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周末,小妮又念叨黃鱔了。但是上次燉湯時清洗黃鱔那個場景又浮現(xiàn)在了眼前,比洗龍蝦驚悚多了。想來想去,鱔背應該不錯。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菜場買菜,挑了可以紅燒鱔段的那種中等粗細的鱔魚,大約750克。讓店家給開成鱔魚片。我順口問了下要不要先用熱水焯一下,賣菜大姐說千萬不要,焯過水的黃鱔就像死黃鱔肉一樣。好吧,我決定聽一聽。
我為什么想焯下水,因為黃鱔皮膚上那一層粘液,滑不溜秋的,很難沒有不想去掉的想法。
馬上百度,黃鱔身上這層粘液由粘蛋白和多糖組成,它不但能促進蛋白質(zhì)的吸收和合成,還含大量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維生素A1、B1、A2和鈣。
好吧,想起上次熱水燙黃鱔的經(jīng)驗,瞬間覺得做錯了。于是我用鹽使勁搓,再清洗,重復一次。感覺不滑了,放一邊、準備姜蒜、青椒,再把黃鱔斜切成片。我覺得放置一會后,這個皮膚重新產(chǎn)生了粘液。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第一步,熱油鍋,蔥姜煸香,倒入鱔背大火炒,至發(fā)白,倒料酒,多倒點,去腥。加入糖,生抽、老抽、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黃鱔有寄生蟲,我寧愿煮的時間長些。大概有煮了10分鐘,嘗下味道,根據(jù)口味添加。因為切出來的青椒是辣的,我就沒放。出鍋后撒了些蔥花而已。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鱔背的好處就是不用吐骨頭,缺點就是大家?guī)卓曜右粖A就沒了,太不經(jīng)吃了。不過,小孩老人都喜歡,我當然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