這部將近2個小時的片子。
這是一部很有時代感的電影:在故事開始的1986年,香港人手里一部大哥大,一只BP機,出行有自動扶梯,吃飯有麥當勞,平時還有外教上英語課(英語好找工作很吃香),大街小巷遍布提款機,有閑錢的人炒股炒樓,有閑工夫的人做著N份兼職。現在看來,電影中的香港是落伍的了:大哥大、BP機早就淘汰出歷史舞臺,麥當勞也已是稀松平常,如今你在鬧市區要是找不到一家洋快餐才叫新聞。但我相信,《甜蜜蜜》這部片子不會被人遺忘,如同貫穿全劇的鄧麗君歌曲,它們發源于那個時代,并在歷史滾滾長河中川流不息地奔騰下去。
80年代的內地人潮水般地涌入香港,他們絕不是來混日子的,因為要混日子,他們根本不必來,在老家呆著就行了。與此同時香港人潮水般地去向澳洲、加拿大、美國。我有時覺得,人口的流動就像財富的流動,永遠在追逐利益的制高點。俗話說人以群分,在流動性最大的都市里,人們往往顯示出一種共性,上進的人掙扎地匯聚到同一個地方,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要把他們捏合在一起。
影片中男主角黎小軍說自己的理想很瑣碎很簡單,他只想在香港攢夠錢把女友接來結婚而已。在事業上他最后沒有女主角那么成功,在愛情上也是腳踩兩條船,似乎并不屬于上進青年。但是男主角的內心強大之處在于,他在剛來香港的時候住宿條件很差,也不過是一個活禽攤位打雜送貨的小工,但在給女友寫信時并不大倒苦水,反而把自己的生活寫得很美好,表面上黎小軍主動擁抱生活的一切,導演還給這一段經歷配上國歌,事實上,后來在結婚當晚黎小軍對他女友說出了真心話: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壓力很大很寂寞。雖然收入的確比在內地強,2000元港幣的月薪,考慮到80年代100港元大約兌換33元人民幣左右,所以應該是內地工人的18倍(順便說一句,目前在歐洲一個中學數學老師的月薪貌似是6K英鎊,如果你懂數學英文又好,可以考慮去歐盟國家做“黎小軍”了)。然后他遇上了一個肯栽培他的廚子,于是他從一個打雜工逐漸做到二廚,最后去美國的唐人街做廚師。這是一條很平凡的上升之路,對應大多數人也就是從一個小職員做到一個業內資深從業者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普通打工者進化到高級打工者而已。
而女主角李翹的上升之路更艱辛曲折,最后回報也更大。初來香港她先是多處兼職,用時間和體力積累原始資本。你不可否認她雖然還稚嫩,但也極具商業頭腦,懂得拉攏客戶去培訓班讀英語背地抽傭,懂得在節日夜市的人流密集區擺攤,然后還想著投資股票、炒樓。最關鍵的一點是,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由于投機失敗破產,她沒有消沉下去,而是重新找了份按摩的工作,繼續從零開始奮斗,最后我們在黎小軍的婚禮上看到她意氣風發的模樣,聽到黎小軍親口說出她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我們終于知道她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我突然有種感悟,黎小軍和李翹最后都留在在了美國,留在了一個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作為一種財富的隱喻,它代表兩種人都會成功。但我們作為普通人是想走黎小軍還是李翹那條路,值得好好思考。
如果我們要當黎小軍,必須要會樂觀積極地忍受最初的艱苦。很多人由于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在現實中也是得過且過,日子過得了無生趣。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且不說身邊是層出不窮的新科技、新現象,每一個機會好好思索利用起來都是一筆不小的資源;哪怕我們每天上下班,改變一下常規路線,我們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意外改變人生。最高的境界的人在社會的大牢籠里能找到解開自己鐐銬的鑰匙,而不是和大多數人一樣甘愿給自己造一個小牢籠,綁上沉重的鎖鏈束縛自己。當然黎小軍不是因為樂觀而成功,而是因為樂觀的態度迎來了生活中的轉機。他在打籃球時遇到了自己的貴人,一個肯教自己廚藝的師傅,最后抓住機遇當上廚師,走上了一條還算不錯的職業之路。這個師傅后來去了美國站穩腳跟又把黎小軍接到美國,毫無疑問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一個普通人能力平平,不靠關系很難有什么大作為。我們大家在能力差不多的時候,能不能遇上貴人是人生能否有質的飛躍的關鍵因素。所以,如果你沒有超強的個人實力,無論如何請磨練自己的情商,不要耍個性,這是一點經驗之談。
而李翹的精明能干毫無疑問強于黎小軍數倍,甚至連黎小軍的女友也禁不止稱贊。有意思的是,李翹的成功也不全是因為精明能干,而是她的堅韌執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逆商夠高,“反脆弱”能力特別強。李翹經歷了三次從無到有的奮斗:初來香港身無分文,拼命掙到3萬多港幣,由于投資失敗所剩無幾;第二次從按摩女做起,直到黎小軍結婚時成為擁有幾家店面的小老板,后來拋棄一切隨豹哥逃亡臺灣;第三次和豹哥躲在美國,由于豹哥被殺身份暴露,移民官準備遣返李翹,路上她趁機逃跑,過了兩年左右她成功拿到美國綠卡,背后付出的一切無需多言。“三落三起”這個詞說得輕巧容易,當事人往往承受常人數倍的壓力,雖然最后的收獲往往更多,但又有多少人倒在黎明的前夕。金融市場是現實社會最好的縮影:牛市的上漲,多少人倒下不是由于股票價格暴跌,而是由于回撤得太深,一個不留神被強制平倉。那些加了杠桿的投資者,擔著巨大的風險:今天賺得盆滿缽滿,明天可能就輸得灰頭土臉。我們很多人談理想,往往熱衷成為李翹這樣光鮮亮麗的角色,不知道多少人具備清空后從頭再來的思想準備和勇氣。
《甜蜜蜜》中的愛情很感人,我倒不愿多評,畢竟這方面經驗缺乏,我也知道這是一部好的愛情片,它的魅力在于把愛情的純粹詮釋得那么超越一切,哪怕我們都知道黎小軍作為一個背叛妻子的負心漢在道德上罪無可恕,卻依然覺得他和李翹的關系如此無邪而美好,我想每一個有著正常情感的人都會在結尾處看到兩人重逢而倍感溫馨。其實黎小軍的前妻才是劇中最受傷害的人才對,但我們都順理成章地遺忘了這個角色,除了楊恭如演技太差之外,可能還有別的原因。難道導演是想簡單表達異地戀是沒有好結果的嗎?也未必。我的理解是,感情世界沒有固定唯一的模式。片中的三對感情主線分別是:黎小軍VS李翹、外教VS泰國女、黎的姑姑VS威廉荷頓。黎的姑姑VS威廉荷頓是典型的單相思;外教VS泰國女至少在片中是正統的從一而終模式;而黎小軍最悲催,原本想甩了自己老婆和李翹私奔,沒想到被李翹反甩,最后黎小軍到了美國依然孤身一人。試想如果豹哥還活著,李翹與黎小軍的重逢還會給人遐想么?說穿了,黎小軍一開始腳踏兩條船,李翹后來也在腳踏兩條船,他們兩人在感情方面都是受傷者,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十年時間,從內地—香港—美國,完成了人生的三級跳,愛情是如此詭譎無解,相對而言還是事業這條路更好走一點。
影片給了我們三種模式的愛情和兩種人生奮斗途徑參考,信息量還是挺大的。整個115分鐘節奏不是很快,倒也不覺得特別拖沓,一想到這種刀耕火種般的生活再也不會有了,一想到如今的青年不復當年的那種成熟堅強,而是嘟著嘴賣萌吐槽,為了5毛8的紅包在網上破口大罵,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