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寫作六七年的時間,在文字中,在社群里遇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不泛名校博導,私營企業主,國企高管等等,他們中有的人生堪比小說還精彩。
今天我要寫的黃雷萍,她的人生更是精彩中的精彩,小說也不敢這么寫。
她的自傳體書籍《靈魂的直白》估計約有50多萬文字,我前后看了三天時間,黃總比我年長一代人,她的女兒是同我年紀相仿的80后人。
這本《靈魂的直白》書中有寫她的童年,初中,高中,下鄉,在村大隊工作,又轉為國家干部,再由公家推薦讀大學,彌補了因Wenge造成的遺憾,在仕途迷茫時,她又果斷地加入了洶涌的房地產創業大潮。
這本書中還有她對生活,對人生,創業,對社會,對年輕人的一些對話想法和思考感悟等。
她的文字樸實且很有力量,不管哪個年齡段的人,讀她書中的內容,都能獲益匪淺。
她事業,家庭、學歷、投資,教育子女,兩頭兄妹大家庭都是處理得非常好,每一樣都達到了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黃雷萍從政27年,93年加入房地產事業。97年后國營改私,她自己單干,之前的盈利上交給國家,她和其他股東合伙買下公司的殼,借錢創業從0開始,勇氣魄力,可見一斑。
商場如戰場,刀光劍影。隨后她又及時迭代做其他事業,她知道持續再做房地產,拼不過實力資本雄厚的人,那是大魚吃小魚的行業。
黃雷萍想到要去做菜市場,百貨等更持久的行業。現在南通有他們6000多平米的菜市場。南通某個著名街市兩棟姐妹高樓,曾由她帶領員工所建。
黃雷萍還是南通農商行的股東之一,2010年她的南通昆侖公司就買了該銀行的原始股,此后跟隨銀行一直享受分紅福利。
她先后成功創辦了7家公司,至今仍在為社會提供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
黃雷萍的女兒勤比她更優秀,她女兒曾是南京師范大學金融系,女婿本科就讀東南大學,他們兩人是高中同學,雙雙相約一起考到英國讀碩士,博士。女婿攻讀的還是劍橋大學博士。
她的外孫女兒聰明可愛,多次曾參加世界級別的大賽并獲獎。
黃雷萍自家兄妹四個,弟弟曾是南通市某醫院副院長。兩個妹妹都在自己領域特別優秀。大家庭,小家庭都特別和睦幸福。她先生曾是1000多人國企廠的副廠長。
這簡直是妥妥的社會精英階層。我說你簡直是百萬里挑一,不止,應該是千萬里挑一。
我每看書本幾頁,內心就會生出很多感慨,人和人的差距是何其之大!
我曾在2019年6月蔣老師的新書發布會上,曾見過黃總,當天所有發言的人中,我對她印象最深。她氣質高雅,氣場強大,談吐不凡,臨場講話的那種姿態,一看就能讓人過目不忘。
我們幾個文友后來聊天都說那天講話的大姐一看就不簡單。當時蔣老師也補充介紹黃總的事業做得比他的要大得多。
我知道黃總和閨蜜也都在簡書寫作,但我們彼此交流不多,或許內心覺得這樣厲害的人離我很遠,直到我最近收到她的書,我在她的《靈魂的直白》里才知道她更詳細精彩的前半生。
在她身上,用跌宕起伏,傳奇、神話,巾幗英雄,這些字眼絲毫不過分。
黃總在南通的農村摸爬滾打長大,但她母親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每個假期會帶孩子到上海見識大世界,她父親在上海工作,別人都說她是在農村長大的“上海人”。
她母親的口頭禪是:不求金玉貴,只求子孫賢。
黃雷萍高中讀的是江蘇海門最好的高中,從農村走出來的她,高一成績剛開始跟不上,她就在別人熟睡后打電筒在被窩里學習,高二時她已沖到全年級第一名。
因時代局限,她沒能直接順利讀大學,17歲她就高中畢業了,那還是兩年制高中的時代。隨即,黃雷萍被學校推薦到校辦工廠工作。工作了兩年后,她回到了家鄉,先當大隊書記,后當社辦廠廠長。把50人的服裝廠,發展到了近300人的規模,他們工廠加工衣服,由上海服裝廠那邊貼牌。
她喜歡聽廣播,看“兩報一刊”,《解放日報》《人民日報》《紅旗雜志》她學習勁頭強烈,響應黨的號召,她要主動到農村去干活。
黃雷萍到農村一段時間后,被中學老師推薦到大隊里工作。她二十歲時當大隊書記,當時背后總有這樣的反過聲音:
“我們大隊難道是沒有人了嗎?要一個小女孩來給我們當家?”
1975年11月,20歲的黃雷平在數千人大會上發言,獲得一致好評。
會后很多人紛紛議論,這是哪里冒出來個漂亮的上海姑娘,還這么有才。這是她離開校辦工廠,正式到村里面來上班,也得益于兩位老干部的推薦和提攜。
1975年12月,他們全村男工都去開新江海河了,黃雷萍和團支書們商量要在女工中做出點成績,黃雷萍提出平宅溝擴大農田。開標準跟河基肥結合。
黃雷萍發動了16個生產隊的全體女工,平了14對,15隊的兩個原地主家的四廳宅溝。大隊書記回來看后,非常高興,肯定她們干得好。
她從生產隊最底層一步步干到鎮黨委書記,到轉為國家正式干部,被領導推薦讀大學。黃雷萍利用考試前的三個月時間復習,居然考到了全市第一名,成為海門市成人高考狀元,被南通市行政學院政工專業錄取。
她家人都全力支持她學習, 黃雷萍“拋夫棄女”地來到大學,她無比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時光。那兩年,她每周回一次老家,平常不是搞學習成績,就是在學校圖書館大量地閱讀,國內外名著,歷史,經濟,哲學等。她在學習上一直是班級名列其茅。
后來黃雷萍又升到縣統戰部副部長,工作反而越來越閑,換成別人高興還來不及。從政已有二十多年,官也越來越大,該享享福了。
可黃雷萍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她喜歡干實事。日子閑了她就會心慌。
她有空一直研究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關于改革開放政策,關于社會發展趨勢。
在一本《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中,她找到了人生方向,37歲的她有了要離職下海創業的念頭。
1997年后,她正式獨立出去成為私營企業主,告別了別人眼前風光無限的官場生活。在開始創業的初期,多地奔波,甚至卑微地四處求人借錢,要處理好各種關系,要面對各種糾紛問題,一種由甲方變成乙方的感覺。
在跌跌撞撞的創業歲月里。她曾遇見過300多人在樓下圍攻說要捉拿“黃雷萍”。
她帶領團隊去山西開發一個工程,那邊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說南方來的都是騙子,她的工人出去吃飯被別人暴打一頓。此后他們全體不敢獨立出門。
黃雷萍的女兒正在讀通中的時候。也是因為她事業上的事,對方揚言要綁架她的女兒。黃總被氣得暈倒在地。
2005年,2006年兩年間,由于輕信當地某位在澳洲的同學弟弟。那位同學的父母和本人都在當地風評名聲都挺好,她想著同學的弟弟肯定也靠譜。
三人說要合作澳洲開發房地產,考察回來后,南通的事業比較忙,她就一直匯錢交給那位同學弟弟打理,結果被騙了3千多萬元。
那次跨國官司整整打了8年。她在書中說出了口氣,但是錢沒了,全給律師了,還耗費那么多時間精力,這是她創業歷程中的打擊之一。
黃總獲得了普通人難以達到的光鮮亮麗,她也承受了普通人所無法承受的磨難打擊,面對各種糾紛。
她在書中常會提到要感謝黨,感謝這個好時代,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社會,為人類做貢獻。從她的文字中感受她的大格局以及悲憫之心。
我們中國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才三年,而她的江蘇南通昆侖能歷經幾十年屹立不倒,至今還養活了一千多人,與她同一起步的創業者不是被大企業吞沒,要么被市場淘汰,甚至有的高臺債筑。
黃雷平的昆侖公司,在她的領導下,不斷與時俱進,從最初的房地產,到百貨商場,菜市場,還有投資銀行,投資區塊鏈,大健康,她的每一個決策都讓昆侖公司比昨天更加輝煌,更穩健持久。
如今黃總精神豐盈,生活富貴安逸。在南通和上海都有自己的高檔住宅。業余讀書寫文,開會,投資,即便她在旅游也是有很多人和多個渠道在為她賺錢,公司早實現自循環運作。她的昆侖菜市場是他們當地的標桿文明市場,為他們政府加分。
黃雷萍收獲了常人難得的滋味人生,農民,工人、黨政干部、董事長、作家、專科,本科、碩士、經濟師、政工師,高級經營師,銀行股東。南通市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南通市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她的筆名是“高山之樹”,她說要借助高山向大人物學習,向人類的知識寶庫學習。創造人類的精神財富的高山之上,放眼看世界。
真是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更努力更謙遜呀!
如果說人的一生,一次兩次成功是運氣,而黃雷萍從17歲走上社會,在每一個崗位都能做得如此出色,這是一種能力和智慧的證明。同時,如她這樣優秀的大家族更是祖輩積累的深厚福報庇護。
現在的社會百歲不再是神話,60歲出頭的黃雷萍下半生才剛剛開始。
《靈魂的直白》雖然只是她個人角度記錄的成長歷程和一些思考觀點。其實個體的命運,何嘗不是中國這幾十年的風云變幻史。
她是這個時代勇敢的開拓者,也是受益者,自益且益人,她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