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邊上的福州路,書店數不勝數。然而古籍書店空調太冷,外文書店看不懂,藝術書店則又是另一種看不懂,書城太嘈雜,科技書店不知搬去何處,新開的大眾書局太文藝不適合我這種糙漢子。一整條街上竟沒有能逛的店,大概我的口味委實是刁了些。
忽一日見文化商店打了個二樓特價書的牌子,勢利如我自然要去探看一番。甫踏出扶梯,若有若無的空調和輕緩的音樂便留下不錯的印象。正面的暢銷架子自然是某某大師講周易風水、霸道總裁愛上我、最佳操盤手、軍統的秘密、這樣管理企業更高效、101個養生菜之類倒胃口的貨色,內里則是規矩的分類,工作人員一車車地在往架上堆書。讓人驚異的首先是一些原版,一排的平裝阿加莎塑封拆開隨便翻閱,只加校點的戰國策原文、中德對照的康德,件件都是珍寶。然后是一些學術類的文選,某某的文集,某某講壇集萃,為博士畢業寫的專著,雖說都是數年之前印了太多的過氣貨,對我這種還沒入門遠遠落后于時代的文科愛好者而言卻是好東西。還有些藝術的字畫帖,銷路很好可惜實在缺乏藝術細胞沒怎么過目,倒是兩軸掛在柱子上的國畫不錯。一為牡丹怒放,花蕊一色金黃,星星點點浮在大紅的瓣上煞是喜慶。一為猛虎嘯林,毛發箕張,許是頰上毛長了些,倒頗像頂了個王字的花栗鼠。
物以類聚,文學區總有幾位同好,多是上了年歲的老爺爺,深刻地詮釋了皓首窮經這個詞。起初也只安靜地看書,后來有了椅凳,便各自掏出保溫杯開起沙龍來,確有些高論。學術區則多是過氣的老教授,以及如我一般的愛好者。某幾位老教授甚是愛護年輕人,每每見有去學術架子上抽書者,必查戶口套近乎,既爾傳授其極左/極右觀點。年輕人一看這牛逼哄哄的樣兒先信了三分,為了尊敬再禮讓三分,一副聽話的好學生模樣。然充耳不聞懶于爭辯的也有,極左老師便奪其書摔地上,狠狠訓誡,只差抄起拐棍來打了。
小說區多的是文藝女青年,花癡兮兮捧著郭敬明的自不必多言,日系的村上之類讀者倒也不多,許是這“特價”兩字不符品位罷。單有一位姑娘,盤著條烏黑锃亮拍戲才看到的大辮子,總在小說區倚著書架看各種養花常識。只要天氣放晴,總能見著她。卻有一段日子不曾見她,大約一月有余。忽一日,竟剪短了辮子,披散開來,薄施粉黛,大大方方坐在椅上看羅曼羅蘭。起初也沒能認出,憑著好色的天性多看了幾眼,越發覺得面熟。開口相詢,原來之前侍弄花草都是為了爺爺,如今斯人已逝,便為自己而活了。不勝感慨,而后竟就此別過,想來是去廣闊的天地間遨游了。
混久了自然與店員相熟,平時幫忙打個下手。人多時候總能留個加座,看一半的書寄放在櫥柜也不怕被人翻亂。小年輕忙得很,流動也快,沒等混熟就換了,幾位老相識則多半叫得上姓字。
老周,賣書畫的,自家在文廟開店當老板,卻跑來這邊打工。據稱是文廟生意太清淡,來福州路領領行情。隨身必備一個大茶缸子一包煙,除了進書上架的日子,多數時間都窩在角落里喝茶睡覺。多年浸淫書畫字帖,對于給什么客人推薦什么書了如指掌,做成的生意多半都是整箱整箱地銷。
老連,巡場的,其貌不揚的老頭。早年庶幾混過社會,走起路來頗有些流氓腔調。偶爾也會掂兩本書裝裝斯文,混跡在顧客中,掂著掂著就把別人藏在包里的書給提溜出來了。清閑的時候就來找老周抽煙。
老王,河南人,文藝中年。花白的頭發,眼睛極有神,笑起來魚尾紋可好看。空閑時會去賣萬次水寫布的柜臺上練習字畫,由于干得快,練就了一手快筆。一幅竹林絕不超兩分鐘,端的是胸有成竹。生就一副好嗓子,假期去朋友的棚子錄歌,神秘兮兮地拿個山寨機放我耳邊,一臉期冀地等著所謂“大學生”的評價。
陳阿姨,管套書的。圓圓的眼鏡、圓圓的肚子、圓圓的臉蛋還配個小丸子發型,總是笑瞇瞇的樣子。人說和氣生財大抵是不錯的,有她在套書的銷路一直很穩定,不論是十萬個為什么、金庸14本,還是石濤山水、二十四史,總能叫人樂意搬回家。當然太和氣也不見得是好事好,她看的套書區失竊率總是居高不下。閑暇時候她也挑本書來看,葷素不忌,只不過有些書看不了幾頁就放下了,有些則鎖進櫥柜直到看完。
昔日寒暑假期得空就往書店跑,問陳阿姨討本書坐一上午,乏了就起來看連師傅抓賊,看老王寫字作畫。中午回家吃個囫圇,又來書店繼續,看完一段便和陳阿姨交流心得,也算得是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爾后臨近畢業諸事繁雜,再沒有如此清閑,只得隔三兩月抽空往書店一坐,帶些水果零食,向阿姨叔叔們匯報近況。
上次回去是春節,書店蕭條許多,半個樓面被辟作商場。幸而老友俱在,可惜話不多句電話響過三通,興味索然。恰逢老板查崗,一時各就各位,只老周銷量第一得以豁免。悄悄與我說,今日你去忙罷,改日再議。竟有些凄涼。
這回五一再去,整層樓都作了商場,只在角落里貼著張A4:“本店現搬遷至XXX”,真真是凄涼了。循圖而至,地方更大也更破。收銀還是老人,掃條碼的機器卻只擺了一臺,另一邊是電子秤,想來書廉紙賤,只好論斤來賣了。逛了兩圈卻不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悻悻然走到前臺,答曰:老人都退休了。想來從此天各一方,再難相見了。
也好,青春總要散場的,我總要離開老家。少一份掛念,面對現實或許能多一分勇氣。而老友、書店、老家所留下的那點暖意,將長存在我心底,于困境中予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