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四月,南國已是暖意融融,東北的天氣卻乍暖還寒,僅半只腳猶猶豫豫地踏進了春天。
而我在這里等萬物生長,等風來,等花開,等著等著就給自己等感冒了,精力不濟,姿態萎靡,整個人拖沓又懶散,在沙發上裹著毯子休息基本就是人生追求了。
半躺在沙發上讀一會兒書就想去喝水,要么就想玩一會兒手機,總是要過一陣子才能集中精神,拖延癥表現得很嚴重。
于是我就這樣拖拖拉拉、慢慢悠悠地在三月和四月一共讀完了10本書。
「文學.小說」 《我的天才女友》 03.12
名氣很大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一部,由失蹤的主人公莉拉引出作者埃萊娜對于兩個人童年的回憶。
作者將小女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入木三分,極為真實。兩個女生既是朋友,又是暗暗較勁的對手,她們愛著對方,卻又各自懷有自卑的秘密心態,外表故作堅硬,內心拼命強撐。而在那些極少數的展現出脆弱的時刻,她們的靈魂都變得非常柔軟,她們真摯地去理解對方,感同身受,一切情感由此得到共鳴。
也許每個女生的生命里都有這樣一個“天才女友”吧。
「雞湯.名人」《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 03.17
讀似雞湯,卻香而不膩。突然感覺這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似乎又最簡單,什么成功什么智慧什么戰略什么謀劃,很多時候都是最樸素最真實的東西最有意義。
我們要樂觀,也要成長,我們要拼搏,也要自信。
“我們是在有意義的行動中活著,而不是歲月;我們是在感覺中活著,而不是電話按鍵上的數字;我們是在思想中活著,而不是空氣;我們應該在正確的目標下,以心臟的跳動來計算時間?!?/p>
「文學.心理」《德米安:彷徨少年時》03.20
“我常常幻想未來的景象,夢想自己可能會成為的角色,或許是詩人、預言家、畫家等等。然而這些都不算什么。我存在的意義并不是為了寫詩,預言或作畫,任何人生存的意義都不應當是這個。這些只是旁枝末節。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無論他的歸宿是詩人還是瘋子,是先知還是罪犯——這些其實與他無關,毫不重要。他的職責只是找到自己的命運——而不是他人的命運——然后在心中堅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p>
找到自我,到底有多難?
「文學.生活」《遙遠的向日葵地》 03.26
太喜歡這本書了,也太喜歡李娟了。
狠狠扎根于大地,面朝渺茫遼闊的戈壁灘,耳畔是迅疾鋪展的風沙,那塊土地貧瘠,卻可以種出燦爛繁盛金光閃閃的葵花。
永紅公社是世界的天涯海角,是被時光遺忘的孤島,卻隱隱含著一點浪漫的底色。 可是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浪漫呢?這是生活啊,這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啊。
書里有好多愛,也有好多孤獨,還有好多隱忍、頑強和堅韌,還有好多慚愧。對世界,對生命,對時光,作者都有話要說。
「寫作.方法論」《寫作的禪機》 04.07
一位高產作家的寫作方法論,不過是從他出版的各個集子里面湊到一起的。
大致有幾點:
要因為熱愛本身而寫,不要因為名利而寫。以名利為目的則帶不來名利,寫出來的不是真實的東西。
堅持寫下去,行動就是一切,不要評價不要懷疑,繼續做吧,量變一定會帶來質變,而我們需要耐心。
要找和自己契合的作者適當模仿其寫作,但是寫的時候不能再想著他們。參考和交付是兩件事。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庫,敏感的作者伸出觸角肆意捕捉,把這些素材變成了筆下的世界。
靈感不是追來的,而是引來的,要化主動為被動。
這本書我還寫了一篇書評,發在了豆瓣上。
「育兒.經驗」《鄭淵潔家庭教育課》 04.11
“童話大王”鄭淵潔原本在我看來就是一位童書作者,舒克和貝塔等角色實在深入人心,沒想到他結合自身被父母教育和自己教育兩個孩子的經驗,以“家庭教育”為主題出了一本書。
這本書寫的既“接地氣”又“不接地氣”,說它接地氣是因為既有實際例子又有理論依據,鄭老寫的深入淺出,語言平實而干凈,說它不接地氣則是因為鄭老是自由職業者,時間很充裕,他教育孩子可以親力親為,且寫童話積攢的財富也使得他有更多的選擇。
時間和金錢,都是教育孩子這條漫漫長路上的敲門磚和墊腳石啊。
「育兒.閱讀」《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04.14
臺灣作者寫的書,用詞啊句子啊都顯得比較溫柔。
作者說是無心插柳,其實因為她本人就有閱讀的習慣,習慣是會傳染的,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她的兩個孩子都能愛上閱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也離不開她有意識地揀擇好書和見縫插針地找時間親子共讀。
兩個孩子的好教養、好習慣甚至于好成績,與愛讀書應該是有一定的聯系的。
作者在書里寫了理念,也寫了方法,且是被她本人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學一下,再因地制宜地借鑒。
「育兒.心理」《為何家會傷人》 04.17
這是一本心理學暢銷書,作者武志紅也很有名。
書里面寫了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很多人長大后的悲劇總是可以追溯到年幼時的經歷。
想要養育出一個心理健康、活潑陽光的孩子并不容易,家長要努力避免犯錯誤,要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要有耐心來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要無條件的給予孩子愛。
主體、客體、愛、獨立、分離、情感穩定性、溺愛、投射、被動攻擊、減壓、自我實現......書里面寫了很多有用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反思自己。
「漫畫」《不睡覺世界冠軍》 04.17
我從小學開始就很喜歡幾米的書,畫風純美安靜,又帶著那么一點調皮。他書里的人物線條都很柔和,表情略顯夸張,但是毫不突兀,畫面的顏色也很沉穩,讓人看著很踏實。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哄她的玩具娃娃們睡覺的故事,充滿了童真和想象力,雖然她們身處臥室,卻可以在幻想中游蕩到好遠好遠的地方。
人不能只有眼前的生活,也要有詩意的遠方。
「文學.小說」《夢中的歡快葬禮和十二個異鄉故事》 04.27
馬爾克斯是我第二喜歡的作家。那些充滿了異域風情的新奇古怪的事物和情節,在他筆下都有一種甜蜜的哀傷和宿命般的美,可以亂糟糟鬧哄哄,也可以典雅高貴,令我為之深深著迷。
這本書里面一共十二個短篇,講了加勒比地區的人民因為各種原因在異鄉生活的故事。有被推翻下臺然后流落在外的總統,有為了女兒的圣女稱號不斷奔走的父親,有意外被關進精神病院的演員,還有預見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就訓練自己的狗到墓前哭泣的獨居老婦......有些故事荒誕離奇,卻又辛辣諷刺。
而有些現實,可能比小說更魔幻。
2019年的三四月份我一共讀完了10本書,讀的小說都令我心潮澎湃、欲罷不能,讀的育兒書都令我贊不絕口,滿世界找人聊書里的知識點。所以還是挺有收獲的。
不過這兩個月的狀態確實不太好,拖延的厲害,還總是昏昏沉沉的,這樣不好,不好。
五月開始的時候,請打起精神來吧!
文字:劉芮希
圖片:網絡
微信公眾號:樹洞咖啡館