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細沙在指尖悄然劃過,頃刻間才發覺光陰流轉,時光飛逝,不經意間春節將至,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冬天似乎要遠去了,忽然間又有些不舍。人總是在患得患失中去尋找那即將或是已逝去的東西,這也許是人的共性吧!
在即將逝去的冬天里,在最冷的日子里,始終有一種溫暖圍繞在心間,如一杯熱茶,灌注全身,溫暖至極。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
這是一首詩,更是一個請柬。白居易好客,有酒則呼友同飲。
外面天色越來越暗,眼看就要下雪了。冬日雪夜,煮酒飲茶,圍爐夜話,豈不快哉! 室外寒氣逼人,屋內溫暖如春 。心情自然是兩種天地,更何況有月,有梅,此番意境,一種情思油然而生。
有酒有爐,他想起了好友劉十九。提筆揮毫,一蹴而就。
“綠蟻新醅酒” 這句給人以豐富的想象,酒香撲鼻,酒面泛起綠色的泡沫,像極了螞蟻。還讓人有如聞美酒的醇香。
“紅泥小火爐” ,為全詩注入了溫暖的情調。紅紅的火爐,熱熱的酒,散發著醇香。黃昏已至,大雪欲落,溫暖和詩意都已備齊。
爐火正旺,酒已斟滿,靜待你來,多么浪漫!
在“天欲雪”的環境下,“綠蟻酒”、“小火爐”是一種別樣的誘惑。圍爐而坐,淺飲低酌,雅哉樂哉。而對于這種邀請,劉十九豈能不來?
兩個人圍爐暢飲,談天論地,那樣的情景,即使外面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心里也是暖的,如同春天一般。
寫這首詩時,白居易在江洲,境況其實并不美。他是被貶到江洲的。
815年,宰相武元衡在長安街頭遇刺身亡,朝野震動。白居易上書要求嚴懲兇手,卻被認為是越職言事。一紙調令,他被貶到了江洲。
在這里,白居易寫下了千古流芳的《琵琶行》,正如我們熟知的那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當時指的就是白居易本尊。他的命運就如同那個漂泊無依的琵琶女一般。
可是,苦難在繼續,生活仍然得繼續呀。時間是個好東西,它能慢慢地治愈傷痛,來江洲三年了,心靈的傷痛在慢慢愈合,也收拾好了心情,生活的美好又從內心滋生出來。
我是小強,勇敢的小強,再多的磨難也不能把我擊垮。
于是,在一個冬日,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溫暖了無數人,給這個冰冷的冬天也注入了無限的溫暖。
寒冷的冬夜,圍坐火爐,一杯茶,一卷書,伴著音樂,在這寧靜的時間里,做自己喜歡的事,治愈自己的心傷,溫暖自己的心房。
因為在這個世界,真正能給自己療傷的,只有自己。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處不是水云間。
白居易的這首小詩,短短二十個字,卻言簡意賅,成了現代人可望不可即的、令人向往的詩意生活。
其實真正的詩意生活,不止于山水間,而是在我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