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里,一條大魚游過了國內各地的影院,為每個觀眾心中留下了一樹海棠。《大魚海棠》這部從產生靈感至完成歷經了漫漫十二年的國產動畫大作一經上映,就迅速地占據了各大網頁的頭條,各種影評各種剖析褒貶不一,而我看到的大部分評論就是說它不抵十二年觀眾的期待。這其中不乏很多亂帶節奏的無聊人士,但細想來也確是沒有什么電影能抵得上十二年的守望吧,從少年等到青年,觀看時的情感或許已經在歲月的等候中變質了,不足以作為參考。而我是在預告片播出以后才開始關注這個國產作品,并沒有長久的等待,所以我想我的角度——單純的觀影眼光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根據莊子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一句而拓展出的劇情。對于我本人而言,我素來比較喜歡關注一些中國古書中記載的一些異物異事,而這著名的“鯤鵬”自然也是相當熟悉,所以單是這主題便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想了解這片中所構造的劇情能否說服我。而結果是他做到了,在我看來這劇情著實新穎創新。海天之門,兩個世界不以主角而是以鯤的成長來貫穿劇情的發展,這構架的安排也是比較成功,雖說這其中椿與湫的劇情被很多人貶為爛俗,可在我看來卻倒也無傷大雅,畢竟哪個電影中沒有一些狗血的橋段的呢?
看電影,說到底還是為了消遣和放松,總不應時時刻刻挑著毛病與缺陷。以欣賞的眼光來看,這部片子是有很多值得稱贊的地方的。首先映入眼簾的畫面就給人一種濃烈的精美中國風格,雖不比迪士尼夢工廠那般細膩精湛,但卻更多地添加了豐富的中國元素在其中,與主題貼切。可以說每一幀畫面截取下來都可以拿去當做桌面壁紙,這在我們少得可憐的優質國產動畫之中可謂是十分難得。而且片中有很多的細節做得也是很到位。一個是畫面之中的自然細節,這些細節雖說并不怎么被我們注意,但是組合起來讓整個畫面的質感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而其中的很多風景以及建筑也是參考了中國各地的很多地方特色而設計的,由此也可見創作者的用心;另一個是片中角色的細節,整部影片所出現的所有角色都有它的出處,比如有很多是從古書《山海經》《詩經》中記載的形象為載體所設計的,如白澤、帝江、貔貅、毛人等,這些形象的加入使整個電影的中國氛圍更加濃郁,畫風也更加精致。
本片另一大特點就是人物的塑造,每個人物都有他獨特而鮮明的性格特點,還有與之對應的心理和行動,他們都代表了一類人,在這個故事中用最簡練的行動表達了內心,足以讓很多靈魂產生共鳴。片中主要人物有三個:椿、湫、鯤。我們對這三個形象各個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的話,便能更深層次地理解這個電影的主旨和靈魂。
椿,是“神之圍城”眾多民眾中的一個,他有著能讓樹木開花的能力,他的母親希望她能夠繼承她掌管海棠花的開放,而她本人的性格也如同海棠花一般,恬靜、溫婉,卻也癡心苦情。她成年去人間游歷時充分彰顯了她作為少女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同時也對陌生事物的畏懼,在被人類男孩所救卻誤傷將其帶入漩渦喪命后,她帶著滿心愧疚回到家鄉,生性善良的她以一半生命的代價贖回男孩的靈魂并擔任撫養他成長的職責。在之后漫長的陪伴歲月中,她與鯤的感情越來越深厚,最終甘愿為了他而與全族作對,可此番逆天之行終將天譴,他的家鄉陷入了滅亡的危機,她舍棄了自身化為巨大的海棠樹守護了自己的家族,這也算是她對自己內心愧疚的贖罪吧。她有著純潔善良的少女靈魂,才會以自己的生命去拯救鯤,可她看似柔弱的外表包含著一顆堅決不渝的至純的之心,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看似溫順的性格比那些固執之人更加倔強,甚至偏執。為了保護自己的所愛,就選與家族為敵也在所不辭。一邊是她全情所寄的鯤消亡,一邊是她生長之地的毀滅,善良的她無法做出抉擇,于是她獻祭自己的靈魂來換取家鄉的安全和鯤的自由。她總是不想讓別人傷心,可到頭來卻總是悲劇與苦情。對于鯤,即使天崩地裂,她也絕不放手,“從認識你到與你性命相依,我從來沒有后悔過。”是的,她不后悔,她向世界展示了她愛的決意,這是一種不計回報的愛,是一種孤注一擲的愛。
再來說說湫,這是一個讓我感到無限心酸的男子。第一眼看到他,就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種風一樣的灑脫的氣質,可看完整個片子,才感到他給我帶來的是秋風一樣的悲涼和心塞。他是一位天神,有著與他奶奶一樣能夠開啟海天之門的神力,他無父無母,逍遙灑脫,他深愛著椿,愛的徹徹底底,愛的天翻地覆,“我從小天不怕地不怕,這個世界上最讓我害怕的就是讓你受苦。”他陪著椿走過了成年禮,走過了鯤的成長之路,走過了飛霜的夏日,走遍了這條天譴之路。他為了椿付出了所有,他為了幫助椿去拯救鯤強行開啟海天之門,而讓整個家族陷入危難;他為了拯救回椿的一半靈魂并且給椿帶來幸福,他用了自己八千年的寂寞來交換。(這里需要注明一下,我認為在靈婆與椿湫見面的時候都強調出了自己的寂寞是為后面湫交換椿的靈魂籌碼的鋪墊 ?凸顯了湫對椿義無反顧至純至深的情感)他在背后為椿付出了一切,可卻不敢在分別前的夜晚抱住自己深愛的椿,他讓人感到心酸,但也讓人感到欣慰,因為他敢于去愛,敢于為了愛去瘋狂。他為了不讓椿受苦,放棄了自己。“我會化作人間的風雨,陪在你身邊”。——從此以后,你與所愛在人間幸福,我在海底獨守寂寞。可我愛過,我不后悔,我獻出曾對你的愛,讓他陪你走過風風雨雨。我守護著每個人的靈魂,等你來到,我依然陪你。
鯤,是一個善良樸實的人間男孩,與妹妹相依為命,在椿成年來人間巡游期間產生了交集并且救了她,而在此以后被椿將靈魂換回并撫養長大。他是以自己的善良的心打動了椿,并且在之后也給予了陪伴。不過在我看來他相比于其他兩個主角來說更加打醬油一點,而且在我看來椿肯為了他而與整個家族為敵是不太現實的,首先來說他是在椿到人間的第六天與椿相遇,而在第七天晚上救了椿,這一天的交集加上救命之恩和誤傷的愧疚之心,椿肯為了他而舍棄一半靈魂并且撫養他長大是說得過去的,可是若為了他而與整個家族為敵是不通情理的。椿已經十六歲,暫且不說這十六年之中與其他族人的感情,只說她與父母爺爺奶奶之間的感情就不是這鯤所給的感情能比的,而她是非常善良單純的女孩,但是肯為了一個雖有救命之恩但交集很短的人類而將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族人置身滅亡的邊緣卻經不起推敲。她的爺爺臨走的時候對她說過,只要心存善良,對錯都是別人的事情。可是若將全族逼至絕境,對善良的椿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巨大的心理負擔,而這種“扭曲”的善良,難以令人信服。所以這是我認為劇情之中有待商榷的一部分。
除了角色以外,我們再來討論一下這部片子的劇情。貫穿全篇的劇情,應該就是椿湫鯤三者之間的復雜關系了。按照片中的劇情來理解,應該是湫愛著椿,而椿愛著鯤的“三角”關系,可是我們回顧全篇,椿與鯤之間的感情似乎無法牽強的定義為愛情,好像更偏向于一種類似父母撫養兒女的情感,而湫則是無疑的深愛著椿,可這兩種感情似乎并不沖突,但是椿為何卻因為鯤而拒絕湫的愛呢。這種思路是在影片的氛圍之外考慮的,可在觀影過程中,一切都是那么順理成章,并沒有感到那么的不合理。這就是因為電影的這個氛圍之中,讓一些本不合理的劇情藝術化了,電影的內容本就是一種超現實的藝術,我們不能夠完全按照現實的情感來分析,在那個氛圍烘托下,這種違背現實的情感卻顯得格外觸動人心。
整個電影我還是比較欣賞的,但是有一點我比較失望的地方再此指出。在宣傳的時候本片以《莊子》之中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為中心,可是整部片子僅僅是用這個傳說為引為小魚命名,這與宣傳給人們帶來的效果大相徑庭。并且在鯤長大后,又引用了后半句“其翼若垂天之云”,使鯤這條大魚直接長出了肉翼振翅而飛,可這就讓鯤成為了一個似魚似鳥的奇異生物,這讓我感到十分怪異,也覺得這樣十分牽強。提到翼長的應該是由鯤化成的大鳥——鵬,這本就是兩種生物,引用前半句尚可,但是錯用后半句我感覺實在適得其反。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在眾多的國產動畫中脫穎而出,相較于外國那些強勢的動畫系列也是一股清新的國產風格,有著濃重中國風的它與前些日子的《大圣歸來》可謂是國產動畫發展的萌芽作品。整部片子充裕著滿滿的中國風情,其中的人物性格也十分符合中國人的性格特點,比如椿去人間之前母親的叮嚀,椿在平日里柔柔弱弱對親人的順從還有對母親的一點小抱怨,還有鯤和廷牧兄妹之間的深厚感情,都能輕輕的觸碰中國人心中最柔軟的那一部分。鯤為了救椿獻出了生命,椿用了一半生命贖回鯤的靈魂,湫用了整個生命換回了椿的一半生命,而湫的生命是椿的爺爺用生命的代價救回的。這整個過程就好像是一種生命的傳承,而推動這個傳承的就是——愛的力量。
“ 人生是一場旅程。我們經歷了幾次輪回,才換來這個旅程。而這個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膽一些,不妨大膽一些,去愛一個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個夢……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但我相信一件事。上天讓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讓我們創造奇跡。”人生本身就是一種奇跡,椿用了大半個人生悟出了這個道理。這個世界上奇跡有很多,創造奇跡的人也很多,究竟是是什么讓我們能夠不斷地創造奇跡?是愛,愛創造了奇跡。因為有愛,所以椿會用自己的生命去救鯤,所以椿的爺爺才會用自己岌岌的生命去挽救湫,所以湫才會犧牲自己去成全椿和鯤。我想這就是《大魚海棠》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最大的觸動和感悟。
愛,讓奇跡變得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