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表妹給大家推薦了不少好動畫。
除了國產佳作《羅小黑戰記》(想回顧的戳→天天盼這部九分國產動畫出續集),其他大都是日本作品。
講真,表妹也有和大家一樣的困擾:
那么多感動我們的作品,為什么總是別人家的腦洞和別人家的童年?
《多啦A夢》《櫻桃小丸子》《小王子》
今天,表妹要隆重介紹一部90年代的國產動畫神作!
腦洞、內涵都絕不輸陣。
喏,就是這部——
《魔方大廈》
共10集,每集18分鐘。
曾拿下1993年電影政府獎優秀影片獎、第二屆全國影視動畫二等獎和編劇一等獎……
當然,這些獎聽起來都好正經……
那就來看看,豆瓣上眼睛雪亮的群眾怎么說——
評價人數近三萬,評分8.7。
相信你應該也看過,但童年這東西啊,回憶一次爽一次。
很多童年回憶長大以后再看,更是味道不一樣。
《魔方大廈》剛開篇,似乎跟那個年代大部分作品沒多大區別。
主角來克(也有人稱萊克,表妹就沿用原著名啦,下同),是個典型的熊孩子:
招貓逗狗、性格暴躁。但同時,好奇心也很強烈。(歷險必備flag)
有天來克玩魔方時,發現魔方中心有一塊排列得不對。
他好奇地擰啊擰,竟跌入了魔方內部。
原來,這魔方不一般,每一塊都對應著一個獨特的世界。
此時畫風一變,突然成了小孩子眼中的恐怖片:
詭譎的冷色調,營造出一種陰森的氛圍。
后來還遇到黑暗中的眼睛,好怕怕。
再配上晴天霹靂似的BGM,估計嚇壞了不少小朋友……
但放心,這絕不是一部恐怖動畫。它的內涵,比恐怖片深刻多了。
在表妹看來,這部《魔方大廈》,幾乎可以稱為神作——腦洞天馬行空,立意戳人痛點。
原因?聽我慢慢扒:
首先,《魔方大廈》作為一部給孩子看的動畫,卻蘊含著很多有趣的現實比喻。
比如第二集,來克來到一個神奇的世界:
在這里,成人與孩子的地位發生了對調。
大人們上的是幼兒園:
孩子們卻能夠參選市長。
競選市長的口號,也是謎之畫風——
如果我當選市長,我就讓大家吃上巧克力、大蘋果、大香蕉!
我當了市長,就讓大家盡情玩碰碰車!
來克想了片刻,回憶起媽媽的嘮叨,毅然提出了一個競選口號:
如果我當了市長,我就要把所有爸爸媽媽裝進罐頭里!
此言一出,立即奪得孩子們的選票支持。
于是爸爸媽媽們,真就成群結隊地進入了罐頭。
罐頭上還貼著紙條,細數父母們的“罪行”:
爸爸打麻將,在罐頭里好好反省去。
父母愛吵架,那就不要再說話。
是不是好荒誕?
但這恰恰反映了中國父母們狹隘的教育方式。
同時,它也說明一個問題:世上有多少被懲罰的孩子,就有多少不合格的父母。
扭曲的現實,才是荒誕之源。
第三集《神奇的日歷》,也把老套的“惜取少年時”玩出了新花樣。
像許多小孩一樣,來克也有一個愿望:
快點長大。
在這個世界,來克遇到了一個神奇的老人,擁有能夠定義時間的日歷。
為了滿足來克早日長大的心愿,他應來克要求給了他一本日歷,每年都只有30天。
盡情玩耍的來克,雖然內心還天真滿滿,卻很快擁有了“大人臉”。
表面上看,快點長大的心愿已經達成。
但當來克垂垂老矣,在游樂園里遇到一群小朋友向“老爺爺”提問,什么都不懂的他,只能狼狽坐上過山車逃離。
老到連媽也認不出的來克,面臨老死的恐懼,走投無路,嚎啕痛哭。
時間好珍貴啊,知識好重要啊,白活一趟好冤啊……
這故事明明在說一個討厭的“過來人道理”,卻一點不帶“過來人”的口吻。
其次,這部動畫也不僅是批評父母,教育孩子。
《魔方大廈》的第二個特點,是借著對成人世界的一種孩童化視角,給孩子一些關于未來的懵懂警示。
比如動畫中有一家夏河銀行,每個人都可以將憂郁、憤怒等負面情緒存入:
有了這間銀行后,所有人都好歡樂。
直到有一天,反派打破了銀行儲蓄柜,人們樂極生悲,不知所措……
如果這家銀行功能更強大,腦洞展開了就是《第八號當鋪》啊(又是另一部童年回憶)。
如果現實中真有這樣一家夏河銀行,或許這樣的社會新聞也能少一點。
但《魔方大廈》恰恰用這個橋段告訴我們:
指望完全丟開負面情緒,是天方夜譚。
不懂得管理情緒,只知逃避自我,這樣的人早晚要倒霉。
《魔方大廈》里還有不少腦洞,是對科技的前瞻。
比如里面有一個不用走路、飯來張口的世界。
人們懶到……連喝可樂都不用動手。
結果會怎樣?
顯然,減肥藥的廣告,會鋪天蓋地。
主角來克因為太瘦,還被專家們請去做研究。
他說自己飲食正常,卻被人們認定說謊,逼他交出減肥秘方……
仔細一想,這部1990年的動畫,調侃的不正是科技帶給人的“懶癌”?
鼠標手、肥胖病、亞健康……天哪,全部躺槍。
再比如,有這樣一群男孩子,獨立駕駛一艘“星座號”航船去遠行。
他們的目的不是探險,而是……找爸爸。
因為他們的爸爸拋下妻兒出海了,還就一去不回了。
在航程中,孩子們發現鱷魚用金銀珠寶迷惑人的心智。
倒在金銀堆里的大人們,只有把手里的金子放開才能復活。
下海、留守兒童、資本、欲望的大鱷。
時至今日,這些詞語串聯起來的,仍然是沉重的故事。
在所有隱喻現實的故事里,讓表妹最沉默的,還是這個:戴著頭盔的世界。
這個世界中的所有人,都沒有臉。
他們只能用千人一面的頭盔生活、交流、工作。
他們也反抗過,但沒用……
剛進這個世界的來克,被許多平民百姓偷偷買下照片,畫在頭盔上。
有人會問:為啥選來克?他顏值很高嘛!?
原因很簡單:除了來克,所有人都沒看過不同于頭盔上畫的臉。
甚至……他們連自己長什么樣,也不知道。
對不起!
本想帶你們回憶童年,結果表妹自己越說,后背越發涼……
成年人世界不也是這樣么?
我們本來都是有著不同面孔的來克,最終卻戴上了和周圍人相同的頭盔。
如此腦洞大開的《魔方大廈》,原作者你們一定知道——
童話大王,鄭淵潔。
如此多作品,承載了多少人的童年啊……
長大后表妹覺得,鄭淵潔不該叫童話大王,而該叫預言大王:
他描述的那個魔方世界,和我花了20年,長大后看到的幾乎一模一樣。
我們曾經是孩子,現在是父母。
曾經作為孩子,我們遭遇過錯誤的調教;而當我們為人父母,好像也容易走上當年的老路。
當然它更多的,是揭示了很多成長的誤區,還能在后來人生路上,一遍遍提醒自己。
像《魔方大廈》這樣深度足以給成人看的動畫作品,存在意義是非凡的。
只可惜當年的《魔方大廈》只拍到10集,就因上海美術制片廠人才和資金不足被腰斬,結尾也倉促得不得了。
主角來克,永遠都沒走出魔方大廈……這么強行的挖坑不埋,反而吊詭地諭示了我們人生的困境——
成年人的困境,才沒那么容易找到出口。
但,就這樣一部“虎頭蛇尾”的作品,為什么還會讓人忍不住回望?
表妹不想苛責當代動畫片,畢竟成年人看國產動畫覺得膚淺,太正常了……
但表妹想強調的是,動畫所承載的內容,不應被形式禁錮。
《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
就像《魔方大廈》所做的——
動畫當然可以背負更深刻的內容,而不該變成純低齡的代言。
當我們懷念《魔方大廈》,懷念的是:
它帶著一種肆無忌憚的想象力在講好故事,才沒有淪為空洞的兒童肥皂劇。
就像感動世界的皮克斯,對于動畫的解讀:
制作能引起自己共鳴的片子
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什么能激發起我們的熱情?
表妹也很開心,近來國產動畫有了更多突破,雖也常常裹挾著爭議,但始終是在走向更成熟的遠方。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
無論綜藝、影視還是動畫,我們期待的是一種裝入現實思考的氣魄、融合過去未來的手筆,還有感動觀眾、引發共鳴的野心。
套用《魔方大廈》里倉促但意味深長的最后一個故事,作為總結:
一家有著250年歷史的樂隊,從來都只會反復唱一首歌,還要靠花錢買觀眾。
直到最后,他們才在主角來克的提示下找到靈感,學會真正的創作。
作為成年人,看到這里,我們應該汗顏。
真的,別讓真誠、感動和想象力,變成只有兒童才有的專利。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汁源B站就有
編輯助理:貓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