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到結婚五年,這是第一次面試,竟然還是為了成為貓咪的領養人。
“您好,這是我的申請表。”
“你家在郊區啊!好遠啊,那得兩個小時吧!是開車么?”
“對啊,專門來管莊參加活動的。”
“你們是自己的房子嗎?和老人一起住嗎?”
“對,我們不和老人一起住,所以不用擔心老人。”
“不是我多嘴,你們都是該生孩子的年齡了,有了孩子老人介意家里有貓咪嗎?你們和家里人商量了嗎?”
“我們都同意有貓咪,而且以前都養過。”
“養了多久?怎么死的?”
"家里以前住平房,因為上學沒法陪貓咪所以就送給親戚了。"
“你不是說老人也會照顧貓咪嗎?為什么送走?”
……
“你知道應該給貓咪吃什么貓糧嗎?”
"渴望這種天然貓糧,貓砂用豆腐的那種。” 我說了一些之前查到的。
“可是你這里寫每個月就給貓咪500元開支,你了解過渴望多少錢嗎?”
“不知道具體數,但是估計幾百塊一個月差不多吧!”
“你這500塊遠遠不夠啊,你可以上網查,都是多少錢。給貓咪必須皇家以上的貓糧。你會給貓咪營養膏、貓咪罐頭嗎?知道應該買什么的嗎?”
“這個……” 我啞口無言,功課做得還是太少。
“還有,以后有了孩子,老人肯定會過來幫忙,他們介意貓咪嗎?”
“不會的,我們都商量好的,放心吧!”
“對了,你老公工作是做什么的?”
“他是**”
“噢,這樣啊,那你要買渴望貓糧,這么貴他肯出嗎?”
“當然啦,沒問題。”
“這可不一定,很多人都做不到。”
“那您再選選,我們先走了。”
就這樣,人生的第一次面試結束了。心靈的打擊已經無法計算。晚上八點半收到了委婉拒絕的短信,心理反而踏實了不少。不然以后的各種家訪和挑剔只能越來越多,而且有一種深深的被審視的不自在。誠然我們的功課做得不多,但是既然大老遠來了,一定是因為認真對待這件事情,要好好的養貓,但是這樣的面試好像把我們放在了被告席上,每個問題都像是一把劍,千瘡百孔,被動的接收了我們本可以主動做到的事情,就好像一個準備懷孕的媽媽,正在學習著如何養孩子卻收到了你能不能養好孩子的質疑。當然對待生命必須嚴肅和科學,只是領養貓的興趣在這種連環奪命問中消磨殆盡。居高臨下的審視感更讓我對“領養代替購買”的活動充滿質疑。
貓一只貓咪的門檻必然要低很多,而且舍得出錢買的人也必然會善待它,畢竟不是深思熟慮的事情,誰肯花這么多錢?好吧,確實有人買了又棄養,但是領養又退回去的也大有人在。
這次的領養活動估計是這輩子最后參加的領養活動了,偶然還是喜歡自由自在的方式選擇,看來花錢買自在,也是不可多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